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崔秋陽
編輯 | 王妍
在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因商業化落地遲遲無法擴展開,面臨融不到錢、不得已裁員等問題而經歷又一輪寒冬之時,毫末智行卻似乎有底氣在新的一年中大步前行。
得益于長城汽車的銷量基本盤,毫末智行相較于其他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最大的優勢便在于快速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速度。
1月5日,在第七屆HAOMO AI DAY上,毫末分享了其在2022年所取得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HPilot、城市NOH、數據智能體系MANA等方面的成果,并發布了其最新技術產品雪湖·綠洲MANA OASIS智算中心。
如今,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的一大關鍵詞便是智能駕駛。
自2021年5月毫末智能駕駛系統產品HPilot 1.0版量產以來,截至2022年底,HPiliot已經經過了6次OTA升級,2個大版本的更迭,來到HPilot 3.0時代并且已經能夠正式量產交付。
此外,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還透露毫末城市NOH軟件封板也已經達到交付狀態,將率先搭載于全新摩卡DHT-PHEV激光雷達版。
截至12月,毫末輔助駕駛用戶行駛里程也突破了2500萬公里,HPilot系統在2022全年范圍內的月度搭載增速也已經超過200%。
在諸如Argo AI被迫關停、Waymo估值崩塌等其他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經歷寒冬的同時,毫末能夠取得上述成績,也是因為其在L2/L2+輔助駕駛功能商業化落地方面的戰略,這得益于毫末堅實的后盾——長城汽車。
孵化于長城內部的毫末智行目前已經在近20款車上實現了功能落地,而這些車型無一例外均是長城汽車旗下不同品牌的主力車型,諸如坦克300城市版、坦克500、哈弗神獸、魏牌摩卡、歐拉閃電貓等,包括最近于廣州車展亮相的藍山DHT-PHEV。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長城汽車的零售銷量已經超過71萬輛。雖然應用毫末HPilot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僅有一部分,但隨著智能駕駛在汽車行業內的重要程度與日俱增,可以預見的是背靠長城汽車,毫末可以輕松獲得幾倍于其他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商業化規模以及總行駛里程數據。
來源:毫末智行
張凱預計截至2024年,毫末輔助駕駛乘用車總量就將達到百萬量級。除了國內市場,毫末智行也借助長城出海計劃,實現了自己在海外自研AEB 算法落地的目標,毫末自研的AEB算法已經搭載于魏牌、歐拉、坦克的四款車型并獲得了E-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ANCAP(澳大利亞新車安全評鑒協會)的安全認證,300臺魏牌摩卡PHEV( Coffee 01)也即將交付給德國用戶。
除此之外,張凱介紹,毫末的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小魔駝2.0在今年實現控制成本,進入10萬元級別后,已經交付超1000臺,其累積訂單量已經突破13萬單。
毫末智行CEO顧維灝透露,毫末自動駕駛數據智能體系MANA累積的學習時長也已經超過42萬小時,虛擬世界駕齡相當于人類駕駛5.5萬年。
而毫末與火山引擎聯合打造的雪湖·綠洲MANA OASIS智算中心還能夠在視覺自監督、多模態互監督、3D 重建、動態環境、人駕自監督認知等多個模型中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顧維灝介紹MANA OASIS的每秒浮點運算達67億億次,存儲帶寬每秒2T,通信帶寬每秒800G。
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領域,規模和數據是自動駕駛公司的基本盤。
對此,張凱認為對于毫末而言,在2023年要智能駕駛裝機量、MANA數據模型、城市NOH和末端物流自動配送等方面發力。
張凱透露,毫末將完成多平臺、數十款車型、數十個項目的異步并行開發,并通過智能駕駛流程化開發和標準化交付,進一步推進未來搭載毫末輔助駕駛產品的乘用車達百萬量級的目標,其將推動城市NOH有序落地,預計2024年上半年達到國內100個城市。
此外,毫末還會在MANA OASIS智算中心的加持下,將大模型的應用落地進行到底;并繼續堅持5S合作服務模式,推進無人配送行業的應用進程。
顧維灝還透露現在毫末除北京、保定、上海、深圳四大研發中心之外,在2023年也將面向德國慕尼黑開啟招聘。
來源:毫末智行
除了配合長城汽車出海歐洲的目標之外,德國當地對于自動駕駛領域更為健全和開放的政策也是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德國已經投入數十億歐元改造網絡基礎設施,同時支持在柏林、漢堡等地建立自動駕駛測試場所,并頒布了《道路交通法修正案》、《自動駕駛技術倫理道德標準》等多條政策法規。
未來汽車日報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崔秋陽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3506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