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均勝電子(600699)公布2021年財報信息。報告顯示,受全球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等影響,2021 年均勝電子實現營業收入約 456.7 億元,同比下降約 4.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7.53億,同比下降709.13%。不過,營收方面雖不容樂觀,新增訂單方面卻收獲不小。財報顯示,均勝電子2021年獲全生命周期訂單合計約 526 億元,其中汽車電子系統新獲訂單 308 億元,汽車安全系統新獲訂單 218 億元。
均勝電子2021年報主要會計數據(圖片來源:均勝電子公告)
“全球化”雙刃劍下,挑戰與機遇共存
過去短短11年間,均勝電子通過海外并購,從一家本土公司快速成長為行業領先的全球化企業。全球化發展和規模效應給其帶來了諸多的商業機遇,使其技術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儲備并吸引了諸多的國際化人才。不過,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為其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圖片來源:均勝電子
綜合此次財報數據來看,均勝電子2021年營收利潤均出現一定下滑,主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影響:
1、2021年缺芯問題持續存在,供需關系的失衡及價格持續高位,對均勝電子自身生產計劃以及下游整車客戶的排產計劃均造成較大影響。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數據,因缺芯2021年全球汽車累計減產約1020萬輛。
2、全球性通貨膨脹造成的大宗產品價格上升導致均勝電子上游部分主要原材料,如電子件、鋼材、塑料件、鎂鋁合金、紡紗等價格同比大幅攀升。此外,全球性運力結構失衡導致國際間運輸成本進一步上漲。這些導致企業毛利潤同比疫情前的正常年份大幅減少。
3、受全球新冠疫情反復和供應鏈波動的影響,均勝電子在羅馬尼亞、匈牙利、墨西哥、巴西、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部分當地工廠出現停工停產以及客戶計劃外的臨時排產調整等情況,公司不可避免產生相關固定成本和費用,如員工工資、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等,對日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4、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8 號-資產減值》、《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 8 號—商譽減值》及公司會計政策等相關規定,對汽車安全事業部相關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 20.2 億元,使得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較大虧損。
5、報告期內,由于人民幣對美元與歐元匯率出現較大波動,導致美元和歐元計價的營業收入在折算中有所損失。
為解決以上諸多問題,均勝電子在報告期內已采取了系列舉措。如在全球車規級芯片短缺的情況下,為提升全球供應鏈安全性,建設扁平化和多元化的供應鏈,同時加強和主機廠的溝通和協作,調產不停產,短供不斷供,實現全球分料,并積極搶購市場稀缺現貨。
此外,均勝電子在報告期內逐步完善汽車安全事業部管理層與董事會成員結構,通過重組減員、自動化持續投入、生產線平衡(管理提升)等方式推動全球員工規劃工作,2021年汽車安全事業部員工數較2020年末減少約8,500人。不僅如此,公司還積極將生產從德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高成本國家/地區向羅馬尼亞、匈牙利、墨西哥、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地區和中國進行結構性轉移,并計劃于 2022 年在中國上海啟動全球研發中心。
汽車電子業務增長強勁,新增訂單308億元
目前,均勝電子業務架構分為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汽車電子事業部與汽車安全事業部。分業務來看,汽車電子2021年業務表現較為亮眼,主營業務收入約127.1億元,同比增長約24%,毛利率為18.99%。其中,智能座艙/網聯系統報告期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106.1億元,新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 21 億元。
智能座艙方面,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汽車智能化發展,智能座艙功能越來越多元化,市場需求成快速攀升狀態。均勝電子應市場所趨,除了在智能座艙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儲備實現深入應用外,在智能座艙域控制方面也取得一定進展。此外,旗下控股子公司均聯智行于 2021 年 8 月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華為的芯片和鴻蒙操作系統和均勝的軟件架構設計、硬件架構設計與系統集成為載體,開發完整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目前已經與國內某知名自主品牌簽署訂單協議,預計 2022 年四季度開始實現量產。
均勝電子創新型智能座艙系統(圖片來源:均勝電子)
智能網聯方面,均勝電子車路協同 5G-V2X 技術于 2021 年 5 月搭載于高合 HIPHIX 量產落地,成為全球首批搭載該技術的量產案例。同時,國內另一造車新勢力新車型的訂單也于 2022 年初正式量產。
新能源管理系統方面,均勝電子已深耕多年,產品涵及BMS、高功率充電、無線充電和車載功率電子部件等,是寶馬、奔馳、大眾、保時捷、沃爾沃、吉利、廣汽等整車廠的核心供應商。
為提升企業技術實力,均勝電子在2021年分別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和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主要致力于新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商業應用,目前該機構正積極推動電控模塊多合一的開發,并與國內外若干家主機廠積極接洽中。 智能汽車技術研究院正積極開展從 L0 至 L4 級自動駕駛各級別技術研發,提供由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智能傳感器、中間件到應用層算法的全棧解決方案。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方面,目前已與 Ambarella、地平線、NXP 等芯片廠商建立合作關系,2022 年開始將有多款車型陸續實現定點和量產。
均勝電子2021年研發投入情況(圖片來源:均勝電子公告)
汽車安全業務營收微降,新獲訂單218億
相對于汽車電子業務,汽車安全業務上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較大。這主要表現為,受車規級芯片短缺影響,部分下游客戶減緩其新車型排產計劃,這間接影響了既定產品交付安排,最終導致汽車安全業務在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的下滑。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約 323.1 億元,同比下降 2.5%。
此外,全球主要原材料價格及運輸成本在報告期內同比大幅攀升,汽車安全主營業務成本實現一定程度的上漲,最終導致汽車安全系統毛利率下滑至 8.49%。
不過,汽車安全在產品上的不斷優化和升級使其在2021年依然贏得約218億訂單,尤其國內新獲訂單金額繼續維持在高位,正在向國內市占率 40%的目標繼續邁進。國內客戶方面,公司安全產品已經快速切入吉利、長城、蔚來、理想、小鵬等自主品牌及新勢力品牌的供應鏈體系。
均勝安全部分產品展示(圖片來源:均勝安全)
海外方面,雖然此前因疫情影響部分客戶推遲了部分項目排產計劃,但隨著今年新項目的陸續定點,如駕駛員監控系統(DMS)、3D-Switch、HoodLifter 等新產品陸續在通用、大眾及主流新能源車型上的推廣,疊加中國在內的各主要汽車市場所在國家相關安全法規對于汽車安全配置率的趨嚴,均勝電子表示,2022 年公司汽車安全系統有望新獲訂單 66 億美元。
隨著車企對主動安全領域的重視,以及被動安全產品因電子化、智能化推進在單車價值上的提升,均勝電子預計,汽車安全產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 210 億美元逐步提升至 300 億美元左右。均勝電子將把握行業趨勢,通過自身經營管理的提升逐步恢復市場份額。
2022年力爭實現營業收入490 億元
2022年已過三分之一,均勝電子表示,綜合考慮目前外部環境、汽車行業的發展以及公司實際情況,2022 年將力爭實現營業收入 490 億元,凈資產收益率為 5%或凈利潤率為 2.5%的經營目標。
為實現此目標,2022 年公司將主要圍繞汽車電子業務持續創新升級和汽車安全業務業績改善的發展戰略,優化并加強全球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并繼續保持與大眾、寶馬、奔馳、戴姆勒、保時捷、奧迪、福特、通用、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吉利、廣汽、比亞迪等國內外整車廠商的緊密溝通,加深與激光雷達、AI 芯片、操作系統等領域合作方(如華為、高通、圖達通等)的合作,優化現有量產產品,強化前瞻研發能力,推進整體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任慧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374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