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轉眼2021年就過完了。這一年有很多美好還未細細品味,但有一些經典語句卻一直留在了腦海里,成為我們茶余飯后的快樂談資。回顧這些金句,似乎也能拼湊出這一年來車市的動向和走勢。
“特斯拉不可能妥協”
去年4月19日,上海車展開幕首日,特斯拉車主維權的視頻在網絡上瘋狂發酵。面對車主質疑特斯拉剎車失靈而引發的這一轟動的維權事件,特斯拉的態度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其全球副總裁陶琳直接回應道:面對這件事他們不會選擇妥協。
陶琳表示:“最近幾次特斯拉事件都和她有關,我們已提出出錢去做車輛的檢測,但她不同意要求巨額賠償,我們認為她的訴求是不合理的,我們不可能去答應。”她同時表示:“我們自己的調研顯示,90%的客戶都愿意再次選擇特斯拉”。
特斯拉在中國擁有一大批粉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并不代表著中國消費者就毫無底線,不會去維護自己權益。相反,隨著中國法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烈,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只有將消費者放到首位,這個企業才能得到長遠蓬勃的發展,這次公關事件對于特斯拉來說確實損失了一些好感。
“跑1000km,能快充又便宜,是不可能的”
在去年年初的中國電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論壇上指出,“如果某一位說,它既能跑1000km,又能幾分鐘充完電,而且還特別的安全,成本還特別低,大家不要相信,因為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說,1000公里續航里程可謂是去年電動汽車圈的“標配”話術。廣汽埃安宣稱的搭載石墨烯超級快充電池車型充電8分鐘便能做到80%的電量, NEDC標準續航里程達到1000公里。智己汽車L7、蔚來ET7都宣稱續航里程可以突破這個里程。
歐陽明高在說“續航1000公里不可能”這句話前,其表示:“電池材料創新是厚積薄發的事情,需要長期努力的,因為我們要平衡比能量、壽命、快充、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技術指標,他們是相互矛盾的。”
其實,很多行業內人士對“續航1000公里”的真假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清楚這只是某些企業的宣傳手段。但過度宣傳“1000公里”,這樣的風氣顯然不利于電動車的發展。而歐陽明高對 “續航1000公里”的抨擊,或許正是大家希望行業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體現。
“特斯拉這幾年在‘殺人’”
去年7月8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華為ADS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兼首席架構師蘇箐公開稱特斯拉是在“殺人”。
蘇箐稱:“特斯拉這幾年下來,它的事故率還是挺高的,而且是從殺第一個人到最近殺的人,它的事故類型非常像”。
“這個地方我用‘殺人’這個詞,大家聽起來可能是嚴重的。但大家想一想,機器進入人類社會和人類共生的時候機器是一定會造成事故率的,講難聽點就是‘殺人’,只是說我們要把它的事故概率降到盡量低。從概率上來說,這就是一件有可能發生的事”。
蘇箐這番話在汽車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他自己也因為這段過于“直白”的言論付出了代價。當月27日,華為公司為了平息爭議發布消息稱已經免去蘇箐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智能駕駛產品部部長職務,蘇箐將去戰略預備隊接受訓戰和分配。
而蘇箐被免職在網絡上又引起一波熱議,有人認為他說特斯拉“殺人”確實不恰當,應該有尊重同行的態度;也有認為他過于“口直心快”而給自己惹出事端感到可惜。不管怎樣,這些話也提醒了各企業對新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始終應該保持謹慎負責的態度。
“長城汽車不造手機不‘上天’”
在去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汽車企業品牌官聯席會(CB20)媒體溝通會上,針對長城汽車是否會制造手機和飛行汽車這一問題,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表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早在內部會議上就有過明確表態,長城專注造好汽車,不造手機,也不上天,含沙射影競爭對手吉利既造手機又造衛星。
專注造汽車,專注造好車。這也許是魏建軍一直堅持的理念。長城汽車過去30年中的努力與收獲已經成為了車界范本。魏建軍將長城汽車從一家偏居一隅的民營企業,發展成為如去年銷百萬的跨國汽車集團。
聚焦汽車領域,并非意味著一成不變,長城汽車一直在進行自我顛覆和革新,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也已經有了明顯突破。其耗時5年,投入研發超過200億元打造的“檸檬”平臺、“坦克”平臺與“咖啡智能”涵蓋了汽車研發、設計、生產以及汽車生活的全產業鏈價值創新技術體系,代表了長城汽車的全新“造車理念”,是長城汽車核心科技的強勢積淀,更是長城汽車全球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下一個高爾夫決不能來自中國”
在面對芯片短缺問題時,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沃爾夫斯堡大眾員工大會上,提出了他的方案和核心工廠的現代化,并共同組織了改造項目,以示對大眾員工進行鼓舞。
“是的,我很擔心沃爾夫斯堡,”迪斯承認了對大眾汽車的擔憂,并呼吁員工:“只有齊心協力,我們才能讓大眾汽車面向未來。”與此同時,迪斯表示:下一個高爾夫一定不是特斯拉!下一個高爾夫決不能來自中國!下一個爆款必須是沃爾夫斯堡產的Trinity!
通過Trinity項目,大眾汽車希望在2026年在沃爾夫斯堡建立一艘新的旗艦。這項工程不僅將振奮內部士氣,而且也會帶來品牌效應。Trinity項目目前仍處于概念階段。從最新得到披露的信息來看,這款轎車將成為從大眾汽車集團全新SSP可擴展系統平臺上誕生的首批車型之一。
“上汽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去年的上汽集團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向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提問:上汽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
然而沒想到剛剛續任董事長的陳虹表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是因為在布局自動駕駛和技術研發方面,上汽的合作觸角可以說是遍布五湖四海。通過資本與合作,上汽基本完成了智能化的全鏈布局,這也是上汽拒絕華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被質疑的根本原因則是上汽還沒有將這些公司的優勢整合進產品中,帶來技術上的飛躍和產品力的提升。
當行業洗牌已經開始之時,如何進行自我革命成為了最難決策的事情。不與趨勢斗爭,不躺在舒適圈,不墨守成規或許是上汽最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在這次電動化浪潮中,上汽也確實需要發力了。
“關鍵是浪費三年時間,這時間值多少錢”
在去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喊話”雷軍稱,“50億對雷總不算啥,1000億也不是事,關鍵是浪費你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值多少錢?”此話一出,被一些媒體解讀為,王傳福是在勸雷軍不要造車,免得浪費時間。
此話一出,被一些媒體解讀為,王傳福是在勸雷軍不要造車,免得浪費時間。而王傳福對此進行了辟謠:沒有勸雷軍別造車,正和小米洽談造車合作。
王傳福指出,該問題被被媒體誤讀,說比亞迪勸小米的雷總不要造車是錯誤的,其實小米和比亞迪有著很好的合作關系,因為比亞迪給小米代工了大量的小米手機,比亞迪和小米之間是一個非常戰略性的合作關系。
而在未來的汽車業務上,比亞迪也將支持小米在汽車領域的發展,不僅僅是支持,比亞迪也愿意和小米在汽車領域合作,并且正在洽談一些項目。
“沒有哪個CEO比我更關心安全”
去年,《時代》雜志將馬斯克評為年度人物,隨后《金融時報》也將他評為年度人物。而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沒有在安全方面誤導車主,也沒有將他們置于風險之中。
馬斯克這里所說的是Autopilot、FSD。馬斯克稱:“當你預訂特斯拉汽車時,讀讀資料。當你打開系統時,讀讀資料。寫得非常非常清楚明白。”馬斯克還說,特斯拉的安全評級很高,NASA用SpaceX火箭送宇航員上天,這些都證明公司很重視安全。
馬斯克坦言:“我覺得,在這個星球上,沒有哪個CEO比我更關心安全。”
對于安全風險SpaceX還是很坦率的,但特斯拉就不一定了。因為出現多起車禍,特斯拉“自動駕駛軟件”招來不少批評。監管者和立法者也曾指責特斯拉Autopilot功能,這個名字有誤導之嫌,它讓車主認為汽車真的可以自動行駛,實際上這一技術目前并不完善,還需要很多的技術積累。
“做人不能太貪心”
在去年第九屆中國企業家發展年會上,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談到了恒大的危機,他驚訝地說許家印總共39億的自身資本,居然貸款可以做到兩萬億。
曹德旺表示,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要貪,要一步步來,你想挖別人的心,應該擔心自己的心會不會被人挖走。”正確合理的做法是一步步來,慢慢積累,創造紅利或等待市場給紅利,而不是靠炒作和盲目賭博。
曹德旺曾提出企業家應該要有責任感,“最成功的做法就根據應該堅持敬天愛人的祖訓,這是王陽明先生講的,就是必須堅持這個原則。”曹德旺表示這就是他這么多年創業和發展過程中一直堅持的基本原則。
而恒大如今的分崩離析對比福耀在產業內的蒸蒸日上,或許也是其各自領軍人對基本原則的堅持所體現的。
“不明白現在還有人買油車”
在12月19日的NIO Day 2021大會上,蔚來ET5正式發布。而在會后媒體溝通環節,蔚來CEO李斌對媒體表示,“我簡直就完全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么還買油車,有多懷舊才會買油車,除了能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么好的”。這句話一出,迅速在網絡上炸了鍋。
對此,李斌在蔚來用戶群中作出回應:“前幾年充換電基礎設施確實還不夠方便,好的電動汽車也少,現在基礎設施發展很快,可供選擇的各個價格段的好產品很多。”不過網友這個解釋似乎并不買賬。
誠然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如火如荼的開展。新能源汽車目前還有國家補貼,不用繳購置稅,不限行,也不限購。經過國家大力的扶持,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一,產量世界第一。
李斌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略帶調侃,作為一個新能源品牌總裁,這番話一出,提高話題性,增加傳播度,無疑是自帶流量的廣告。但無論初衷如何,無論他是多看好新能源車和他自己的蔚來,李斌所謂的“不理解”,卻是把所有買燃油車的人都放到了自己的對立面,甚至出現了“電動優越感”,這似乎就有些令人反感了。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550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