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禍不單行”。
在前段時間“NOP駕駛輔助之爭”后,處于風口浪尖的蔚來一下子就被放到了顯微鏡下,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這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天前,有蔚來車主在蔚來APP社區中發帖稱,“開了這么多年車,竟然能經歷到油門折了,救援還問是不是松動,告訴了客服還讓我去門店查查”,并@了李斌表達了不滿。
帖子下有蔚來工作人員回復稱,“看服務群的溝通是下車的時候刮到了鞋子,的確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已經有同事前往服務中心了解情況。具體情況會妥善解決。”
一時之間,“蔚來加速踏板發生斷裂”的消息被急速擴散,質疑與爭議呼嘯而至。在事情發生不久,蔚來汽車傳播總監馬麟在網上做出回應,“從現場看與側向外力有關,為保護駕駛者安全,油門踏板設有“斷裂誘導槽”。誘導槽區域受到較大側向力時會發生斷裂,此舉是為了保證斷裂不發生在傳感器部位,同時斷裂后踏板仍能回到初始位置,不輸出加速信號以保證駕駛員的安全。”他還進一步表示,這樣的情況并不罕見。
事實上,油門踏板在碰撞事故中,當瞬間沖擊力達到一定數值發生斷裂是較為常見的現象。原因在于很多車企為保護駕駛人員在車輛受到撞擊時,避免駕駛者的腿部損傷的一種主動潰縮保護功能。為了實現在碰撞中的油門踏板潰縮,多數油門踏板在油門踏板臂上部設計有斷裂誘導槽,誘導槽處的強度對比整個油門踏板相對較弱,碰撞時油門踏板會潰縮。
但在日常駕駛中出現類似情況很顯然讓人難以接受,而且如果在網上搜索“加速踏板斷裂”除了鋪天蓋地的此事件之外,也只有幾年前奇瑞發生了相似事件,因此馬麟所說的“并不罕見”對很多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
比如,就有車主留言質疑:“我就一個疑問,幾十萬的車,怎么就你的斷了?”更有車主直接發帖“嘲諷”:“踏板斷裂,壁虎斷尾,都是求生欲?1.加速踏板斷了,總比制動踏板斷了好,用戶需要學會反向思考。2.加速踏板在設計時,為了限制車輛加速過快,用斷裂的方式來保護車主。3.這種斷裂專利是一種仿生技術,靈感來源于壁虎斷尾求生。”
回到事件本身的技術層面上來說,踏板斷裂大致可能有三個方面原因:其一是產品設計問題,在設計之初便存在設計缺陷;其二是產品制造問題,用料或者尺寸不合規都會導致此類情況;其三則是使用者一些非正常操作或使用造成的。
至于最終的結果如何,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由專業的人去做判定,既然馬麟稱踏板已經寄回分析,那還是等結果出來再做判定。不過,有一說一,鑒于目前蔚來的處境,市場對其或多或少存在不信任的情況,所以為了找出具體原因并說服大眾,建議還是找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分析,自己調查自說自話,難免落人口舌。
其實,從此事可以看到,消費者依然處于相當糾結的境遇當中。一方面,在洶涌不可阻擋的新能源大潮面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型的購車需求與意愿也在不斷增長,這種意識的覺醒是推動產業轉型的直接動力,另一方面,現階段的新勢力或者說新能源車型都還處于發展初期,從產品到服務,各個層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完善空間。“謹慎當小白鼠”的說法,與其說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倒不如說是消費者對企業的倒逼,新能源的轉型就是在這種螺旋式的發展中不斷深化的。
你看,就像是伴隨著爭議一同走過來的特斯拉就在近日取得了一項令人矚目的階段性勝利。
根據cleantechnica連續對全球幾十個特斯拉市場的數據統計,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 Model 3的全球交付量已經達到了1,031,588輛,成為迄今為止最為暢銷的電動車,也是第一款累計銷量超過百萬大關的純電車型。緊隨其后的是日產LEAF,其在2020年12月的累計銷量超過了50萬輛,是除Model 3之外唯一實現這個目標的電動車型,但Model 3仍然有著明顯的銷量差距。
同時,特斯拉Model Y的累計銷量也剛剛超過25萬輛,預計今年年底的銷量會超過50萬輛。而Model S和Model X在第二季度末的交付量都接近20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cleantechnica的統計數據并不是完全來自于官方數據,因為特斯拉報告的是Model 3和Model Y的綜合交付量。CleanTechnica的季度數據更多的是參考了數十個國家Model 3和Model Y的官方注冊數據。
盡管此里程碑式的事件還未得到官方的親口證實,但Model 3對市場的影響力確實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當中。
上月底,特斯拉再次下調價格,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價格下調15000元人民幣,調整后的價格為235900元人民幣(此為補貼后起售價)。這樣頻繁的價格下調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供應鏈機制越發成熟,使得國產Model 3的成本管控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有行業內人士便表示,“我國新能源車產業鏈發展迅速,如鋰電池、電機以及相關零部件等均已形成一定規模,這對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將起到促進作用。”一旦到年底時,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那么再次降價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在降本增效的戰爭中,Model 3這條鯰魚又在蕩起道道漣漪。這勢必會影響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格局,不僅對小鵬、比亞迪的產品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會加速世界新能源車轉型的進程。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498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