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火鍋美女遍地有,而在成都車展的館內走一走,卻仿佛一場沒醒的酒——當已經停產的甲殼蟲、老爺車就這么“煥然一新”地站在眼前時,你難免會感到一絲恍惚,分不清這到底身在何處,也不知今夕何夕。
致敬還是抄襲?
沒錯,長城汽車這回是徹底將“復古”進行到底了。
有圖為證。
你以為這是甲殼蟲回歸?不,這是年內將上市的歐拉芭蕾貓。
再看這個,你以為這是別克 Roadmaster,還是華沙 M-20?
都不是,這是魏派的“復古潮駕”。
雖然在此之前,歐拉白貓、好貓、坦克300,甚至長城炮在內,都曾被扣上過“模仿”的標簽,但哪一款產品也沒有這次抄的徹底。
對,復制粘貼到了這種程度,已經算是赤裸裸的抄襲了。
或者有人會杠,長城不是已經說了,這是“向復古致敬”嗎?
沒錯,「致敬」確實是不少「抄襲」行為給自己蓋上的遮羞布,但致敬的實則作用是畫龍點睛,是在原本已經成型的作品上,點綴一些能夠引起共鳴的經典元素,是即使去掉也不會影響主線發展的存在;而抄襲是直接在別人的作品上進行二次加工,連骨架用的都是別人的,一旦這部分內容被去掉,那么新作品就是一灘爛泥,直接沒了靈魂。
放到歐拉芭蕾貓身上,這種一眼就能被認成是“甲殼蟲”的車型,已經遠遠超出了“致敬”的范疇。
“誰還不是抄過來的”
事實上,如果強行把抄襲蓋棺定論為國產車的原罪,那中國車企多少有些冤枉。畢竟很多如今看起來已經傲立全球的國外品牌,也是從“抄作業”開始的。
比如如今已經穩居世界第一汽車集團的豐田,最早也是靠著山寨歐美車型起家的。1935年,靠著對克萊斯勒Airflow的拆解、測繪和零部件仿制,豐田推出了第一款樣車AA。一年后,車輛量產。這款產品無論從外形還是內飾,都與Airflow十分相似。
到1940年,在98%產量都是客貨兩用車的情況下,豐田又推出了一款較為緊湊的新型轎車,在外形上也十分接近當時瑞典的富豪PV60。
而其實如果強行追究,那么甚至甲殼蟲“本蟲”,在誕生之時也與「抄襲」脫不開干系。熟悉汽車歷史的朋友們或許并不陌生,初代甲殼蟲VW38與太脫拉T87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太脫拉T87
所以,抄襲的重罪我們并不想雙標的只加在國產車之上。在PayPal公司創始人彼得?蒂爾創作的《從0到1》中就曾寫下過這樣一個觀點,社會進步分為兩種,一種是垂直或深入的進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創新;而另一種則為水平或廣泛地進步,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復制。
日本汽車抄歐美,韓國汽車抄日本,縱觀汽車發展史,無論是強大如日本汽車,還是已經發展為世界第五大汽車制造國的韓國,都離不開“山寨”的發家史,也就是“從0到1”的復制過程。
所以也都別站著說話不腰疼,在起步之時,用抄襲或者借鑒的方法來獲得市場和影響力,積累第一桶金,為自己的垂直進步積累資本和經驗,也不失為一種捷徑。
抄襲之后……呢?
正如上述所言,對于剛剛起步的國產汽車工業而言,把“抄襲”作為一種開始的手段,無可厚非。但,問題的關鍵在于,抄了之后呢?
還是舉回上面的例子。豐田靠模仿起家,這是連他們自己都承認的事實。在剛剛成立那些年,對汽車還沒有太多經驗的豐田一直堅守著一個信念:模仿比創造更簡單,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時給予改進,那就更好。
所以,你不難發現,豐田A、E、J、N、S、T、V、W、X、Z,這些早期以單個字母命名的平臺,其最初的車型,基本全部“似曾相識”。
比如平臺A,這個平臺衍生出了如今已經消失的Carina車系,其最初的車型長這樣。
后來,長這樣。
再比如,培育了一代神車卡羅拉的E平臺,其第一、二款車型長這樣。
而到了2021款,長這樣。
又比如,逐步衍生出了普拉多車型的J平臺,其第一款車型也是由Jeep Willys逆向開發而來,而后一步一步演變成了我們如今熟悉的樣子。
由此可見,豐田任何一款經典車型在起步時,大多都是靠借鑒歐美經典車型,逆向開發而來。但正如豐田內部自己所言,他們確實在模仿的同時不斷加入著屬于自己的元素。到如今走在馬路上,迎面開過一輛豐田汽車,相信你能很輕易地依靠著其家族化的臉譜設計,喊出一句,“喲,這是一日本車”。
而反觀長城汽車,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先看歐拉,不算還沒上市的朋克貓和芭蕾貓,歐拉目前共有四款產品在售,按照上市的時間順序分別為iQ、黑貓、白貓和好貓。
如果僅從外形來看,目前唯一沒有陷入抄襲風波的反倒是其第一款車型iQ。可這款擁有原裝“媽生臉”的iQ,上市之后的銷量卻并不可觀。2018年8月底上市,到年末銷量為3515輛,平均每月僅售出800多輛。
而當時間進入了黑貓,也就是早期的R1時期,歐拉便開始掌握了一絲“借鑒”的訣竅——找原型車。無論是黑貓還是白貓,這兩款車都可以看做是日本K-car平臺的衍生物。雖然平臺相同,但這兩款車型都各自保留了較高的原創度,呆萌的黑貓或慵懶的白貓,依靠著可愛的外表和小巧的身軀,一經上市便深受歡迎。尤其是黑貓,在2020年年尾,更是連續月銷破萬。
似乎是嘗到了甜頭,掌握了“借鑒”之術的歐拉從此在這條路上“放飛自我”。到了好貓階段,不知道是不是高薪聘請而來的設計師過于思念“老東家”保時捷,以至于加入歐拉之后,反手就打造出了一款“翻版保時捷356”。在好貓與356“真假對比圖”的映照下,頗有一副“照貓畫虎”的架勢。
如果說好貓和保時捷356之間還有一些細節變動,那么到了今年的芭蕾貓和朋克貓,簡直就進入了“真假美猴王”的章節。這橫看豎看就是“甲殼蟲”的造型,歐拉甚至連細節都不愿意大動了。
或許你也會說,歐拉沒準也像豐田一樣,正在慢慢勾勒自己的“臉譜”呢?但向來只有從模仿別人到自己創新,歐拉這種一開始選擇創新,而后越抄越像的“返祖”行為,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看到這,你或許會有些不齒,但不能否認的是,市場總有人買單。哪怕時至今日,一款幾乎原封不動的“國產甲殼蟲”就這么活靈活現地站在人們眼前時,在那些質疑聲下,依然有人說:好看,有人買就完事了。
從唯銷量的角度來說,有市場確實就完事了。而從這點來看,長城或許是最能傾聽消費者的車企了。
于是,這股抄襲之風也悄然在向其他品牌蔓延:“坦克300和新款福特Bronco的外觀頗為相似,內飾直接搬大 G”,“長城炮‘撞臉’豐田坦途”,甚至如今,連高端品牌WEY也拼湊出了一臺和誰都像的“復古潮駕”……而可怕的是,這些品牌也如同歐拉一樣,起初都擁有著自己的設計語言,VV5、VV7等幾款車型更是原創度非常之高的產品。
其實我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以長城為主角,寫下這樣一篇文。畢竟,那個創造出中國“神車”H6的品牌,一度也被認為是中國汽車中最有希望的企業之一。自2011年誕生至今,哈弗H6創造出的“神跡”無人能破:全球累計銷量超350萬輛,連續8年、累計98個月成為國內SUV市場單月銷量冠軍;也曾創下國產SUV月銷超8萬輛的最高成績……而這也是令我們最為不解的地方,一個明明有能力用原創引爆市場的長城,為何偏偏要走上這樣一條“捷徑”。
一個一直自己在寫作業的中等生,偶然靠一次“抄作業”獲得好評,不是想著接下來要怎么“寫好作業”,而是怎么再去“抄另一個人的作業”,甚至“別的科目也開始抄作業”時,自己“寫作業”的能力注定會慢慢喪失。而等好學生的作業全部抄完了,真的到了“無人可抄”的那一天,接下來又要怎么辦呢?
不過,或許也是我多慮了,因為隔三差五總會有爆款車型出現,而只要有爆款,就一定能被抄襲。這不,酷似宏光MINIEV的奇瑞冰激凌已經誕生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565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