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埃安發布官方消息,11月埃安共銷售新車28,765輛,同比增長91%。1-11月累計銷量241,149臺,同比增長128%,提前實現全年銷量翻倍。
埃安銷量表現;圖片來源:埃安
今年,埃安月銷不斷沖高,在去年7月月銷成功破萬后,先是于今年3月邁過月銷兩萬輛的門檻,后又在9月及10月連續突破3萬輛。盡管11月埃安未能繼續守住月銷3萬+的水平,但能拿下28,765輛的月銷,仍屬不易。
目前,埃安在用的生產基地有兩個,第一工廠年產能已提升到20萬輛,第二工廠(埃安第二智造中心)于今年10月竣工投產,投產后埃安整體規劃產能已經突破40萬,在多班生產下產能最高可達60萬。
不過這兩個生產基地都位于廣州,而在11月,廣州受疫情影響較大,多個汽車品牌受到影響。
雖然在11月中旬,埃安曾回應媒體稱,“埃安前期已針對疫情散點復發的情況,制定了閉環生產預案,(核心技術及生產部門駐場,部分居住在產業園區的管理人員兩點一線),包括很多二級供應商都已經進入閉環生產,基于目前的防控政策工廠仍在正常開動中。”
但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生產多少會受到一些擾亂”。
不僅如此,疫情給消費端也帶來了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表示,進入11月,疫情快速發展且波及范圍持續擴大,車市銷量表現不及預期。受疫情管控影響,各地車展及營銷活動無法順利展開,汽車市場呈現相對靜默的狀態。由于多數經銷商閉店影響正常運營,消費者購車需求釋放受阻。
不過綜合來看,埃安在11月還算是抵住了壓力。且在該月,埃安還完成了另外幾件大事。
11月3日,埃安全新一代高端純電專屬平臺AEP 3.0量產發布。
埃安AEP 3.0量產發布;圖片來源:埃安
此前,埃安在2017年推出的以“電池”為中心布局的GEP純電平臺上進行迭代,大手筆投入30億并于2019年打造出了以“電池+電驅”為核心布局的AEP2.0純電專屬平臺。
而埃安AEP 3.0的推出,是在埃安原有AEP 2.0大空間、長續航、高安全等領先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據稱它的整車能耗降低15%,低溫續航提升10%,零件通用率達78%。
不僅如此,在11月8日,埃安又發布了全新一代高端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
據悉,星靈架構在去年已經發布的行業第三代電子電氣架構EEA 3.0基礎上,通過風云三號紅外遙感技術、第二代智能可變焦激光雷達、航天級星基定位融合等多項全球領先技術,針對智駕安全進行了全面升級。按照官方說法,它真正解決了用戶對智能駕駛“敢裝不敢用”的痛點問題。
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埃安正在“狂卷”新一代技術,此舉最直接的目標,自然是向著更高的銷量進發。當然,結合此前電池及電驅系統自主產業化方面的布局,埃安所追求的并非只有更高的銷量,還有更高的利潤。換句話說,不想給電池企業打工,錢要賺到自己手里。
不過這恐怕救不了急。
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系列政策及規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 2022 年 12 月31 日終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車輛國家將不再給予補貼。同時,下半年以來,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兩大因素疊加,對一些新能源車企明年的生存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若不提高售價或采取一定措施降本,經營壓力或將增加。
埃安官宣漲價;圖片來源:埃安
為此,埃安于日前宣布將在2023年對相關車型上調價格3000元到8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前已支付排產定金的客戶不受此次調價影響。)。據該公司公告,受前述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埃安將對旗下相關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具體車型的調價通知將另行發布。
如此看來,電池等方面布局“生效”尚需時間,短時間內車企還是得另想它法。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Min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053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