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品牌日這天,來自自主車企的喜事兒頗多。
4月份的銷量數據,比亞迪、吉利斬獲乘用車企冠亞軍,主宰該月汽車市場。其次吉利宣布與雷諾簽訂協議,認購雷諾韓國汽車增資擴股34.02%的股份,正式以技術導入的形式進入到韓國市場。
此前,吉利控股集團和雷諾集團于2022 年 1 月宣布合作,將在韓國市場推出采用吉利位于瑞典研發中心研發的世界級CMA模塊化架構、并使用吉利先進混動技術的新車型。雷諾和雷諾韓國將發揮在前瞻技術、造型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為當地用戶提供超越期待的體驗。
據介紹,新車型將利用現有的雷諾韓國銷售和售后網絡,將由雷諾韓國汽車位于韓國釜山的工廠生產,預計于2024 年實現量產,并計劃將推出的全新車型投放海外市場。
吉利的“海國圖志”
“師夷長技以制夷”。吉利在這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充分學習其他車企的優秀經驗,現在終于可以將自我通過不斷努力而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作為一把開拓市場的利器,逐步打開新市場的大門。
顯然,從技術輸出寶騰,進軍東南亞,到技術輸出韓國雷諾進軍韓國市場,吉利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海國圖志”。如今,以中國為核心,朝著東南亞、東亞、中亞、俄羅斯、歐洲等全球各地進一步壯大,吉利的海外版圖不斷擴張。
不過為什么是韓國?這不得不與吉利造車之路的淵源說起。實際上,吉利的三次轉型之路皆與韓國有關。從1.0時代的自由艦到2.0時代的帝豪,再到3.0時代的博瑞,不少技術、設計、造型、質量管理,均與韓國技術和韓國公司有關。
其實背后的原因也有跡可循,韓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后勁非常充足,快速發展的經驗非常值得中國品牌借鑒。不過如今,至少在中國市場上,韓系車已經被中國品牌擠兌,無論是品質和質量都實現了追趕和超越。
10多年前,吉利對韓國汽車和技術是一種渴求和汲取。今天,吉利可以挺直腰板說:我行了!從韓國來,到韓國去,這更是吉利與過去自己的一次鄭重告別。
吉利為什么被選中
早在去年8月,吉利控股集團就已經與雷諾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就已經表示計劃在中國和韓國開展合作。根據當時披露的相關信息,吉利方面曾表示雙方將繼續探討深入合作的可能性,而今,認購雷諾韓國汽車的部分股份也是推動了進一步合作的實質性發展。
放眼全球汽車舞臺,吉利控股集團早已不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歌手”,而是一個坐擁領克、沃爾沃、極星、路特斯等多個知名品牌,全球年銷量超過220萬輛的實力演奏家,也和梅賽德斯-奔馳這樣具有百年歷史的“舞臺明星”,在新能源領域有著深入的合作,誕生了新合資體系下的新smart。
對于雷諾來說,或許也正是看中了吉利在海外合作方面的努力和實力,而且絕大部分的合作都取得了雙贏的優良成果。去年,雷諾集團全球銷量約為269.6萬輛,同比下降4.5%,這已經是其連續第三年銷量下跌。雷諾急需在其它市場貢獻新的活力,尤其在新能源汽車占比日漸提高的中國和韓國汽車市場。
目前,雷諾的燃油車業務已經退出中國市場,雷諾在中國市場的其他業務似乎前景也并不明確,易捷特完全成為了一家出口型企業,在國內市場毫無存在感;而江鈴集團新能源計劃在今年推出四款新車型,到目前也不見蹤影。
考慮到雷諾如今在華困境,此次和吉利在雷諾韓國汽車的合作,是否會成為雷諾對這位新合作伙伴一個小的試探,未來可以將成功經驗復制到中國市場。毫無疑問,如果雷諾和吉利能夠同樣在中國市場展開合作,對于雷諾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畢竟這位新伙伴一直在中國市場中處于自主品牌領頭羊的位置。
除此之外,吉利目前在純電動汽車和混動技術上的發展和進步,也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前有和梅賽德斯-奔馳聯手對smart以純電動品牌的方式進行重換新生,后則有全球動力科技品牌雷神動力的實力,無論哪一邊都是雷諾目前用得上的“法寶”。并且借助吉利的供應鏈體系以及在工業協同化和規模化方面的優勢,將大大降低競爭中的生產成本,如果能再次找回曾經在中國市場的繁榮,將加速雷諾集團“Renaulution計劃”落地。
未來不僅是技術輸出
另一邊,吉利在這項合作協議中或許也有著更長遠的計劃。
雖然這次合作的相關車型,在造型設計上將由雷諾和雷諾韓國負責,因此新車預計會采用雷諾韓國汽車的車標進行銷售。不過,考慮到雷諾韓國的售后體系在2021年已連續六年在韓國國內的汽車消費者調查中排名第一,利用雷諾韓國現有的銷售方式和渠道,可能會更有一種“入鄉隨俗”的親切感。
2021年,雷諾韓國在韓國本土市場的累計銷量為61,096輛,同比下降36.3%。雖然銷量大幅下滑,市場占比也從6%下降到4.3%,但其依然作為韓國汽車市場中占比份額排名第三的車企。并且考慮到韓國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喜愛,選擇以技術輸入而不掛車標的生產方式,也總比以進口車的形式進入韓國市場要更容易站穩腳跟。
而且,吉利對這樣的模式也并不陌生。其擁有49.9%股份的寶騰汽車,在馬來西亞生產并覆蓋東南亞市場的寶騰X70和X50就是吉利博越和繽越的“換標”版車型,在東南亞市場上獲得了極大的反響,并且推動寶騰在馬來西亞市場的銷量上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X70更是成為了馬來西亞最暢銷的SUV車型。
對于寶騰的發展,吉利成功向世人證明,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從簡單的產品貿易,走向了優秀產品、先進技術以及人才管理全方位的輸出。這次吉利與雷諾進行合作,將CMA這個優秀平臺架構以及吉利的HEV技術推向韓國市場,中國汽車品牌也擺脫了以國內市場換技術的尷尬局面,從而主動走出去用自身過硬的先進技術換取海外市場。
反過來講,吉利此次又為何看中了雷諾韓國汽車。因為二十多年來,雷諾一直通過這家與韓方合資的企業在韓國生產和銷售汽車,而雷諾韓國汽車的釜山工廠如今則擁有年產三十萬輛的生產能力,為吉利未來廣闊的出海計劃也帶來了更多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雷諾韓國去年雖然在韓國本土市場的累計銷量出現大幅下跌,全年總出口量卻達到了71,673輛,與2020年相比增長率為254.3%。今年4月,雷諾韓國汽車在本土市場下跌57%的情況下,出口銷量暴漲到364%,為17,990輛。雷諾韓國的出口需求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這也是雙方合作的計劃之一。
對于已經站在全球市場高度的吉利來說,這將是進入其它新市場的大門。雖然,比起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在韓國生產汽車的成本更高,但在韓國若能獲得積極的銷量成績,可以幫助吉利在其他新興市場,甚至歐洲這些新市場打開局面。
未來,吉利或將借助雷諾在韓國的釜山工廠,其純電動以及混動動力車型可以通過雷諾的渠道銷往歐洲市場。要知道,在歐洲,雷諾經銷商就占了整體汽車銷售渠道的50%。
如果說吉利對寶騰的輸出是向新興市場的導入,含金量和競爭力有限,那么這次向韓國雷諾導入技術和平臺,則是中國汽車品牌對汽車強國市場技術的反向輸出,是中國汽車技術輸出的新質變。
中國汽車品牌和技術,得到了從戴姆勒到雷諾等歐洲老牌車企的一次又一次地認可,同時再試探性進入到韓國,測試世界對中國汽車技術的感知,這不僅是中國汽車進步神速的標志,也是中國汽車從技術到產品,在全球汽車領域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再一次提升。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480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