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轎四小龍”的市場關注度高了起來。這主要是指,今年20萬元級別的純電動車細分市場將迎來四款重磅車型,包括比亞迪海豹、長安深藍C385、零跑C01、哪吒S。
有小鵬P5的榜樣在前,并且這幾款車型也徹底擺脫了濃厚的燃油車屬性,在電動化、智能化等方面迎來突破,整體的產品競爭力不可同日而語。
尤其是,無論車長和軸距方面,也都非常接近,價格也在20萬元左右。這像極了當年10~15萬元區間MPV“四大金剛”宋MAX、傳祺GM6、上汽大通G50、吉利嘉際。那么,這四款車的到來意味著什么呢?
想到一起去了
那么,當這四款車都將目標瞄準了20萬元級市場,他們又具備哪些沖擊燃油車護城河的實力呢?
從一個細節上就能看出自主品牌的長足進步,像體現技術的“風阻”系數方面,四款車型都已經跑進了0.23Cd的頂級水平。當然,這也得益于隱藏式把手等技術的應用。
而且,這四款車都是轎跑車型,都更加強調年輕化和智能化。其中的比亞迪,前不久還宣布從3月份開始停止銷售純燃油車,立下新的FLAG。
同時,續航方面也都有極大進步,CLTC工況最大續航里程都達到了700公里級別。另外,像哪吒S預計提供的增程版車型續航可達到1100公里。C385的增程版更是達到1200公里(實際還是1100公里左右)。
這四款車的軸距都達到了2900mm及以上。比如,海豹的軸距為2920mm,與漢EV保持一致,整體車身尺寸要小一圈,為4800mm,重心高度下降35mm,整體姿態更為低趴運動。更短的前后懸設計加上雙叉臂前懸,整車的操控性和高級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而長安深藍C385是堆配置堆得最厲害的,外觀造型上延續了長安“明日科技”設計元素,分體式前大燈、溜背式造型、還有細節感、科技感的貫穿式尾燈,而且還將搭載無框車門,整體看起來充滿未來科技感。
C385內飾方面采用極簡風設計,不過跟目前市面上主打智能化的電動車差異化不大。也有業內人士認為,C385是“30萬元以內性價比最高的純電平臺轎車”。
長安深藍C385還有個賣點,在于將推出氫燃料電池版車型,這也是EPA1平臺的特色。據悉,氫燃料電池版續航700公里以上,而且虧電氫耗水平與豐田Mirai相當。只是,乘用車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的市場驗證會是相當漫長的過程,大規模量產還早。
基于零跑C架構打造而來的零跑C01則是以CTC技術來宣傳,想“啖頭道湯”。這個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是CTP電池技術的一種延展,是將電池、底盤和下車身做了集成設計,相當于以車身結構作為電池包外部結構,當然,因為還留著模組,這離真正的CTC技術還有點距離。
除了續航、性能和安全方面的提升,車身長度達到5米的零跑C01定位中大型轎車,車內空間預計會非常充裕。預計八月完成SOP后開始交付的C01,正在準備讓“高線城市年輕家庭”掏出錢包。
再來說說基于比亞迪3.0版e平臺的海豹,定位于A+級轎車,從產品本身來看,海豹源于OCEAN-X概念車的仿生學設計,而且整體造型酷似保時捷Taycan純電轎跑,動力方面有三款不同動力配置,其中四驅版能夠實現3.8秒破百。
最后一個是哪吒S。哪吒S跟零跑C01的定位也非常接近,都是旗艦級的純電動轎車,造型上也是相當激進。值得一提的是,哪吒S的主打亮點在于“部分L4級智能駕駛”。
哪吒S將應用華為MDC計算平臺,據稱可實現200T高算力。同時在感知單元方面,搭載3顆激光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13顆攝像頭、高精定位單元以及高精地圖等。
看起來硬件配置很高,說是具備能夠在高速及城市道路實現領航輔助駕駛以及在泊車、遠程召喚等部分場景下實現L4級智能駕駛的能力。不過,智能駕駛也考驗軟件匹配能力,這恰恰是需要驗證的。
價格方面來說,按照公社內部的預判,比亞迪海豹上市后的售價區間,在22~28萬元的可能性更大。相比其他三款車來說,價格恐怕要高出一個身位。
總而言之,對于比亞迪海豹、 長安深藍C385、零跑C01、哪吒S來說,起售價在18~21萬元的中型轎車市場,目前還沒有太多純電競爭對手,而這或許也正是這四款車下場爭勝負的意義。
搏殺20萬元區間
打著“對標特斯拉Model 3”旗號的上述四款新車,基本上都是以運動性能轎跑為主打定位,無論是在設計、技術、硬件等方面,以及在性能、續航、智能化等硬指標上,倒是都不遜色。
不過,只有這些想追上特斯拉還是不夠的,按理說大家都有足夠的清醒。好在隨著MODEL 3的漲價,漸漸脫離了20萬元區間,壓力輕了很多。而且,這塊市場的蛋糕,足夠大。
比如,對于先行者小鵬汽車推出的小鵬P5來說,何小鵬也寄予了“月銷過萬”的期望:“P7今年內將沖擊單月交付突破1萬輛。而P5在2021年Q4正式開始交付,隨著供應鏈的改善以及城市NGP的推出,也有望在下半年逐步接近P7。”
相對應的,四小龍里面,比亞迪海豹因為是在常州工廠生產,產能是6萬輛/年,所以月銷目標5000輛是可以算出來的。而長安C385的規劃年產能同樣為6萬輛/年,其中純電動車型與增程式(燃料電池)年產能均為3萬輛。此外,零跑C01量產的金華工廠產能為20萬輛/年。一句話,產能當然不是問題。
而我們之所以將聚焦于這個區間的四款車作為關注重點,說起來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純電動車正在迎來“平替”燃油車的“平價時代”。隨著純電動車整車成本持續下降,包括整車能耗下降、動力電池材料切換(三元換磷酸鐵鋰),以及正向研發的純電動平臺的持續進化,整車成本正在快速下降。所以,15~25萬元的價格區間有望迎來純電車型“大單品”時代。
按照我的理解,燃油車市場的“紡錘式”結構與純電動車市場的“啞鈴式”結構正在迎來交鋒和融合,區間就在15~25萬元。而且,隨著補貼逐漸退坡,電動車與燃油車回歸正常競爭態勢是必然的。
在這之前,2021年熱銷新能源車的主要售價區間還是20萬元以上和10萬元以下,是“啞鈴式”結構特征。比如,像Model 3、Model Y、漢EV、理想ONE、小鵬P7、蔚來ES6、蔚來EC6等熱銷車型,補貼后平均售價均為20萬元以上。
而補貼后平均售價低于10萬元的低端車型,在宏光MINIEV“開掛”后的示范效應下,奔奔E-star、奇瑞小螞蟻(還有QQ冰淇淋)、科萊威、零跑T03、哪吒V等車型,這個區間還將在兩年內繼續滲透,直到飽和,然后開始存量競爭。
如今一個趨勢在于,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1萬輛,市場滲透率14.8%,相比于2020年的5.8%已經提高9個百分點。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先生,在汽車公社的直播中也表示,2022年新能源的滲透率可以達到27~28%。這是一個很樂觀的數字。
數字的背后,是“四小龍”即將上場所預示的,純電對燃油市場的真正沖擊開始。
其次,充電焦慮逐步消除。我沒怎么提里程焦慮,是因為這四款車的續航里程最高都達到了700公里。業內公認的是,超過500公里續航,基本上就不用再考慮里程焦慮。這個問題既然解決,就不提了。
所以,目前的關鍵點是,大部分純電動車實現SOC 30~80%充電需要約40~50分鐘、實際續航約150-200km,充電焦慮明顯。但是,隨著800V高壓平臺技術的普及,2022年主流企業均推出2C倍率快充的純電車型,充電15分鐘續航約200-300km(NEDC)(傳播上已經在講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
而且,根據華為FC3閃充方案,到2025年將實現充電5min續航約500km,純電動車充電時間徹底“追上”燃油車,充電焦慮不再,那么純電車將真正與燃油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如今主流車企電動化進程的腳步加速,是肉眼可見的。對于“電轎四小龍”來說,即將上場是既興奮又忐忑的。對于燃油車來說,真正的競爭對手上場了。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500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