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帶提示存在問題 特斯拉在美召回81.7萬輛汽車
日前,從相關渠道獲悉,由于軟件問題,在車輛啟動后駕駛員并沒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提示音不會響,影響行駛安全,特斯拉在美國召回81.7萬輛汽車。
特斯拉將進行OTA更新修復來解決車輛產生的問題,這項召回涉及2021和2022年的Model S和Model X,以及從2017年到2022年的Model 3以及從2020年到2022年的Model Y。
來源:易車
2. 馬斯克的減稅請求遭拒 特斯拉進軍印度受挫
彭博2月4日報道,印度政府拒絕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關于對進口電動汽車減稅的要求,稱規定已經允許以較低稅率進口未完全裝配的車輛并在當地組裝生產。
印度財政部間接稅和海關中央委員會主席Vivek Johri表示:“我們就是否需要重新調整關稅開展了研究,但有些國內生產已經開始,一些投資項目業已在目前的關稅結構下運作。因此,很明顯這并不構成阻礙。”
據報道,當前印度進口車關稅為60%-100%,售價在300萬盧比(約合4萬美元)以下的進口車關稅為60%,高于這一價格的進口車則要繳納100%的關稅,相當于價格翻番。
來源:第一電動
3. 芯片供應緊張 福特將暫停或削減八家工廠生產
據界面新聞援引路透社2月4日消息,福特汽車一發言人表示,由于芯片供應緊張,公司計劃在下周整周暫停或削減其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8家工廠的生產。
福特汽車警告稱,芯片短缺將導致公司本季度汽車產量下降,并預測2022年汽車產量的恢復速度將慢于競爭對手通用汽車。福特同時表示,預計下半年汽車產量將大幅提高。
來源:第一電動
4. 沃爾沃將與Northvolt在瑞典新建電池工廠
沃爾沃汽車4日宣布,其將與 Northvolt在瑞典哥德堡建立一個新的電池制造廠,該工廠將于2025年開始運營。
據悉,該工廠的電池年產能將高達50GWh,可創造多達3000個工作崗位,并生產專為下一代純電動沃爾沃和極星汽車而開發的電池。
此前兩家公司已在去年12月宣布創建一個研發中心,兩個項目的總投資約300億瑞典克朗。
來源:第一電動
5. 捷豹單獨開發純電動車平臺 命名“Panthera”
我們從國外媒體獲悉,捷豹目前正在開發自己的純電動平臺,新平臺名為“Panthera”,預計2025年后支撐起捷豹電動車型的生產。
來源:易車
6. 優先滿足特斯拉 松下試生產4680電池
日前,松下電器表示,預計今年4月開始試生產4680電動汽車電池,之后該公司還打算在松下大阪總部附近的和歌山縣進行進一步試產,不過正式大規模量產的時間和地點尚未確定。同時松下電器首席財務官Hirokazu Umeda表示:“當我們真正能夠交付4680時,我們計劃將優先滿足特斯拉。”
來源:汽車之家
7. 阿爾法·羅密歐Tonale最新預告圖 8日全球首發
日前,網通社獲得了一張阿爾法·羅密歐Tonale最新預告圖,作為阿爾法·羅密歐品牌的首款插電混動車型,新車將在2022年2月8日(北京時間)全球首發,并有望在3月開始量產。
來源:網通社
8. 鴻海與泰石油巨擘PTT合資電動車預計2024年量產,首期投資規劃10億美元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傳新進展,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2月6日透露,與鴻海集團合資泰國電動車廠,最快2024年第1季量產,雙方將在今年上半年敲定最后投資細節。產業人士透露,PTT與鴻海集團雙方首期投資總金額規劃10億美元(約合330億泰銖)。
來源:界面新聞
9. 嘉能可建設電池回收廠 每年將處理10000噸鋰離子電池
據外媒報道,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和電動汽車電池初創公司Britishvolt將聯合開發一個新的英國電池回收廠,新工廠將建在倫敦東部Northfleet的嘉能可工廠所在地,計劃于2023年投產,其將由100%可再生能源供電,每年處理至少10000噸鋰離子電池。
來源:E電園
10. 梅賽德斯和吉利可能會出售價值 10 億美元的 Smart 股份
據外媒報道,梅賽德斯-奔馳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可能會尋求出售其 Smart 合資企業的股份來籌集資金。知情人士透露,Smart 通過出售該公司的少數股權可以產生 5 億至 10 億美元的收入。
此前,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 smart 品牌轉型,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 50%。
來源:新出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穎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736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