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中國車市,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片絕對的藍海。但也正因為此,眾多新能源車企在里面短兵相接。一邊是比亞迪、特斯拉的持續高漲,一邊是威馬、自游家等車企的搖搖欲墜。未來的出路在哪?這是很多新入局車企不斷自問的議題。
聰明的企業往往會從成功者的路徑中尋找答案,無論是比亞迪旗下19款車型,還是特斯拉只有2款國產車型,其熱銷能力都離不開一個基礎,就是用核心技術打造了強大的護城河。尤其是對于消費端來說,精益求精的產品更經得起市場考驗。
比如在當下所處的寒冷冬季,圍繞新能源汽車續航的問題就接踵而來。前段時間,多家機構紛紛進行了新能源車冬季測試,引來眾多吃瓜群眾的圍觀。毫無疑問,隨著電動車越來越普及,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真實體驗和口碑需求也越來越高。
不過這些測試都指向了一個比較統一的結果,就是在各項測試環節中,傳統汽車品牌的新能源產品基本上穩居前三。這些優秀的產品中不乏中國品牌、外資品牌、豪華品牌的身影,唯獨少了主流合資品牌。
難道是這些合資品牌不行?當然不是,在光怪陸離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要想找出一款產品并不難,難得是如何找出一款兼具品質與可靠性的“主流大廠”產品。
站好合資品牌的崗
合資品牌的入局確實不算早,但汽車產業的時間刻度并不是以早晚為標尺。就像財經作家吳曉波所說,“經歷了最近3年之后,我們發現,中國產業經濟的投機主義時代已經結束了,泡沫消失了。從2023年開始,未來的市場將永久屬于長期主義者。”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650萬輛左右,2023年具有沖擊900萬輛的市場潛力。在這其中,當消費者開始認可電動車的價值,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逐漸回歸到汽車消費的本質,將安全、可靠性等傳統汽車價值尺度重新放在高位。
當市場競爭趨于主流常態化,面對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透過紛紜繁雜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群,那些最理解電動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合資品牌車型,正從點點微光擴散至滿天星光。一如耕耘電動化75年的日產品牌,帶來了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戰略純電車型ARIYA艾睿雅。
就在月前,東風日產ARIYA艾睿雅開啟了“不虛·此行-萬里大長測”專項項目,圍繞ARIYA艾睿雅精準續航、駕控舒適、智能配置等核心,以真實用車場景展現其“真續航不虛標、真舒適不疲勞、真智能不折騰”純電實力。
新能源汽車能夠爆發,更多是來自產品本身競爭力的提升,而動力電池又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因此最大的競爭力就是來自電池。動力電池的安全可靠性、續航水平、充電效率等也直接體現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高低,這是產品競爭時代的硬指標。
沿襲了日產75年純電技術沉淀、超過25年的電池研發與制造經驗,ARIYA艾睿雅的電池擁有了絕佳的續航真實性,車輛最高續航里程可以達到623公里。同時也具備了優秀的安全可靠性。尤其是傳承源自日產聆風210億公里0重大安全事故的全球最高標準,ARIYA艾睿雅為消費者打造了堅實的出行堡壘。
曾經行業對于合資品牌的評價是,對電動智能技術和中國用戶需求的把握不足。但真正像東風日產這樣步步為營的企業開始伸出觸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格局將會進入新的層級,一個全新的競爭時代正隨著ARIYA艾睿雅的入局而變得更加激烈。
憑借強大純電開發底蘊、專業純電平臺、L2+智能駕駛輔助、e-4ORCE電四驅、全鏈路自研三電技術和六大全能標桿產品力,構筑成ARIYA艾睿雅最強最深的競爭護城河。這是東風日產打破外界固有思維的有力武器,也是ARIYA艾睿雅作為“主流大廠”產品露出獠牙的開始。
未來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第二個比亞迪、第二個特斯拉,但絕對會有第一個主流合資品牌在電動化中突圍。目前,快速布局的大眾ID.系列仍然舉步維艱,“兩田”的電動化產品大家有目共睹,現在這一突圍重任可能會落在東風日產ARIYA艾睿雅上。
再次回歸到中國車市的常態化競爭來看,隨著東風日產與ARIYA艾睿雅這樣的合資品牌與優秀產品入局,以技術積淀為競爭力的汽車產業迎來新時代的交鋒。就如中國汽車品牌中有領頭者,而東風日產也是合資品牌中的引領者。
傳統新實力的反擊
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悄然大變,造車新勢力不再是唯一的亮點,傳統的老車企也在煥發新的生機,大洗牌越來越明顯。中國這個包容的市場里,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留足了空間給傳統巨頭予以發揮。
如今,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由啞鈴型向紡錘型演變,新能源汽車徹底進入了“市場驅動”階段,產品等綜合實力成為未來行業勝負手。接下來各路廠商更多依靠其自身的品牌、服務以及產品能力,而非繼續依靠低價、補貼、扶持等策略。
尤其是2022年1-11月20萬以上乘用車占比突破35%,進入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階段,電動智能化驅動單一車型均價持續上攻。這從側面說明,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開始正面競爭。盡管電動化產品的價格稍高,但消費者依然愿意為優秀的產品買單。
傳統緊湊型合資SUV的售價區間在17-27萬元之間,而ARIYA艾睿雅則非常精準地卡位在朝氣蓬勃的中端市場,25.28-31.28萬元的終端價非常具有沖擊力。目前中國車市依然有超過50%的消費者選擇合資品牌,這些消費者也一定期待著ARIYA艾睿雅這樣實力全面的電動車出現。
另有調查表明,2022年消費者對傳統品牌的認可度提升明顯。與2021年相比,70后、80后對新勢力品牌的偏好度下降明顯。ARIYA艾睿雅的額外優勢在于,隨著東風日產在智能化、創新性以及用戶運營上的轉變,聚焦用戶視角的場景化服務體驗,已經深入人心。
就如前文所說,新能源車市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但其中也往往暗藏著殘酷的競爭。2022年是國家對新能源車補貼的最后一年,進入2023年,高達1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政策正式退出。可以預見,一場全新的優勝劣汰賽即將展開。
漲價,是大多數新能源車企應對國補退出的最直接方式。但是這種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的手段是一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而東風日產ARIYA艾睿雅則以先漲后補的方式對新車調價,最后的價格不僅沒漲,反而更低了,成為新能源車市最為獨特的存在。
實際上,價格調整的背后,不僅表明了東風日產滿滿的誠意,同時也體現了其巨大的品牌實力。因為一款產品的調價不僅與話語權爭奪、思維模式、應變能力有著莫大的聯系,還與工業制造、規模效應、供應鏈管理、渠道利益息息相關。
就在不久前,東風日產第1500萬輛整車下線。深耕中國19年的東風日產,成為最快達成1500萬整車銷量的合資車企。這1500萬輛不僅能體現出整體韌勁和體系價值,也是支撐東風日產轉型的底氣所在。
ARIYA艾睿雅雖然是一位后發選手,但是依托東風日產這樣背靠具有成熟造車經驗、供應鏈深厚以及渠道廣闊的傳統車企,將開始釋放實力,大秀“肌肉”。造車是一項馬拉松運動,市場熱度只是一方面的成功,最終的勝利還是掌握在堅持長期主義的車企手中。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394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