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特斯拉
作者 | 秦章勇
編輯 | 王 妍
還沒能等到AI日帶來的股價利好,特斯拉卻因突然而來的監管調查,遭遇暴擊。
8月16日,美國政府監管機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特斯拉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展開正式的安全調查。NHTSA表示,調查原因在于Autopilot“難以識別停放在路邊的緊急車輛”。
或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當天下跌5%,8月17日繼續下跌3%。截至發稿,特斯拉股價跌至665.71美元,本周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經下跌了7%,市值蒸發3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58億元)。
Autopilot無疑是特斯拉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特斯拉的CEO,一直以來,被貼上“技術狂人”標簽的馬斯克都不遺余力地宣傳特斯拉的Autopilot。
今年4月,特斯拉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車輛安全數據報告》,馬斯克引用該報告數據并評論稱,如今使用Autopilot的特斯拉發生事故的幾率比一般車輛要低10倍。而另一邊,接連發生的事故也將矛頭指向了特斯拉自動駕駛或存在過度宣傳的嫌疑。
有意思的是,在特斯拉遭到調查后,一向看空特斯拉的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卻突然“黑轉粉”,稱其永遠不會再做空特斯拉或馬斯克,他表示,“ 一定程度的吹噓是必要的,甚至在生活中也是可取的 。”
對于此次調查,NHTSA表示,從2018年1月以來,該部門已確認了11起與特斯拉Autopilot或“交通感知巡航控制”(TACC)系統有關的車禍,涉及11起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和17人受傷。
此外,NHTSA還表示,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也經常被司機們誤用,包括酒后駕車乃至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坐在后排座位上等。
按計劃,NHTSA將會調查特斯拉使用Autopilot操作時“用于監控、協助和強制駕駛員參與”駕駛的技術,同時評估車輛對識別障礙物的能力,并對事故周圍環境進行調查。
事實上,這不是特斯拉首次遭遇政府監管部門調查,和此前不同的是,此次涉及特斯拉車輛的規模達到76.5萬輛,涵蓋了2014年—2021年生產的Model 3、Model X、Model S和Model Y在內的全部車型。
路透社報道稱,在新的調查之后,NHTSA可以選擇不采取任何行動,也可以要求召回。不過一旦召回,Autopilot的運行方式、時間和地點都有可能受到限制,這也意味著其數據采集以及AI學習能力的速度也將受到影響。
“投資者開始關注這項調查的規模和范圍,肯定會控制特斯拉在FSD方面的野蠻生長。”美國券商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表示,雖然短期之內特斯拉的市場需求不會受到影響,但隨著傳統車企的步步緊逼,對于特斯拉來說將會是一個“退步”。
來源:特斯拉
早在去年1月份,NHTSA就對特斯拉“失控加速”、“剎車失靈”等問題進行了調查。NHTSA表示,自2016年以來已經審查31起特斯拉車禍,其中不少事故懷疑車輛使用了駕駛輔助系統。2017年,NHTSA曾對4.3萬輛特斯拉輔助駕駛功能進行調查,不過之后并未采取任何行動。
南卡羅來納大學法學教授布萊恩特·沃克·史密斯 (Bryant Walker Smith) 表示,事故已經說明了特斯拉Autopilot系統存在一些關鍵問題。
之后無論是NHTSA發起的調查,還是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NTSB) 批評特斯拉對Autopilot缺乏系統保障,一切都指向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下,某種程度上,特斯拉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就在于其先進的自動駕駛能力。即便馬斯克的“完全自動駕駛”目標不斷跳票,但這并不影響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領頭羊的地位。
不過2020年底,特斯拉發給加州機動車管理局的兩封電子郵件,則直接戳破了特斯拉一直以來畫下的L5級“大餅”。特斯拉承認FSD和Autopilot一樣,都只是L2級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同時表示FSD Beta版不適用完全無人駕駛。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也將特斯拉從神壇拽下。對于不少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來說,具備L2級別的車型并不少,此前本田更是發布了具備L3水平的量產車型Legend。
除了特斯拉,近期一位蔚來車主在駕駛蔚來ES8汽車啟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態)后,發生交通事故罹難。雖然目前該案件仍未有最終定論,但蔚來也因此被推至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人們對于自動駕駛安全性的質疑也沖擊著整個智能汽車行業。
一直以來,在智能汽車時代,自動駕駛功能都是各大車企宣傳的重點。無論是發布會現場還是銷售端,自動駕駛都是作為產品的核心賣點被推向受眾。
如今隨著事故的發生,關于自動駕駛的界定和宣傳也引起了業內的新一輪討論。
“呼吁媒體和行業機構統一自動駕駛的中文名詞的標準。一個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有,避免夸張的宣傳造成用戶使用的誤解。”理想汽車CEO李想在朋友圈發文表示,要在推廣上克制,在技術上投入,對用戶、行業、企業都長期有利。
領投哪吒汽車D輪融資的360董事長周鴻祎也隨即轉發表示贊同。在周鴻祎看來,人工智能不是營銷話術,自動駕駛無人駕駛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坑要填,不能為了營銷誤導用戶。
愛馳汽車創始人付強以及威馬汽車CEO沈暉相繼對車輛輔助駕駛功能發布看法,付強認為目前量產車型沒有一款是自動駕駛車型,但汽車智能化的趨勢不可逆,這需要全行業的共識和努力。
事實上,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先行者,特斯拉也一直被質疑過度宣傳期自動駕駛功能。去年7月,德國慕尼黑法院判定特斯拉在德國的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令其今后不得再聲稱或暗示車輛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在該案件中,法院認為特斯拉不斷宣傳自動駕駛后,會讓普通消費者認為車輛可以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自主行駛。但現實是,目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顯然達不到該標準。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出現風險的意識不足,在自動駕駛尚未完全成熟下,過度信賴自動駕駛是有風險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企業有責任告知消費者,自動駕駛尚未替代人工駕駛,駕駛員必須隨時接管車輛控制權。
請關注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秦章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4046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