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吳曉宇
編輯 | 王妍
蔚來測試車墜樓幾天后,外界的聲音正在逐漸淡去,但在事發地點——上海安亭鎮創新港,仍有一些變化在悄然發生。往日各家公司停放在園區里的數百輛測試車不見了蹤影,交警在周邊查處違章的次數開始變得頻繁。
6月22日,一起事故將這里推向輿論的風暴眼。當天下午,一輛蔚來測試車從創新港停車樓三層沖出,車輛墜樓后,兩名測試人員罹難。
當公司發生重大輿情時,公關的責任是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但這一次,在事故發生近30個小時后,蔚來姍姍來遲的兩版聲明,第一時間強調與車輛本身無關的說法,直接引爆了公眾的怒火。
來源:蔚來官方
網絡上,圍觀的人們開始聲討這家公司的“推諉”、“不直面問題”,不少網友感慨,“在人命面前,才感受到了資本家的冷血。”
而熟知蔚來,與其有關聯的車主、員工更是直接表達了自己的失望與憤怒。
蔚來并非第一次身陷負面輿論,但有蔚來ES8車主感慨,“自己第一次因為是蔚來車主,感到很羞恥。”有的車主則旗幟鮮明地表達要和蔚來劃清界限,“把車賣了”、“不會再推薦任何蔚來產品”。更有人試圖推動事情的走向,在蔚來社群發起要求公關下課的話題。
人們難以接受的是,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和蔚來長期以來主張打造的品牌形象嚴重割裂。一家自成立之初就把關愛寫進價值觀,將用戶視為信仰的公司,“為什么會變得如此冷血?”
也有人試圖去理解,當一家公司走在通往大公司的路上,面對業務擴張以及更殘酷的商業競爭,所謂的初心或許也變得難以堅守。
6月22日下午,測試車沖出大樓墜落的瞬間,正在附近散步的工程師王海最先聽到的是一聲巨響。他尋著聲音忙不迭趕到現場,看到車內有傷者,他趕忙和車旁的人商議,先將倒地的車側置,為在路上的119爭取更多的救援時間。
人被救走后,還未有進一步消息傳來,王海卻發現園區里的十幾家公司都收到了車城物業的通知,大體意思是,“不得傳播有關事故任何信息,拍攝的照片、視頻要刪掉。”
物業所表現出的強硬態度,讓在第一時間參與救援的王海從情感上覺得難以接受。“園區管理人員想的第一件事不是怎么避免這種事情帶來的傷害,而是怎么不讓事情發酵。”
上海汽車創新港停車樓內部照片 圖片來源:網絡
6月23日晚,他從蔚來官方通報中得知了這個壞消息。車內兩名數字座艙測試人員罹難,其中一名為蔚來員工,另一名為其合作伙伴員工。
同為工作內容涉及路試的工程師,進一步讓他感到寒心、無法接受的是,蔚來在公告中冰冷的措辭,“這是一起意外事故,與車輛本身沒有關系”。
如此表述也成為蔚來引爆公眾輿論的一個錨點。聲明發出后,蔚來用戶信托理事林蔚所在的蔚來車主群里瞬間炸開了鍋。
之后,林蔚試圖還原聲明誕生、改動的始末。他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對于第一版聲明中“非車輛原因導致的意外事故”這個說法。他曾在群里提出質疑,“這句話從語義本身就有問題。本來就是車掉下去了,怎么說與車輛沒有關系呢?至少也需要有一個車輛具體內容的補充。”
他提議“一定要帶車的話,可以簡單提一下,但還是建議不加括號里的內容”。最后,他發現自己在群里所說的內容,與官方發布的第二份公告內容一致。
而此時,民意洶涌,公眾的情緒也早已失去控制,蔚來變成人們口中的“冷血車企”被譴責、聲討,并一步步走上微博熱搜。
“現在回過頭看,蔚來前期肯定有決策不當的地方。”知情人士李子坤告訴未來汽車日報,“事情發生得太緊急,人命關天,蔚來一開始是想扛著,先搶救員工,把員工、家屬的事情處理好。”
但多名蔚來員工猜測,因為發現社交網站上有多個賬號用相似的話術,直指意外事故與蔚來自動駕駛直接相關,所以也推動了蔚來做出如此聲明。知情人士透露,幾天后,蔚來內部開會就此事的處理方式進行了反思。
伴隨著輿論迅速發酵,遺憾、悲痛、失望等情緒也在蔚來內部蔓延開來。
“別說你們了,我也覺得蔚來這次做得不夠好”,一位剛加入蔚來的員工情緒低落。她表示,員工駕駛車輛需要考內部駕照,通過之后,公司就會給員工買保險。“但誰會想到真的會用到,很難過、很遺憾。”
不少人還表現出一種情緒,“誰都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但除了悲傷、難過,還要警惕日后如何規避這樣的問題。
有員工試圖分析、反思這場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也有人對停車樓的質量提出疑問,“一個汽車是怎么做到直接撞斷一根柱子然后飛出去的?”
但被聲明刺傷的,還有更多從公司成立之初,就選擇付出真金白銀選擇和蔚來站在一邊的忠實用戶。
身為蔚來ES8創始版車主,官方聲明發出后,李達的第一感覺是“很羞恥”。“括號的作用就是強調,蔚來還是在撇清產品和事故的關系。表達遺憾悲痛的文字中,夾帶著明晃晃的利益欲望。”
一位早期加入蔚來的離職員工判斷,“換作幾年前,蔚來可能不會這樣處理。”
2019年,一輛ES8發生自燃事故后,蔚來第一時間成立了調查小組,并在聲明中說明了原因。蔚來不僅召回了部分批次的4803輛ES8,并承諾“會對所有因電池質量安全事故造成的用戶財產損失依法進行賠付”。
李斌在蔚來App上公開表達歉意:“采用更換電池包的方式來消除安全隱患,雖然是代價最高的一種方法,但卻是讓我們最安心的方法。”
如果把企業想象成一個人,文化就是企業的性格,而企業價值觀是最核心的部分。在李達的感知里,蔚來一直都很有人情味。
2019年,他生病住院,蔚來的工作人員得知后,專門送來了鮮花和水果。令他印象更深的是,李斌會定期去各個城市參加用戶見面會,有一次在其所在的城市,他看到李斌,一個人背著包和大家見面。“我們只見過一次,但他還是能叫出我的名字,有任何事情,我們都能第一時間在微信里找到他,這很難得。”
凡此種種,都超出了他對于一家車企的理解和認知,“做用戶企業,蔚來不是說說而已,是自上而下的行動”。但這次事件,讓他對蔚來的信任產生了動搖。
來源:蔚來官方
一直以來,蔚來是為數不多的,強調價值觀,并將其作為主要考核標準的車企。李斌一直強調,真正做到價值觀驅動,“才能超越時間、技術的阻隔,持續在市場上贏得競爭。”
一位蔚來中層向未來汽車日報介紹,不同于互聯網企業或者車企的績效考核方式,蔚來以價值評估標準作為考核,分為價值觀指數(VI)和驅動力指數(EI),價值觀既是蔚來的管理工具,也是行為標準。“VI和EI都需要打分,1-5分不等,EI和晉升相關”。
不僅如此,蔚來并沒有給Fellow制定嚴格的銷售任務,各種考核指標均與用戶的滿意度掛鉤。
經歷了前期幾無節制的用戶運營投入,在最艱難的2019年,蔚來也收獲了用戶的“反哺”。李達還記得彼時眾多老車主曾自發為蔚來搖旗吶喊,逢人就安利。同年,蔚來澳門車友會在內部眾籌40萬元,租展位搭展臺,自費參加澳門車展。
在車圈,用戶被視為蔚來的護城河,車企們爭相學習蔚來的用戶運營、服務之道。而這一次,很多曾力挺蔚來的車主選擇站在了蔚來的對立面。
“這次蔚來的價值觀表現是C,3.25分”,一位EC6車主評論。
“在人命面前,公關、水軍都不重要。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對人命的重視,如何避免事故再度發生,如何保障其他車主以后的人身安全。”在蔚來App上有車主這樣發聲道。
“阿里很強調價值觀,但阿里巴巴首先是一家商業組織。”阿里的合伙人們曾在“Partner有約”(阿里合伙人團隊面向全員溝通的會議)中強調。
回歸到商業世界,靠價值觀驅動的蔚來,也需要面對不少現實問題。
在新勢力每月一號的排位賽上,蔚來先是在去年8月失去了鐵王座,之后單月銷量多次跌出前三,10月銷量一度滑落至3667輛。到了12月,蔚來銷量終于過萬輛,但相比小鵬和理想的環比增長,蔚來環比下跌3.6%。
雖然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解釋稱,在電動車發展初期,大家把所有的電動車放到一起來排名次、比份額,“是合理的”。但當新能源滲透率超過20%,再把不同價位、不同細分市場的車擱到一塊,“我覺得這個方法論要迭代一下”。
但“掉隊”的聲音始終成為懸在蔚來頭頂的一把利劍。
這個說法常常讓在蔚來合肥工廠工作的張磊覺得“無奈”,“就像奧迪A6肯定賣不過豐田卡羅拉,蔚來的平均單價超過43萬元,在造車新勢力中,這個價格和高合一起位列第一陣營。”
在一名前蔚來用戶運營總經理眼中,2019年之后,蔚來就逐漸調整經營思路,“變得務實了”。他感受到的具體變化是,在保證用戶是護城河的根本調性下,向特斯拉的風格靠攏,“公司招聘了很多來自傳統車企的有豐富銷售經驗的人,簡單來講就是提高銷量與毛利率。”
從2021年全年數據來看,“蔚小理”目前仍未實現“自我造血”,均處于虧損狀態,但各家表現已逐漸分化。理想汽車繼2020年第四季度后,在2021年第四季度再度實現盈利,而蔚來和小鵬汽車至今仍未實現盈利。
眼下,蔚來的更大壓力仍來自于產品。經過2021年的產品空窗期后,今年蔚來向市場交付基于NT2技術平臺打造的三款全新車型——ES7、ET5以及ET7。
李斌和蔚來ES7 來源:蔚來官方
但伴隨著的是火藥味更濃的市場競爭,以及人們從蔚來業績表現中窺見的,發家最早,業績卻逐漸平穩的擔憂。
今年,理想和小鵬在今年上市交付的L9以及G9車型都進入了40萬元級市場。從今年一季度財報來看,蔚來的營收規模雖然在“蔚小理”三家中占據上風,但其同比24.2%的增長速度,對比小鵬和理想一季度營收同比分別增長152.6%和167.5%,還是顯露出疲態。
更長遠來看,除了在高端市場穩住陣腳,蔚來還要在中端市場向比亞迪、小鵬所在的主陣地發起攻勢。
按照規劃,蔚來將在2024年下半年交付新品牌車型,價格定位將在20萬到30萬元。它不僅將搭載蔚來NT3.0技術,還將搭載蔚來自己生產的電池。“我們希望以比特斯拉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而2024年,同樣也是蔚來定下的“全年盈利之年”。
產品擴張的背后,蔚來在為自己尋找更多的長板。從研究造手機到自研電池、自動駕駛技術(包括硬件、操作系統、算法和激光雷達深度定制),蔚來試圖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業務線擴張的同時,公司人員數量也在急速擴張。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蔚來員工數量超15000人,同比增長95.9%。
幾乎翻倍的人才增長速度,是企業組織管理能力的大考。“低毛利和高毛利業務,同質業務和異質業務,所設置的目標、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如何用一套價值觀標準管理,并不容易。”一位互聯網企業HR坦言。
在蔚來車主陳松看來,雖然他不認同蔚來這一次的處理方式,也不認為這是為其解釋的理由,“但公司大了,有些東西、文化可能也就慢慢變了”。
(注:文內李達、陳松、王海、李子坤、張磊為化名)
未來汽車日報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吳曉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79519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