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公布了第二季度財務報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報告指出, 2021年第二季度收入為1360萬美元,2021年公司全年收入預期為7700萬至9400萬美元。
數據顯示,Velodyne 2021年第二季度激光雷達出貨量累計超過3800個,其中以現貨購買方式交付與客戶的產品占72%,另外28%則是依據長期協議交付給客戶。而在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方面,共售出250多件。
與此同時,Velodyne指出,截至2021年8月1日,公司共有34份長期合同正在執行,已完成2021年全年預定目標。此外,正在籌備中的長期合同已增加至213個。Velodyne Lidar首席財務官Drew Hamer表示,預計在年底前將再簽訂四份長期合同,也即是全年共簽署38個長期合同。
資料顯示,Velodyne成立于1983年,以音響起家,從2005年開始研發激光雷達技術。2015年,Velodyne Lidar從母公司Velodyne Acoustics(成立于1983年)拆分獨立運營,目前累計客戶300多家,應用領域涵蓋自動駕駛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機器人、無人機(UAV)、智慧城市和安防。當中,谷歌、百度、Uber、福特、通用、奔馳等知名的無人駕駛技術代表,四維圖新、微軟Bing、Here、高德、TomTom等高精度地圖廠商,以及新加坡政府、臺灣的智慧小鎮等項目均有采用了Velodyne的激光雷達方案。
近年來,因激光雷達融合高精地圖方案可有效彌補視覺方案環境依賴度高、算力需求大、探測距離短的缺陷,其性能優勢十分貼合整車廠追求高階自動駕駛的需求,被汽車行業和資本市場看好。據相關數據顯示,激光雷達整體市場正在迎來高速發展,預計2023年全球搭載激光雷達的車輛將突破30萬臺,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35.4億美元(約合870億元人民幣),前景十分可期。
在此背景下,Velodyne Lidar憑借其領先扎實的技術贏得先機。不過,2018年之后,隨著Luminar、Innoviz、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初創公司的崛起,Velodyne的市場地位開始遭到挑戰。不僅如此,2020年的高層變動對Velodyne亦產生不小的影響。
面對市場越演越烈的競爭和挑戰,Velodyne加大了創新力度,如硬件方面,Velodyne在6月推出了下一代Velabit?傳感器,以克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成本、安全和設計難題。而在組織架構方面,財報指出,公司成立了由 Velodyne 高級領導團隊組成的首席執行官辦公室 (OCE),包括首席運營官 Jim Barnhart,首席財務官 Drew Hamer,首席人事官Kathy McBeath和首席商務官 Sinclair Vass。OCE成員將繼續執行前任首席執行官 Anand Gopalan博士制定的公司發展戰略,同時將物色并任命首席執行官的繼任者。
展望未來,Velodyne預計到2025年將從已簽署并獲批的項目中獲得超過10億美元收入。公司于近期簽署了多項ADAS長期合同,預計將從2026年開始全面鋪開。公司預計到2025年,尚未簽署和授予的一系列項目將貢獻約45億美元的收入。此外,Velodyne持續投資于先進的不同的激光雷達技術、先進制造技術和軟件解決方案等領域。這些都將進一步支撐公司長期財務預期(非GAAP審計數據):總毛利率遠高于50%,EBITDA利潤率超過20%。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任慧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388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