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定義汽車時代,隨著汽車從工業制造品向智能化產品演進,其軟件架構也在逐步成熟。其中,汽車操作系統作為連接和管理軟硬件及用戶的核心樞紐,已成為汽車智能化的關鍵, 各界玩家紛至沓來,爭搶賽道入口門票。
然而,在賽道內玩家頻繁布局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原有汽車操作系統在平臺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上存在著一定問題。而要想實現整車智能化,勢必要將車內各個功能域相融相通,形成完整的數據閉環,這一切的核心要素其實就在于底層系統的自主可控。
作為一家在車路協同、車內通信等方面均有一定技術積累的本土ICT公司,中興通訊選擇跨界踏入汽車操作系統領域其實算不上意外。尤其是眼下,推動供應鏈本土化發展已成為國內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共同目標,這對中興通訊來說,絕對是個天然的向上生長的好時機。
與同為通信起家的華為在汽車賽道的目標愿景頗為相似,二者都是想要賦能傳統車企。但相比而言,中興通訊的規劃則更為聚焦。依托在ICT領域積累的操作系統、軟件工程、芯片、硬件及供應鏈、數字化五大核心優勢,以二十年自研操作系統領域的技術積累為抓手,中興通訊通過在智能汽車領域打造實時、安全、開放的操作系統解決方案,為構建整個智能汽車及應用場景提供重要支撐。
日前,中興通訊憑借基于微內核和Safety Linux的雙內核智能駕駛操作系統正式上榜2022金輯獎·中國汽車新供應鏈百強名單。那么,中興通訊為何會選擇切換到智能汽車賽道?當前進展到哪一步了?微內核、雙內核下的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究竟又能為行業帶來多大驚喜?帶著這些疑問,蓋世汽車進行了探究。
立足ICT技術,中興通訊步入汽車電子賽道
有研究認為,未來的汽車只有30%的價值在于傳統部件,70%的利潤在于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新功能和全生態的服務。這對于與智能網聯汽車賽道天生一脈相承的ICT行業來說是不容錯過的機會。
事實上,ICT產業目前的市場份額已相對固化,面對智能網聯汽車這個可觀的增量市場,由ICT產業向智能網聯汽車賽道延伸成為該領域上下游企業技術發展的本能,賽道內的“熱門選手”紛紛跨界亮相,以尋求第二曲線的高質量增長。
中興通訊在ICT領域深耕了37年,在CT、IT的研發以及CT、IT的融合過程中,具備了做汽車電子所要求的能力,也充分認識到了其全面覆蓋的ICT技術體系可高效鏈接汽車產業需求。
2021年3月3日,中興通訊設立了汽車電子團隊,負責汽車電子領域的統一業務規劃和經營。
圖片來源:中興通訊
相比傳統汽車上下游制造企業,中興通訊雖然是一個“新來者”,但依托在芯片、算法、架構、操作系統、大數據和AI等領域強大的底層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以及在長期服務運營商網絡建設過程中,獲得的高可靠、高性能的系統整合及系統在線運行的經驗,中興通訊堅定戰略聚焦,始終將自己定位于數字化汽車基礎能力提供商。
與此同時,在汽車產業將供應鏈安全持續拔高的當下,工程化能力與產品的落地量產能力也是中興通訊從賽道內其他玩家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在過去37年里中興通訊服務全球各大運營商,具備完整的落地經驗。中興通訊汽車電子副總經理沈總認為,“智能汽車就像很多年前終端從功能機演變成智能機一樣,后面帶電的汽車也會從功能性汽車演變成像智能機一樣的汽車,它會成為人們實際連接上的一部分。在這方面,我們與客戶合作,發揮長處,讓虛擬世界的連接和實體世界的連接耦合起來,也是中興通訊從自身的確定性優勢出發的一次演進。汽車電子業務我們只做‘被集成’,會用我們自身在ICT領域的能力來助力客戶成功”。
此外,中興通訊還將目光聚焦在產業生態建設上。通過架構創新,中興通訊提供了數字平臺的基礎要素,與機械部件軟件提供商伙伴共同合作,一起構建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技術跨越式升級,在智能化、自動駕駛等前瞻領域加速領先與超越。
圖片來源:中興通訊
值得一提的是,產品競爭力的打造與技術壁壘的構筑永遠是企業在賽道中“活下去”的先決條件。而從中興通訊的“基因”來看,其對于技術的熱枕有目共睹。據了解,中興通訊在研發上保持著長期且大力投入,其全球7.4萬員工中研發人員就占了近半數,2022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占比已達到營收的17%。
基于“固本拓新”戰略,未來中興通訊也將持續加大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投資。其強勁的技術研發實力將助力其拓寬“護城河”,把握成長邏輯及戰略機會。與此同時,中興通訊聚焦推動汽車行業網聯化和智能化,致力于加速ICT行業與汽車行業的融合。
瞄準操作系統,做好智能汽車“軟服務”
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快速落地,正引導汽車的價值方式發生改變。而打好智能化基礎需要兩大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一個是芯片,另一個就是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缺失是比芯片更加迫切的供應鏈問題,且大多數企業并未認識到這一致命問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苗圩日前敲響了汽車操作系統缺失的警鐘,并表示汽車操作系統也是決定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勝負的關鍵。
苗圩分析指出,參考手機產業的發展情況,“在功能產品向智能產品的轉換過程當中,如果沒有操作系統,芯片再強,汽車做的再好,都是在沙灘上起高樓,如果‘缺芯少魂’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走不快、也走不遠。”
事實上,國產汽車操作系統雖然存在被國外企業“卡脖子”的風險隱患,但同樣激發出了國家對于實現自主可控的強勁需求,以及本土供應鏈企業在該領域創新發展的動力,從而推動國產供應鏈企業上車,帶動整個國內汽車操作系統產業鏈快速發展。
中興通訊就基于二十年來扎根操作系統內核的自研經驗,將汽車操作系統作為其布局汽車領域的重點,致力于幫助車企打造國產自主的汽車靈魂。目前,已成功孵化相關產品。
中興通訊自研OS歷程,圖片來源:中興通訊
此次上榜金輯獎的ZTE 微內核和Safety Linux的雙內核智能駕駛操作系統就具有國產自主可控、需求響應快、適配靈活、價格合理等特點,適用于智能駕駛各個階段的應用場景,是目前能快速落地的一個國產替代最佳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微內核RTOS內核小巧,代碼量少,運行速度極快,安全和穩定性高,不易受病毒破壞系統。而宏內核Safety Linux因其系統非常龐大,所以運行效率極高,且有豐富的生態支持。中興通訊在智駕領域通過微內核和宏內核的結合探索前行,可完整兼顧智能駕駛對功能安全和豐富應用生態兩方面要求,為汽車OEM主機廠快速落地智能駕駛項目提供強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考慮到后期向更高等級自動駕駛場景的平滑演進,雙內核智能駕駛操作系統方案后續結合SoC芯片適配支持進展,可以逐步將智能駕駛AI感知功能向微內核系統上遷移,有利于智能駕駛方案最終向純微內核方案平滑過渡,以支持更高階自動駕駛場景落地,可助力主機廠產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而除了支持智駕場景外,中興通訊搭建的汽車操作系統矩陣還可支撐座艙、車控等場景,同時具備高可靠、高安全、高實時的優勢。
中興通訊車用OS矩陣,圖片來源:中興通訊
據了解,中興通訊已先后與頭部車廠等企業達成合作,通過依托在操作系統的技術積累,在智能汽車領域打造實時、安全、開放的操作系統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借助與合作伙伴的合作與上車,也為中興通訊產品的驗證與迭代提供了基礎,是構建整個智能汽車及應用場景提供重要支撐。
依托5G及ICT能力,做好智能汽車網聯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興通訊在智能網聯方面還形成了5G+V2X芯片模組、TBOX/OBU車載終端、路側RSU設備、邊緣計算MEC設備和V2X基礎云控平臺端到端解決方案,并參與了長沙先導區、雄安示范區、海南先導區、無錫示范區等多個車路協同項目。
基于上述落地產品及項目不難看出,中興通訊當下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切入點還體現在智能交通領域,通過5G和高精地圖等技術,路側智能感知設備與智能車輛協同,探索網聯式自動駕駛。對于深耕通信領域的中興來說,這也是其更為擅長的方向。
此外,中興通訊還參與了車聯網方向的標準制定,包括TIAA、CMM,SAE,跨汽車、電子、通信的5GAA等。
目前,中興通訊相關技術正逐漸進入成果兌現期。據中興通訊公開介紹,其車載終端產品全球市場累積出貨已超百萬臺,儼然成為了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不容忽略的中堅力量。中興通訊 也因此開始躋身國內主流乘用車OEM的核心供應商行列,逐步撬動智能電動汽車市場。
“向下扎根,向陽生長”。如何將技術優勢、量產經驗及成本優勢持續轉化成賬面優勢,是中興通訊下一步需要考慮的。而我們都知道,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為此,中興通訊已經蓄力了37年。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濮思怡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8827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