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 一
編輯 | 李歡歡
在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豪華車一直被視作最有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但在2021年,受芯片緊缺等因素影響,始終高歌猛進的豪華車也難逃“降速”的命運。
據乘聯會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豪華車銷量達到265.2萬輛,同比增長4.9%。相比乘用車零售銷量4.4%的同比增長,豪華車依然跑贏了大盤。不過,縱向對比,豪華車的銷量漲幅明顯放緩,2020年中國市場豪華車銷量的同比漲幅為14.7%。
增速放緩同時,豪華車市場內部格局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一年,新能源車快速崛起,蠶食傳統豪華車的市場份額。特斯拉、蔚來與理想等新勢力與BBA形成此消彼長之勢,前者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但奔馳與奧迪的銷量卻出現了下滑。新舊勢力的銷量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呼之欲出。
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寶馬連續第3年在中國摘得豪華車市場銷量第一的桂冠。2021年,BMW和MINI品牌在中國共交付84.6萬輛新車,同比增長8.9%,刷新了其自1994年入華以來的銷量紀錄,成為BBA中唯一取得正增長的品牌。
憑借超84萬輛的交付成績,寶馬與奔馳、奧迪的差距明顯拉開。
過去一年,奔馳和奧迪在中國市場的交付成績分別為75.9萬輛和70萬輛,與寶馬的年銷量相差10萬輛左右。在此之前,BBA幾乎不分伯仲,2020年寶馬僅領先奔馳3000輛。經過2021年的較量,寶馬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奔馳則在中國市場出現近10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比下滑2.0%,奧迪也出現3.6%的下滑。
“芯片荒”持續沖擊,疊加疫情影響,是導致奔馳以及豪華車銷量增長“失速”的關鍵原因。
自2021年二季度起,“有市無車”成為豪華車市場常態,終端銷售市場呈現出熱銷車型斷供、優惠幅度收緊的情況。2021年7月,奔馳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單月銷量大幅下滑,奧迪品牌幾乎全線車源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供應緊張。一位打算訂購奧迪Q3的車主曾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4S店突然漲價1.4萬元,理由是芯片短缺。
相比較來看,寶馬的銷量表現穩定,受益于其供應鏈管理水平。業內人士表示,即便在芯片供應緊張的8月份,寶馬的庫存車和在途車仍能維持一定的銷售水平。
寶馬集團把合作伙伴(比如運輸公司等)也納入考量因子,并且通過建立成本方程式,優化供應鏈效率。這種方式不僅節約了供應鏈成本,也保證了寶馬對供應鏈企業的管理調配能力。
來源:Unsplash
不僅在中國市場,寶馬集團在全球的銷量也領先其他豪華品牌。2021年,寶馬集團共交付了252.15萬輛汽車(包含BMW、MINI和勞斯萊斯品牌),同比增長8.4%。其中,BMW品牌全球銷量達到221.38萬輛,同比增長9.1%。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奧迪在全球市場累計交付168.05萬輛,同比下滑0.7%;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全球銷量209.34萬輛,同比下跌5%。
除了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排名也發生了變化。其中,特斯拉2021年交付量超32萬輛,排名第一;紅旗實現了同比50.1%的大幅增長,以年銷量超30萬輛位列第二;凱迪拉克在華年銷量同比增長1.4%,以23.31萬輛排名第三。
雷克薩斯在第二陣營排名第四。由于雷克薩斯在華銷售的全部是進口車,所以受芯片供應短缺影響更為明顯。2021年全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僅22.7萬輛,同比微增1%。雖然勉強維持正增長,雷克薩斯的銷量增速也大不如前,過去三年,其在華銷量分別同比增長21%、25%、12%。此外,排在第5-7名的依次是沃爾沃、捷豹路虎和林肯,在華年銷量分別為17.14萬輛、10.38萬輛和9.16萬輛。
未來汽車日報制圖
傳統豪華車品牌座次更迭,電動車品牌強勢入圍。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在華年銷量同比增長133.3%,至32.07萬輛。這一數字僅次于BBA,超過雷克薩斯、凱迪拉克、捷豹路虎等二線傳統豪華品牌。特斯拉不僅成功入圍豪華品牌銷量排名前五,增速也是最高的。
不只是特斯拉,過去一年,中國高端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也出現明顯增長。2021年全年,蔚來交付量同比增長109.1%,達到9.1萬輛。這一成績已逼近傳統豪華品牌捷豹路虎、林肯在華年銷量。
整體來看,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新貴,正在強勢分食豪華車的市場份額。2021年三季度,傳統燃油豪華品牌在華銷量同比下滑18.8%,跌至76.1萬輛。傳統豪華車品牌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占比跌至15.3%,創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新低。
約一年前,彭博社曾發布過一項“為了Model 3而放棄的車型”的調查,調研了5000名Model 3車主后發現,受Model 3沖擊最大的品牌排名分別是:寶馬、MINI、奧迪、謳歌、英菲尼迪、保時捷、雷克薩斯、奔馳。
如今,特斯拉正在將這一趨勢繼續放大。其中,特斯拉Model Y以16.98萬輛的年銷量,躋身中國市場高端SUV銷量排行榜首位。即使是放在整體SUV市場,Model Y的年銷量也排在第六位,超過了途觀、漢蘭達等傳統熱銷SUV車型。
來源:視覺中國
眼下,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品牌,正在以“新技術+高性能+可持續”等亮點,沖擊著多年來傳統豪華車企積累的品牌優勢。不僅是特斯拉,蔚來、高合等新勢力品牌在誕生之初,也將目標車主鎖定在BBA的受眾群體。
“通常,打造一個豪華車品牌需要足夠的技術和歷史積淀,但是特斯拉是一個(例外),這是一個開創性的品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賦予了這個品牌更深層次的科技標簽,在精神層面給用戶帶來新的價值。”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未來汽車日報分析道。
新一代的汽車消費者已經不再崇拜傳統豪華車的奢華內飾、百年品牌以及高高在上的服務姿態,他們更看重“更新的技術、更智能的駕駛體驗”。消費觀念的轉變,也是新勢力能在豪華車市場成功突圍的一大原因。
當然,傳統豪華品牌并不甘心坐以待斃,寶馬、奧迪、奔馳、捷豹路虎、雷克薩斯等車企已經行動起來,部分車企甚至公布了相當激進的電動車轉型時間表。寶馬旗下的MINI品牌、奧迪均計劃到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車型,奔馳計劃到2030年全面實現電動化、只銷售純電動車型。
不過,與特斯拉、小鵬等電動車品牌相比,傳統豪華車品牌在車機系統和智能駕駛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有業內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車價格貴,還不好用,經常卡頓、語音識別不出來。軟件系統與特斯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電池續航還短。”
“中國市場對豪華車的需求仍舊很旺盛,目前由于芯片緊張等因素還沒有展開充分的競爭”,崔東樹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未來豪華車市場格局還將繼續變化,傳統豪華車品牌都在發力電氣化轉型,還要看實際成效如何。
由新勢力品牌引領的新豪華車賽道,沒有絕對的參照標桿。昔日在內燃機時代獨霸一方的豪華車巨頭,也需要從頭開始,接受新的挑戰。隨著蔚來、特斯拉、高合等品牌持續發力,傳統豪華品牌面臨的沖擊將更加明顯。
請關注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張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7492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