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借著品牌溢價加錢賣著MPV,就有人在好好評估市場接受度后,推進新產品的落地。沒錯,相比之下,廣汽本田對待 奧德賽的態度,就顯得很有說頭。
無論消費趨勢怎么變化,MPV市場從不是一個可以容納太多選手的地方。廣汽本田可太懂了。在這個市場愈發多元化,各類跨界產品層出不窮的時期里,過度自信并不可取,精明的中國消費者需要一個可以完美契合自我需求的產品,而不是一個“花架子”。MPV尤甚。
新款奧德賽不是一款經由徹底換代的全新車型。早在5年前,這一代奧德賽就入華了。在這升級打怪的幾年里,銷量從此前的平淡轉入了月銷3000輛有余的常態,但很顯然,面對別克GL8動不動就月銷過萬的強勢,廣汽本田一直都對奧德賽的每一次升級保持著謹慎。
當歷經二次改款的第四代奧德賽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想,這已不再是本田為中國MPV市場再度帶去的一股新鮮感,更預示著,中國MPV市場需要本田來繼續維持這一領域的更迭秩序。畢竟,此刻距離這次改款的奧德賽在日本上市僅僅一年。
市場大變,實力毋庸置疑
平心而論,在MPV這個非主流的汽車市場,從曾經短暫入華的Stream到初代艾力紳,再到更迭數代的奧德賽,本田在建立自身優勢的層面上,早已充分表態。為了最廣大消費者的喜悅,它始終在堅持,用最深刻的技術手段、文化構建水平,來完成對每一款車型的詮釋。
而自2002年第二代車型導入中國,此后經過兩次徹頭徹尾的蛻變,深耕此地近20年的奧德賽,恰恰就成了本田這一舉動的最佳見證者。
總以為,在經歷過一次改款之后,這一代奧德賽可供提升的地方已少之又少。廣汽本田唯一能做的僅剩下,受日本本土版奧德賽的啟發,來完成一次小小的整容手術罷了。看似,全新奧德賽確實是想用自己更具新鮮感的“顏”來打動潛在消費者。
誰曾想,那些表面的改變就只是個開始。因為,當更明確的價值體現結合奧德賽一貫有之的產品魅力,為人們帶來更有溫度的情感共鳴時,我知道,奧德賽的每一次改款均是發自肺腑的。
哪怕回顧起過去20年來的每一次改變,奧德賽有過迎合市場的無奈,有過對自身革命而產生過迷茫。尤其是在第三、第四代車型存在的那幾年,面對蓬勃的SUV熱浪和別克GL8的封鎖,奧德賽的無力更是肉眼可見。然而,那就是奧德賽。
每一段煥新周期內,保留本田品牌特點的同時,因車型的迭代而為之帶去的也并非是流于表面的改變。全新奧德賽要為中國中高端MPV市場,再做一次形象重塑。那么,從最早的“品格紳士之車”,到型格“辣爸”形象,奧德賽就是在深挖與目標消費圈層的共鳴點:注重產品功能,更關注產品所傳遞的品牌主張。
所以,全系混動化只是其表明上透露的高級感,Honda Connect 3.0智能互導系統、感應式電動側滑門、電動后尾門等裝備的同時加入,算是新車對起亞嘉華、豐田賽那等強敵出現的回應。
再一個,和許多現款奧德賽的車主所反映出的真實說法趨同的是,奧德賽一直以來都是同級產品中操控性最好的車型。這不僅是得益于這一代奧德賽本身有著較為合理的車身尺寸,更重要的就如上文所說,奧德賽始終是一款“本田車”。而本田對于車輛操控性的執著,就是與身俱來的。
至此,廣汽本田今年的全部新車都已經登場。或許奧德賽在廣汽本田的銷量貢獻值,比雅閣、皓影等核心車型弱了許多,在市場競爭中,還得面臨東風本田艾力紳的挑釁。而受“缺芯”影響,廣汽本田今年銷量的增勢確實有所減緩,但無論如何,從現有產品的煥新和擴張節奏去看,明天向年銷百萬輛大關沖刺,對于廣汽本田來說,遠非難事。
危機四伏,唯有主動求變
根據乘聯會近日公布的批發數據顯示,在別克GL8、傳祺M8/M6、本田奧德賽這幾款暢銷車型的帶領之下,今年前11個月MPV的總銷量同比增長4.2%至96.4萬輛,僅比去年全年的107.1萬輛少10.7萬輛。而不出意外,MPV市場將在今年實現繼2016年之后首次增長。
看來,新款奧德賽的到來很及時啊。加之,消費升級和三胎政策的落地,MPV市場一片大好的前景,注定像奧德賽這樣的深度參與者,會首先得到潛在用戶的青睞。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你可以不了解由消費習慣的改變、生活場景的更迭所帶來的變化。至少,由別克GL8主導的商務需求,并不是MPV本該體現的價值,這理應是所有人能達成的共識。而奧德賽為切中消費痛點而作出的升級,實為對癥下藥。
不過,市場趨勢所指,并不是廣汽本田一人獨享。2021年是中國車市再迎爆發的一年,就免不了在各級市場中出現更多攪局者。自今年年中開始,除豐田賽那的國產以外,現代庫斯途、起亞嘉華等新車的一一入局,幾乎從各個維度對包圍了MPV市場。
說奧德賽是在夾縫中求生,還不至于。但這些對手的到來,確實倒逼著廣汽本田是時候拿出新的手段了。更甚的是,僅傳祺M8這一國產MPV,在完成了全車型矩陣后所帶來的攻勢,就足夠對其他人造成威脅。
換言之,其雖與GL8存在一定的價格差異,可鑒于在質感塑造和空間設計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勢必會對奧德賽的后續發揮產生沖擊。
因而,廣汽本田此次將新款奧德賽如此迅速地引入中國,看似是一種保持新鮮度的簡單操作。實際上,為了加強對格局突變的防守,這一舉動都是必須的。哪怕從某種程度上看,日系車近年來在中國積攢下的口碑,是不會讓廣汽本田陷入難堪的,對于奧德賽來說,防患未然也是可取的。
每年,奧德賽的總量就那么多。局勢變得如此緊張,廣汽本田哪有什么理由懈怠。更何況,在中大型SUV愈發囂張的攻勢下,30萬元級的MPV本就腹背受敵。放棄商務接待需求的奧德賽,要想守住市場份額,就亟需有足夠的誠意來迎合當下的中國消費者。
縱使中國市場的反復更迭,總需要一個個能緊緊握住脈搏的車企隨行。此前,深耕于此的廣汽本田確實做到了。在市場蛻變下,學會了用最正確的方式解讀著“中國”。現款奧德賽在蟄伏多年后,自2016年起也支棱了起來。只是說,新生代們的實力太強了,奧德賽唯有用更為誠懇的態度來面對。保持產品的高水準還不夠,那唯有從智能化、品牌價值上入手,再添底氣。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487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