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消息,據知情人士爆料,小米開啟了雙線造車模式,其控股公司智米科技正在籌備造車的相應事宜。同時有消息稱,前通用泛亞的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加盟,負責智米的整車業務,不少北汽的電子電氣架構人員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然而根據企查查顯示,智米科技并非一家可以“造車”的企業。甚至與之相背離的是,智米科技作為小米生態鏈中的一員,是一家智能家用環境電器研發制造商,主要產品包括智米直流變頻落地扇、智米除菌加濕器、米家PM2.5檢測儀、米家空氣凈化器Pro等……
顯而易見,就智米科技的現狀而言,其“造車”能力并不能讓廣大的消費者信服。但是如果與小米汽車的進程聯系在一起,可能就需要另當別論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科技舉行了“小米汽車項目”的簽約儀式。相關簽約的落定,不僅正式宣告了小米汽車正式落戶北京經開區的事實,更是透露出另外一個重要信息:小米會在北京建設30萬輛產能的整車工廠。
而另一方面,雷軍可是親口許下了小米汽車“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承諾,如果按照正常的造車進度計算,2023年之前就需要出現樣車,2022年就應該有所成績,當面對已經步入12月中旬的現在,小米是否也需要“賽馬”機制催熟一下汽車業務的快速成型呢?
而按照網上的消息,智米科技的造車業務與小米汽車保持獨立,所以并未看到小米行政體系對智米科技的明顯支持。而且已經有汽車設計公司在與智米科技接洽,進而對接整車的設計工作;另外,智米科技的造車方向也是乘用車,首款車為SUV。
“煞有其事”的消息,仿佛正描繪出一幅小米雙線造車的光景。但回過頭來思考,如果“造車”雙線進行,小米的造車工廠雖然有可能會得到共用,但技術團隊、整車調性、細分市場、零部件供應鏈等,可都是需要重新花費人力、物力從頭開始搭建的。小米會有這么大的工夫,做兩套東西嗎?
從市面上看,小米汽車雖然已經作為小米獨立的業務立足在人們面前,但移動端的手機業依舊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充當小米前行的“動力”。然而,雖然華為手機業務因為某些原因陷入了困境,但獨立出來的榮耀業務卻是正與小米手機形成直接的競爭,更何況OV也在一旁虎視眈眈。
我們當然期待看到小米汽車正常推進,并且橫空出世的那一刻。但期望并不代表著小米汽車就能一直萬事大吉的走下來,而且早些時候,王傳福對雷總“小心耗時耗錢又耗力”的勸慰,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365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