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伴隨著對內部“組織架構”調整探討的不斷深入,神龍又成為了引起業(yè)內廣泛探討的主要對象。有爆料稱神龍內部將啟用“兩室一廳”模式,即在現有股比不變的情況下,中法雙方分別主導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兩大品牌。而這一消息與此前神龍汽車在維持中法雙方50%:50%股比的前提下,法方占東風標致75%股權,中方占東風雪鐵龍75%股權的爆料不謀而合。
一時間“神龍分家”的議論應聲而起,這樣的猜測,與此前“中法雙方”不和致使神龍銷量節(jié)節(jié)下滑的語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法雙方真有這么大的隔閡么?“兩室一廳”的方案又如何實施?神龍真的就淪為代工廠了么?仿佛一夜之間,剛剛取得不錯成績的神龍,又被打回了原點,靜靜等待著暴風雨的洗禮。當筆者將這樣的疑問拋給神龍汽車相關人士時,得到了一個“否定”的答案。
“合資股比的放開,對神龍汽車沒有影響!”神龍汽車內部人士這樣表示,“坊間流傳的‘兩室一廳’方案目前尚未有定論,只是股東雙方探討的一個選項。其探討的基礎是在中國汽車市場合資股比放開的大背景下,對新的合資合作模式的探索,使得品牌更加中國化,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這對于企穩(wěn)向好的神龍汽車來說,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這樣的回答中不難看出,長遠發(fā)展是此次中法雙方計劃對神龍進行架構調整的根本,倘若將時間線拉長,你就會逐步發(fā)現,股東雙方的初心是什么比如何變革更重要。換句話而言,不必拘泥于當下的形式,從長遠來看如何獲得更多更好的發(fā)展,才是中法雙方考慮的問題。
絕處逢生又一程
直至今日,中法雙方不和導致神龍汽車急劇下滑的論調,依然是不少業(yè)內人士評論神龍過去幾年發(fā)展的主要依據。
的確,神龍確實受過傷,從2015年達到頂峰的70萬輛之后,一路下滑,短短5年時間便跌落到5萬輛的水平,這期間伴隨著劇烈的人士變動,頻頻換人成為了中法雙方“拯救”神龍的第一步。
“人窮是非多?!迸c持續(xù)下滑的市場份額相對應的相互猜忌也成為了業(yè)內討論“神龍問題”主要談資,用“汽車圈甄嬛傳”來形容神龍當時的狀態(tài)似乎一點也不為過。
頻繁的人事變動也好,中法雙方互不信任的博弈也罷,其實都是表象,讓神龍重回賽道才是股東雙方的初心所在。
直至神龍下跌到年銷5萬輛的水平,再加上鈴木、雷諾等弱勢品牌的退出,業(yè)內對于神龍汽車的預期也變得越來越低,甚至將其打上了“下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標簽。
但這樣的預期并沒有上演,2020年10月24日,聲勢浩大的神龍汽車文化節(jié)正式舉行,剛上任不久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陳彬在現場發(fā)布了“元+計劃”和五心守護行動,并以開設總經理投訴熱線的方式,倒逼這一政策的實施。與此同時,法方也意識到換人與爭執(zhí)救不了神龍,便暫停向神龍汽車派駐總經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神龍人的精氣神被喚醒,2020年底便迎來了下跌30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正向增長,緊接著凡爾賽C5X問世,神龍汽車逐步開啟了重回賽道之路。
從這樣的蛻變過程中不難看出,中法雙方都懷著一顆將神龍汽車做大做強的心,只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表現得過于急切,才形成了“你行你上”這樣互不信任的狀態(tài),而當這樣的狀態(tài)有所改變,再加上陳彬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的實施,神龍汽車便逐步走向了正向發(fā)展的軌道當中。
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及可能性
不可否認,神龍是在中方主導下起死回生的,但這之后呢?神龍汽車又該走向何方?
并且當下汽車行業(yè)正處在巨變前夜,智能電動汽車的風潮席卷而來,縱觀全球市場,中國在這場“智車革命”中處于明顯領先的位置,這不單單體現在中國擁有“蔚小理”、華為、大疆、BAT等“互聯網”公司的加入,更體現在日產這樣傳統(tǒng)車企,在車載智能領域開始反哺全球的壯舉之上。
“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為世界”將成為每一個謀求未來發(fā)展的傳統(tǒng)車企所必須面臨的問題。
神龍同樣面臨著這樣的抉擇,這才有了股東雙方對“兩室一廳”組織架構的討論。
從中方的角度來看,“兩室一廳”模式的實施能夠促使神龍汲取到更多中國市場的優(yōu)勢,特別是中方在電動化、智能網聯、軟件等方面的優(yōu)勢,使得產品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合適、更優(yōu)質的產品。
從法方的角度而言,“兩室一廳”模式一方面能夠令其分享到東風在智能、電動領域的優(yōu)秀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東風標致這一主導品牌,向中國市場持續(xù)輸出其在設計、制造等領域的積累,建立起更原汁原味法國用車文化的圈層。
從中法雙方的角度而言,各主導一個品牌的方式,也會使得品牌運營變得更加高效、扁平、務實、自主,這樣一舉多得的舉措又何樂而不為呢?
站在這樣更為宏觀的視角上不難看出,中法雙方提出構建“兩室一廳”架構的設想是站在更優(yōu)質、更長遠的發(fā)展角度之上的,并非僅僅是表面上“分家”這么簡單,畢竟改革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
不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在神龍汽車未來發(fā)展的問題上中法雙方誰都離不開誰,法方無法舍棄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的誘惑,中方少了法方的支持也無法獲得有效的支撐,索性在長遠發(fā)展的基礎上,相互理解,給彼此一個機會,神龍或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783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