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資訊
  3. 企業
  4. 800V“絕配”碳化硅

800V“絕配”碳化硅

汽車公社

10月份,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汽車行業正把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投向以碳化硅(SiC)材料制成的芯片。


比如通用汽車公司,其副總裁希爾潘·阿明就表示:“電動汽車用戶正追求更長的續航里程,我們把碳化硅視為電力電子設計中的一種重要材料。”

在說這話之前,通用汽車已經與總部位于達勒姆(北卡羅來納州)的沃爾夫斯皮德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將使用后者生產的碳化硅器件。

而相輔相成的是,碳化硅的崛起,跟汽車行業正在推進的800V高壓平臺系統算是“絕配”。在800V高壓平臺趨近的趨勢下,行業預計,未來幾年SiC功率元器件將隨著800V平臺的大規模上車進入快速爆發階段。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800V甚至更高水平的平臺上,原本的硅基IGBT芯片達到了材料極限,碳化硅則具備耐高壓、耐高溫、高頻等優勢,無疑是IGBT最佳的替代方案。


作為今年熱炒的第三代功率半導體材料,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應用在更高階的高壓功率元器件以及高頻通訊元器件領域,代表5G時代的主要材料。特別是碳化硅,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當然,碳化硅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它高企的價格。而如何確保以碳化硅芯片實現的成本節約效益,蓋過碳化硅芯片較高生產成本這一不利因素,就成為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特斯拉所做的那樣——特斯拉數年來在功率控制芯片中使用碳化硅,效果是能量損失減少,造就更強大的發動機,提升續航里程,從TCO(總體擁有成本)的角度來講,單車成本反而下降了不少。

實際上,當下SiC+800V大熱,說不清是碳化硅成就了800V,還是800V成就了碳化硅,我們能確定的是,接下來,碳化硅替代IGBT正在成為主流。

碳化硅的優勢

從價格方面來說,目前國際上SiC價格是對應硅基產品的5~6倍,并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據預測,隨著未來2~3年市場供應加大,預計價格達到對應硅基產品的2~3倍時,由系統成本減少和性能提升帶來的優勢,將推動SiC逐步替代硅基IGBT等產品。


按照《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研究者估計,根據電動車種類的不同,碳化硅相關技術可以幫助一輛車最終節約出750美元的電池成本。”也有人測算,最終使用SiC合計大約會產生約2000元左右的成本降低。不過,碳化硅材料的成本要接近硅基材料,估計還要等幾年。

而碳化硅價格高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難造。碳化硅為什么那么難造?可以這么說,鉆石有多硬,它就有多硬。所以,碳化硅的制造成本在短期內依然高企。

但是,碳化硅的優勢卻是非常明確的。比如,體積縮小是其一,豐田的碳化硅元器件體積就要比硅基的縮小80%。此外,據相關分析數據,續航方面,與使用硅基芯片的電動汽車相比,搭載SiC芯片的電動汽車行駛距離平均延長6%。

舉個國內的例子,想比亞迪漢EV的SiC模塊同功率情況下體積較硅IGBT縮小一半以上,功率密度提升一倍。而且,根據比亞迪公司計劃,到2023年比亞迪旗下所有電動車會用SiC功率半導體全面替代IGBT。碳化硅的趨勢真是勢不可擋啊。


不過,若論及碳化硅的大規模應用,則始于特斯拉。

2018年,特斯拉在Model 3中首次將IGBT模塊換成了碳化硅模塊。使用下來,在相同功率等級下,碳化硅模塊的封裝尺寸明顯小于硅模塊,并且開關損耗降低了75%。而且,換算下來,采用SiC模塊替代IGBT模塊,其系統效率可以提高5%左右。

當然,從成本來講,這樣并不劃算。因為逆變器的功率器件由IGBT替換成碳化硅之后,采購成本上升將近1500元。但是,因為整車效率的提升,導致電池裝機量的下降,從電池端把成本又省回來了。

從發展歷史來說,全球首款碳化硅功率半導體SiC MOSFET的推出,是在2011年。而在這之前,美國科銳(Cree)公司經過了將近二十年的研發,可謂“難產”。十年之后,SiC才終于迎來“爆發元年”。


而Cree首席執行官Gregg Lowe還確認,公司有望在2022年初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碳化硅工廠,使其能夠充分利用未來幾十年的增長機遇。

8英寸時代到來前,供需失衡

從生產工藝來講,碳化硅目前的主要生產尺寸是6英寸,也就是150mm。不過行業進步還是很快的,8月11日,意法半導體(ST)宣布,其瑞典Norrk?ping工廠制造出首批8英寸碳化硅晶圓。

據悉,ST首批8英寸SiC晶圓品質十分優良,芯片良品率和晶體位元錯誤之缺陷非常低。低缺陷率歸功于ST在SiC硅錠生長技術深厚積累的研發技術。此外,ST正與供應鏈上下游技術廠商合作研發專屬的制造設備和生產制程。


ST汽車和離散元件產品部總裁Marco Monti表示,汽車和工業市場正在加速推動系統和產品電氣化的進程,升級到8吋SiC晶圓將為ST的汽車和工業客戶帶來巨大優勢。

而從6吋到8吋,這也代表著提升功率電子芯片的輕量化和能效方面又邁進了一步。只是,雖說現在8英寸(200mm)的產線已經有量產,但是要全面進入8英寸時代,還需要點時間。

然而一個現實情況是,目前碳化硅功率元器件市場需求的突然爆發,進一步造成了碳化硅供應鏈的全球性短缺。

以目前的狀況,一片碳化硅晶圓也就裝備兩輛電動汽車。也就是說,以目前全球碳化硅晶圓60萬片的年產能,最多也就能夠滿足120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這還沒算充電樁等應用。而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對6英寸SiC晶圓需求可達169萬片。


再看特斯拉。2020年,特斯拉全球交付了將近50萬輛電動汽車;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已經達到了38.6萬輛,時近年底,預計全年的交付量至少是75萬輛。也就是說,目前全球碳化硅晶圓的產能,滿足了特斯拉之后,剩下不了多少。

那么,全球碳化硅晶圓方面,主要都有哪些玩家呢?按照2020上半年出貨量計算,科銳CREE占據了全球45%的市場份額,日本羅姆的子公司SiCrystal占據20%,II-VI占13%;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還比較低,其中天科合達占到5.3%,山東天岳則為2.6%。

從碳化硅的產業鏈整體來看,主要的SiC襯底、EPI外延片、器件、模組等環節,目前全球碳化硅市場基本被國外壟斷。根據Yole數據顯示,Cree、英飛凌、羅姆約占據了90%的SiC市場份額。

這里普及一下,SiC器件的制造成本中,有兩大工序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中,SiC襯底成本約占總成本的47%,SiC外延的成本占比23%。而SiC襯底制備受限于SiC晶體生長速度慢、過程難以調控、生長多型多、切割難度大等多種問題,全球產能一直處于較低水平。


襯底方面,國際主流已經從4英寸向6英寸過渡,而作為襯底主要供應商的科銳Cree已經開發出8英寸襯底。國內方面,襯底主要供應商有天科合達、山東天岳、同光晶體等能夠供應3~6英寸的單晶襯底。技術水平上, 國內SiC以4英寸為主,6英寸襯底還有待突破。

外延片方面,國內廈門瀚天天成、東莞天域、世紀金光已能提供4英寸/6英寸SiC外延片。目前,6英寸碳化硅外延片可以實現本土供應。當然,從整體情況來說,供需失衡的情況還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流。

800V“元年”

實際上,碳化硅+800V正在聯袂而來。我們也可以說,如果2021年是碳化硅“元年”,那么,2022年將成為800V的“元年”。

這次的廣州車展上,我們看到了800V正在成為趨勢。像比亞迪e平臺3.0、東風嵐圖、吉利SEA浩瀚架構、現代E-GMP、奔馳EVA、通用奧特能平臺等都選擇800V高壓平臺,這不是偶然。 


從量產時間來看,各大車企基于800V系統的新車將于明后年陸續上市,雖然真正800V的產品大年預計要到2024年左右。

具體而言,小鵬汽車在廣州車展上首次亮相的全新SUV小鵬G9,就首次采用800V高壓SiC平臺。據悉,小鵬汽車還將鋪設中國首批量產的480kW高壓超充樁,以實現充電5分鐘可跑200公里的目標。

同樣,長城的沙龍汽車首款車型機甲龍,也支持800V超級快充,峰值電流高達600A,充電10分鐘,即可實現CLTC續航401公里。還有零跑,其800V平臺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量產。廣汽也發布了萬城萬充為其開發的480kW高壓充電樁。

而根據相關預測,2023~2025年國內800V產業復合增速有望超過70%,而2025~2030年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復合增速約為20%。

那么,為什么800V架構會成為主流呢?還是因為,800V架構下解決了兩大需求痛點,一是讓充電性能大幅提升,二是提高了整車運行效率。

在800V平臺下,可以使用較細的充電導線。我們知道,相同充電功率下,電壓高則電流就可以低,電流低導線就不用那么粗,導線的電阻熱能耗也就降低。而如果還使用原來400V所用的充電導線尺寸,則可以提升充電功率。


當然,在800V高壓充電下,電池本身的串并聯組態也必須要重新調整,也就是電池包的電壓也要相對提升到800V,否則會因為高充電電流而燒毀。此外,像電驅動、電力電子裝置、充電系統等也都需要采用800V的系統。

而整車運行效率更高是指,電流不變時,電池電壓越高電機的功率越大,電機驅動的效率也越高。所以,800V高壓平臺容易實現高功率和大扭矩,以及更好的加速性能。

不過,雖然SiC+800V技術的發展,為新能源汽車及未來出行描繪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但在落地層面,還是具備一定的難度。對于很多車企來說,在沒有基礎設施配套的前提下,車展上推出一款800V產品,更多是概念的呼喚,隨后仍將面對實際問題。


所以,雖然說“技術點亮生活”,但800V平臺除了研發落地,也意味著電動車諸多零部件需要重新開發設計,以及高壓充電網絡從無到有的布局建設,距離產品的真正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方面,還是需要耐心等待的。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3448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2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米泉市| 平度市| 郯城县| 正蓝旗| 郧西县| 太湖县| 宜昌市| 宁津县| 自治县| 阿图什市| 长沙县| 崇明县| 康平县| 靖江市| 共和县| 拉萨市| 石泉县| 定结县| 通化县| 大余县| 南岸区| 平邑县| 邛崃市| 黔南| 安泽县| 平武县| 英德市| 仁化县| 甘谷县| 诸暨市| 当雄县| 台安县| 正安县| 且末县| 蕉岭县| 名山县| 富宁县| 左云县| 泰安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