“鋰(礦)還在炒,我就馬上給你搞掉,搞一個鈉,你看怎么炒?我覺得氯化鈉炒不起來。鹽很多,不是嗎?”
“氯化鈉你炒個我看看?”
5月21日在寧德時代股東大會上,董事長曾毓群曾經放出一番“狠話”?!按罄小毕騺硎钦f到做到的!
7月28日下午15點30分,寧德時代召開一次全球發布會,沒有冗長的自我包裝,也沒有多余的背景介紹,在10分15秒內,曾毓群與研究院副院長黃起森先后登場,將寧德時代的未來戰略方向,以及面向未來的鈉離子電池樣品,原原本本展示給了觀眾。
要將鈉電池推向市場,需要扎扎實實解決諸多技術難題
內容越少,信息量越大。就在行業還在糾結與鋰電池的安全與能量密度極限性爭議時,全球動力電池行業領導者,寧德時代決心一大步跨越未來。
在鋰電池時代領跑的寧德時代,面向全球電動化未來趨勢的確立,鈉電池技術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腳步堅定而務實,這意味著,以寧德時代為首的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將在未來再一次引領時代。
寧德時代的“鈉”喊
“太平之世無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無所尊,所尊貴者工之創新器而已?!笨涤袨槿缡顷U釋了工匠精神和創新的意義。推動制造業革命乃至國家產業宏觀布局走向的一條路徑,叫作“新能源”,它的核心要旨便在于能量的載體——“電池”。
自亞歷山德羅?伏打1800年發明銀鋅電池至今,電池已然在兩百多年的歷史中脫胎換骨。愈是發展完備,那么挖掘潛力和創新開發便難度愈高。故而,已經有觀點開始談及電池性能天花板。當真電池如今只能進行結構優化、而難以在材料方面實現跨越么?
“有人認為電池的化學體系已很難創新,只能在物理結構上做些改進?!痹谷涸诎l布會上如此介紹。然而鈉離子電池的誕生,即意味著寧德時代已經打破了上述桎梏。
根據黃起森博士公布的信息: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為160Wh/kg;在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就可以達到80%,具備了快充能力;熱穩定性優異,甚至超過了國家標準,且在零下20°C低溫的環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
除了能量密度,鈉電池在各方面均優于LFP電池
而根據寧德時代的數據,鈉離子電池的集成效率可達80%。換而言之,鈉離子電芯集成到電池系統中后,系統的能量密度仍可達128Wh/kg。這個數據不如現有的磷酸鐵鋰電池,但差距并不大。
此外,在發布會上寧德時代同時還宣布,在第二代鈉離子電池中,也會快速補齊能量密度短板,有望達到200Wh/kg。
每到夏季,各大電動車新老勢力無不心驚膽戰,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制約鋰電池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所以,更為穩定而且安全的鈉電池的誕生,就迅速成為關注熱點。
當然,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平衡點外,還有第三個關鍵點——成本。按照行業機構提供的信息,鈉離子電池在成本方面具備優勢,銅基鈉離子電池原材料成本較磷酸鐵鋰的有望降低 20%-30%左右,當然,各家電池公司采用的具體方案不同,鈉電池對比鋰電池降本幅度的詳細數字也各異,但毋庸置疑的是,同等能量所耗費的成本,鈉電池具備顯著優勢。
沒想到吧?鈉電池的價格居然是優勢項目
所以,一旦寧德時代牽頭,完善了其產業鏈并開始大規模量產,那么鈉離子電池在材料成本上的巨大優勢將迅速映射到相關產業之上。
“157個字”引領行業未來
“我們將在三個戰略方向上不懈努力:
一是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為此我們在發電端、電網端和用戶端都做了很多努力,電化學儲能方面進行了重點布局;
二是以動力電池助力電動車的發展。為此我們將不斷地提高電池性能,加速交通領域的全面電動化;
三是以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集成作為一個創新,以加快各領域的新能源替代過程。”
發布會上,曾毓群的演講總計只有853字,堪稱簡短扼要。但若要進一步提煉其中關鍵信息,那么這157字便已足夠。因為曾毓群要帶領著寧德時代不懈努力的這三個戰略方向,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寧德時代自市值破萬億后,又迎高光時刻
戰略方向一: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
這同樣是現階段全世界對未來能源發展設定的戰略目標。自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于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以后,更是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
就寧德時代企業而言,最關鍵的還是那句“(對)電化學儲能方面進行了重點布局”。因為這清楚無疑地揭示了,本次發布的鈉離子動力電池的一項主要用途——電化學儲能。
今年6月末,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征求意見稿)》,宣布“原則上不得新建大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已建成投運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應定期評估電池性能,加強監測、強化監管?!?/p>
4月16日,北京一儲能電站發生爆炸,致3死1傷
一直以來,國內的電化學儲能設施,采用的是梯次利用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即電動汽車淘汰下來的,最大容量低于80%的“二手電池”。而導致國家能源局展開“一刀切”措施的根源,是近年來國內外儲能設施梯次利用電池導致的一系列惡性事故。
但叫停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就意味著新建的電化學能儲能電站只能使用新的電芯,這必然造成成本的大幅度提升。
電化學儲能電站,本質上就是一種特大號的“充電寶”
所以鈉離子電池的登場,也堪稱適逢其時。一旦其實現大規模量產,必將以較現有磷酸鐵鋰電池低30%的成本,直接取代“二手電池”迅速搶占國內甚至海外儲能市場。
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的另一個大規模運用場景,則是基站的備電用電池組。隨著近年來國內乃至全球極端化氣候的增多,特別是不久前發生的河南、湖北地區特大暴雨災害事故,保障移動通訊網絡的意義相信是毋庸置疑的。
給基站部署備電用電池組多重要?想想河南水災
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未來幾年隨著5G基站的普及,國內移動通信基站總數將會從現有的931萬個(2020年末數據),增至1400萬個以上規模。無論是新老基站的備電用電池組需求,還是鐵塔能源有限公司自2019起推出的能源保障服務,都會帶動巨大的動力電池市場需求,預計總規模將超過150GWh。
在如此環境下,如果鈉離子電池能夠及時“殺到”,勢必將改寫國內甚至海外儲能電池市場的游戲規則。
戰略方向二,以動力電池助力電動車的發展。
寧德時代的崛起,離不開新能源車企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的訂單,所以其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本次雖然名義上是鈉離子電池發布會,但展示給觀眾的,其實還有個“AB電池系統”。
根據黃起森博士的介紹,“AB電池系統”一種可以混裝兩種動力電芯的電池包組件。通過專用的電池管理系統,“AB電池系統”可以有效調配兩種電芯,同時發揮出三元鋰電池的高功率優勢,以及鈉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
對于寧德時代來說,該戰略方向的實質,是要穩住企業在車用動力電池方面的基本盤。
戰略方向三,以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集成作為一個創新,以加快各領域的新能源替代過程。
這個戰略方向其實更好理解,即無論鋰離子電池還是鈉離子電池,其運用都不會被局限于某些特定場景。寧德時代將依托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優質產品和強大技術,深入到各個領域內,去努力推動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過程。
“借蘆葦的擺動我們才認識風,但風還是比蘆葦更重要”是法國文豪安德烈·紀德的名言。在“擺動”的鈉離子電池背后,折射出的是寧德時代從鋰電池供應商,向著新能源科技企業轉型的堅定決心。
鈉電池背后的戰略意義
就在今年5月,曾毓群放言“搞一個鈉”的時候,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正朝奔著每噸10萬元大關,一路猛沖。
關鍵原材料價格的暴漲,和旺盛的市場需求不無關系。
中國掌握著全球動力電池過半數產能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2020年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市場規模已達174GWh,預測未來10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至2030年,交通和儲能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將激增至5.9Twh。
除了需求上漲這個積極因素之外,還有不那么積極的因素也在推動鋰電池原材料成本上升。從美國無限QE政策拉開通脹序幕,到資源原產國受疫情困擾減產,部分國際市場交易者攪動價格……這些都給鋰電池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成本壓力。
除了價格的暴漲,鋰的全球供應鏈也同樣令人不安。
根據中國鋰業大會的公開信息,截止2019年,全球已查明的鋰礦資源總量約6200萬噸,主要分布在南美洲“ABC三角區”與澳洲大陸。在全球主要動力電池生產國當中,美、中兩國的本土雖然都有可供開采的鋰礦,但儲量卻很難說是豐富,自給尚且無法做到;而日、韓兩國,更完全依賴進口。
由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布局較早,所以在全球鋰礦爭奪戰中享有先發優勢,目前已掌握全球約半數的鋰礦開采權益。然而這礦脈,不是在澳洲大陸、就是位于南美洲。
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
隨著各國碳中和時間表的公布,鋰已然成為了一種戰略性資源。而基于當前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更是由于新冠疫情全球化后,各國政治的普遍右傾化的現實,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的海外供應鏈,面臨的風險正不斷累積。
尤其是經歷過特朗普時代的瘋狂后,繼續延續上一屆政府對華政策的拜登政府,未必就不會在某些情況下踐踏基本國際規則,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施展掐斷鋰供應鏈這類的“絕戶計”。
位于剛果境內,全球最大的銅鈷礦
而這種風險,在三元鋰電池方面更加明顯。因為除了鋰之外,還需要確保鈷和鎳的供應。而后兩種礦物,在國內的儲量遠比鋰更加稀少。
基于上述原因,鈉電池的意義自然就被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作為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鈉在地殼中的豐度達到了2.74%,是鋰的440倍。不但儲量豐富,鈉的分布也極其廣泛。除了陸上的巖鹽礦脈和鹽湖,海中也有著幾乎取之不竭的鈉。
我國不但在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鹽湖資源,沿海地區更分布著大量的優質鹽場。例如位于海南島西南的鶯歌海沿岸,海水波美度可達3.5以上,是全球僅次于紅海地區的優質鹽場。
誠如曾毓群所言:鹽很多,不是嗎?
鶯歌海鹽場。氯化鈉是真炒不起來的……
鈉離子電池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將擁有一種完全不受國際供應鏈制約的產品。在全球沖突風險激增的當下,這個新選項無疑彌足珍貴的。
盡管潛力巨大,同時也針對市場痛點,但現階段必須認識到的是,鈉離子電池產業目前仍在起步階段。
產業鏈不夠完善,玩家也屈指可數,這就使得規模效應難以發揮。所以在當前,鈉離子電池的價格優勢可能無法有效體現。有研究機構認為,當前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進程,大致相當于鋰離子電池在七年以前的處境。
鈉電池前景很廣闊
不過,我們無需為其產業化的速度而擔心。
和鋰離子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并不存在工作原理、電池構造方面的根本性差異,這也就意味著原有被設計用來生產鋰電芯的產線,只需要經過少許調整便可轉產鈉離子電池,所有原本設計采用鋰離子電池的各種設備,只需要簡單適配即可轉為采用鈉離子電池。其大規模運用,其實并不存在門檻。
前一個優點針對用戶,而后者則面向友商。顯然這一次,執行業牛耳的寧德時代,是想要親自“開團”了……
撼動富豪榜排名,不如撼動能源產業格局
那一聲“鈉”喊,既是中國電池產業繼鋰電池之后打通了任督二脈中的另一條,也是又一家制造業巨頭朝著創新科技公司方向進化的號角。
能源的轉型,目前已成為全球共識。伴隨著新能源科技的創新發展,一場以可再生、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加速到來。
“能源轉化和存儲是新能源發展的核心。”曾毓群在發布會上給出的這句話,恰恰是寧德時代發展思路的核心,而新能源產業的路徑輪廓,也就此勾勒清晰。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285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