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概述:潰敗往往從心理開始,在場面結束。
回想2018年,那會兒特斯拉還沒現在這樣火,但是我接觸了幾家豪華品牌公關人員,他們已經開始畏之若虎,談“特”色變。
BBA如今國產車銷量被特斯拉追平,是從丟失了士氣和精氣神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前五個月,特斯拉國產車批發銷量21.6萬輛,奧迪奔馳寶馬分別是20.3萬輛、22.2萬輛和25.3萬輛。這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充分擴產之前的表現。
你可能會說,這里頭包括出口歐洲的特斯拉。沒錯,但這些支援歐羅巴的Model 3,放在國內會滯銷么?所以交給國人抑或洋人,對熱門品牌來說,都不影響其市場需求總量。
合資品牌們,可別只顧著繪聲繪色描述特斯拉的強大,人家是來砸你們飯碗的。還不趕快聯合起來圍剿特斯拉?
特斯拉太貪,這是第一個理由。
按照馬斯克畫的大餅,2030年左右特斯拉全球銷量2,000萬輛。中國人這么喜歡特斯拉,貢獻三分之一到一半總歸可以吧?也就是每個月在中國賣出50~80萬輛。
現在合資品牌每個月總銷量也就80~100萬輛左右。假如馬大嘴吹牛成真,那么包括大眾豐田在內,剩下的20多家合資品牌需要爭搶20萬輛左右的月銷量。大眾能忍?豐田能忍?本田能忍?奔馳能忍?
特斯拉太針對合資品牌,這是第二個理由。
已知特斯拉價格帶主要打擊合資品牌,只和少數高端自主競爭。即便是16萬元的Model Q發布,15萬元以下依然是自主的主力市場。
按照一句話點評獲得的數據,售價15萬元及以下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58%,大部分是自主品牌。而強勢如比亞迪,單車均價超過15萬元才一年。
故而,合資品牌比自主品牌更怕特斯拉。
第三個理由更簡單,特斯拉太強。
所以,太貪、太強、太針對,都是合資品牌聯手對付特斯拉的理由。然而我們看到太多《比亞迪大戰特斯拉》、《蔚小理VS特斯拉》的說法,卻忽略了合資車企更受特斯拉打擊。
問題來了,合資車企們各自為戰,雖然在歐洲時不時有個電動車聯盟、氫能源聯盟,但是在中國卻罕有舉措。
形勢就是這么詭異——最需要針對特斯拉的合資品牌,自己縮起來戰戰兢兢,卻任由一些言論在自主車企和特斯拉之間拱火。
反過來,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產業變革,意味著最終真有機會擊敗特斯拉的,仍然是自主品牌。
當然,還有特斯拉自己,畢竟,禍不在顓頊的時候,禍就在蕭墻之內。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861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