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牛創解散了?”
“的確涼了,眾泰的工廠已經清場。”
“實習生已經全裁員了,月底裁試用期的工人,這一裁就剩下三分之一的工人了。”
日前,坊間突然傳出一系列消息,魔幻得有些令人難以置信。起初,還以為是牛創新能源更名“火星石科技”的陳年舊事,不曾想,隨著故事的層層遞進,似乎最終真的指向了那個離譜的答案——自游家撐不下去了。
知情人士稱:李一男做出決策,公司關門,人員遣散,各部只保留個別人員處理“后事”,現在還在制定遣散方案,一兩周內正式執行。
短短50字,信息量卻不少。盡管字里行間,處處充斥著草率與fake news的意味,但當筆者與相關人士進行信息確認時,其表現出來的諱莫如深、左顧而言他,不得不讓人懷疑,自游家似乎真的出現了問題。
意料之外,又有點情理之中。
在今年10月的自游家上市發布會上,李一男作為“配角”登場,攜手火星石科技,意圖為自游家賦能。而自游家也就此轉變成為大乘汽車旗下,一個新晉的“子品牌”。
本來還在吐槽,30萬元左右,又沒有突出特點的自游家NV,究竟想賣給什么人。但市場的有趣之處便在于,只要有人賣,總會有符合需求的人去買。換句話說,再不濟,已經能夠量產上市的自游家,比那些PPT造車的不強得多?何至于走到“就地解散”這一步?
難道,真的是被造車資質拖累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自游家NV新車上市前夕,牛創新能源宣布,為避免混淆“NIUTRON”“自游家”品牌,公司正式更名為“火星石科技有限公司”。而“NIUTRON”和“自游家”,則是由大乘汽車注冊的品牌名,含糊地將李一男、火星石科技其中的從屬關系,“擇”了出來。
以此為鋪墊,自游家的新品發布會上,官方也一直在強調,自游家的生產資質,來自大乘汽車。但不曾想的是,大乘汽車本身就已是病入膏肓、毫無頭緒。
毫不夸張地說,現在的情況是,李一男為首的小牛系,似乎接手了大乘汽車的爛攤子,但又似乎沒有完全接收。
站在自游家的角度,用大乘汽車的資質與生產能力,當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畢竟之前也因為生產資質的問題,與北汽不歡而散。但大乘汽車作為眾泰系的一員,除去供應商的歷史遺留問題之外,還有其它問題。就比如本次“自游家解散事件”的源頭,指向的就是“資質未過審”。
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對造車資質的審核,基本上是牛創新能源(現:火星石科技)的一方在跑,而大乘汽車的人則是充當木偶人,試圖“逢場作戲”。但工信部并沒有那么好過關,最后的結果是“再研究研究”。
可意想不到的是,自游家竟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帶病闖關”,開了新品上市發布會,先斬后奏。
知情人士還表示,在這整個過程中,工信部曾經通過常州政府向李一男傳話,意思是,“先不要開發布會,資質審核還沒有過,低調一些”。但也不知道是因為箭在弦上、著急變現,還是其它原因,自游家的上市發布會依舊如期舉行,進而有了如今的尷尬局面。
于是乎,原定于12月交車的自游家NV,能否正常推進,已然充滿了不確定性;更不要說如何與“越打越兇”的理想、問界競爭,爭奪增程SUV的市場份額了。
難道是,李一男的心思,本來就不在造車上。
在曾經自游家NV試制車鑒賞活動上,不知是面對車圈媒體的輪番轟炸無所適從,還是本身處事方式就是這般直接。許多時候,面對一些提問,李一男總是在用“沒有”、“不知道”、“無法告知”等短句進行應答。
當被問及怎樣應對創業并不成功的風險時,李一男絲毫沒有猶豫地說道:“失敗,至少把供應商的錢還清。”
大廈將傾之時,面對看似已經走向末路的自游家,不知道一語成讖的李一男,是否依舊有底氣、有能力高喊“債務自由”。
這一答案未知,但從自游家的現在表現來看,似乎并不能承接好“王冠”的重量。
先活下來,再走下去
蔚來、理想、小鵬,甚至是“大魔王”特斯拉,都曾經遭遇過造車路上的各種困境。然而不管是李斌被叫做“最慘的人”,還是何小鵬現在為挽頹勢,大刀闊斧地改革,都表現出了一種態勢——先活下來,再走下去。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上升,但除去特斯來、比亞迪等強勢車企之外,哪怕是蔚來、理想、小鵬這樣,已經有明確市場空間的新勢力,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迎接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市場考驗、行業挑戰。
更不要說,自游家、愛馳、天際、恒馳、威馬等,已經一只腳邁入ICU的造車勢力。如果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快打快,而是在坐等政府救市、國資接盤,那么必然只剩下死路一條。
退一步來講,假如自游家“就地解散”的消息為真,其所形成的風暴,足以引發連鎖反應,將一大批不思進取的、所謂新勢力的造車企業,拉下神壇。原因很多,可能是生產資質,也可能是成本難控,亦或是疫情、原材料上漲、產品力不足等等,但結果卻會出奇的一致:破產清算。
與自游家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不過沒有自游家來得那般迅猛、草率而已。不管是蔚來的產能、供應鏈問題,還是理想的產品質量問題等,都有可能成為其“滿盤皆輸”的隱患所在。
再比如近在眼前的,小鵬汽車足夠強吧,但G9車型失利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卻令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一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也清楚地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果斷斷尾求變。
不僅進行了一輪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也辭去了董事會的執行董事職務,以將工作精力更加聚焦于產品本身。
何小鵬則在第三季報電話會議這樣說道:“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汽車企業不應該只考慮順境,而是要更多地思量如何在逆風的情況下,安全穩定地成長。”
自游家“就地解散”事件,是否會成為本次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的導火線,猶有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的整個市場,已經在疫情、邊緣政治、芯片荒、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響下,走向了新的階段。
不僅僅是特斯拉、比亞迪沖鋒在前,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緊隨其后,問界、深藍、埃安、阿維塔等傳統車企孵化出的新品牌,更是愈戰愈勇。但這一欣欣向榮景象的背后,終歸掩藏著不少的隱患與挑戰。
產品為王,營銷為技,車企本身產品的“卷”,以及各種全新營銷方式的無孔不入,培育了消費者更加先進的用車視角。再加上小米、集度、華為等第三代造車勢力的加入,沒有人可以確定,究竟誰能夠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那將是一個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未來,只不過,如果自游家就此一蹶不振,真的已經沒有了前進的路。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張之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081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