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生存危機暫時解決了。
近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表示,北汽藍谷和極狐汽車按照持股比例分別向北汽新能源增資,增資總額為55.005億元。其中,北汽藍谷出資55億元;極狐汽車出資 55.00萬元。
本次增資完成后,北汽新能源注冊資本由53億元增加至108億元。這意味著持續虧損的北汽新能源,又有了生存下去的基礎。
圖片來源:北汽藍谷公告
55億解燃眉之急
北汽藍谷的前身就是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借殼ST前鋒上市后,股票更名為北汽藍谷,現在主要運營BEIJING和極狐兩大品牌。據天眼查App顯示,極狐汽車由北汽藍谷全資持股。由此可見,北汽新能源也是北汽藍谷全資子公司。
從歷年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北汽藍谷正在遭遇經營困境。2020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合計凈虧損高達150余億元。更為不利的是,虧損情況并未有太大改善。
對此,北汽藍谷在2022年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但也存在芯片及電池等核心資源緊張等不利因素,同時全球通脹及大宗物資價格高企,導致汽車板材、輪胎等原材料價格處于高位,對公司經營效益產生不利影響。
圖片來源:北汽新能源
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凈虧損為3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降幅達32.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43.02億元,環比驟減48.3%。北汽藍谷對此的解釋是,歸母凈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毛利減少、品牌與渠道建設投入持續增加所致。照此燒錢速度,北汽藍谷賬上的錢支撐不了不久。
現階段向北汽新能源增資55億元,加上賬面資金,至少能支撐其“再多活”兩三年。
不僅如此,北汽藍谷還啟動了多輪定增,以獲取發展資金。此前已定增過兩輪,募集了近65億元資金。去年7月,北汽藍谷啟動了第三輪定增,計劃募資80億元,目前尚在進行中。四年時間,北汽藍谷合計定增了145億元,和其虧損總額相差不大。
亟需改善市場現狀
北汽藍谷虧損持續擴大的根本原因是,產品市場表現不給力,產銷規模效應形成過慢。
雖然大部分新能源整車廠都還未扭虧為盈(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表示,目前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之外的新能源整車廠都是虧損的),但是在銷量持續增長下,離實現盈利目標不斷接近。比如廣汽埃安去年銷量超27萬輛,正逐步進入盈利新階段。
反觀北汽藍谷,2022全年銷量剛破5萬輛,同比增長92.06%,增速較大主要是由于銷量基數較小。不說和廣汽埃安對比,即使和其他后來者相比也稍遜一籌,如蔚小理、零跑、哪吒等新勢力年銷量已突破10萬輛,問界系列、極氪品牌等傳統新品牌年交付量也達到7萬余輛。
圖片來源:KAOLA微博
顯然,曾被寄予厚望的極狐品牌,沒能助力北汽新能源走出低谷。極狐品牌原本是有熱度和競爭力的。與華為合作打造的極狐阿爾法S·HI版,是全球首款搭載HI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包括華為智能座艙-鴻蒙車機OS、MDC810智能駕駛計算平臺。但由于遲遲未上市,新車關注度大減。極狐與華為合作帶來的熱度和附加值,也幾乎被賽力斯“蓋過”。
為打破困局,北汽新能源展開新一輪人事調整的同時,籌劃了新品牌。去年11月時,北汽新能源賬號“KAOLA-SPV”完成注冊登記,瞄準寶媽出行細分市場。可見,北汽藍谷已不再“all in”極狐。
另有消息稱,股東北汽和華為將推出“智選車”,新車雖然將基于極狐平臺打造,但不會采用極狐品牌。新車或將進入華為銷售渠道,預計2024年上市。
如果考拉品牌,或者與華為合作的新車,在投入市場后反饋良好,北汽藍谷乃至北汽集團在新能源市場地位發生反轉,似乎也是有可能的。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天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309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