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篇,首先更想分享一則最近關注度頗高的消息。那便是2023開年特斯拉在華那次“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突然官降。
即便這家美國車企深知會遭到老車主大面積的維權,深知會讓品牌信任度降至冰點,深知會催生出更多的“等等黨”,卻依舊把Model 3與Model Y分別拉到了22.99萬元與25.99萬元的在華歷史最低價。
行動之堅決,令人感嘆。但在我看來,背后也暴露出深層次的痛點。
其一,特斯拉曾經爆棚的累計訂單消耗殆盡,終端新增客戶的乏力也是必須直面的事實,加之剛剛擴產完成的上海工廠就明晃晃的擺在那里,所以必須狠狠“割肉沖量”。
其二,無論Model 3也好,Model Y也罷,礙于推出已久,遲遲沒有煥新,產品力層面曾經的領先優勢,正在被后來者不斷蠶食甚至反超,那段非特斯拉不選的日子過去了。
而在“改款”真正到來并且大規模交付之前,只能被迫用損失毛利率的方式,祭出更多的誠意俘獲人心。
其三,身為掌舵者的馬斯克,對于2023年全球車市的消費活力與真實需求,持有悲觀態度,認為不排除發生一場大衰退的可能。
也恰恰由于身處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大環境下,必須采用各種方式,讓公司繼續保持向上增長的勢頭,不然就會再次陷入泥潭。
寫到這里,更想說:“實際上,特斯拉率先挑起的,就是一場不留任何情面的價格戰,并且已經有了從中國蔓延至全球的趨勢”
因為,近兩周來,特斯拉在亞洲、北美和歐洲、中東等各個市場,都下調了價格,價格降幅最高多達20%。至于目的,特斯拉希望通過此舉刺激全球市場的電動車消費,并挑戰競爭對手。
上述操作過后,根據研究機構的預測來看,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可能會使其今年的全球交付量,增加12%至15%。當然,在提振銷量的同時,全球價格戰也意味著利潤會受到較大影響。
并且特斯拉的大規模降價措施,也觸發了資本市場的震蕩。1月13日,盤中股價一度大跌超過5%,但收盤跌幅收窄至不到1%。不過,近一個月來,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已達到24%。
種種跡象表明,即便強如這家美國車企,身處充滿變數的2023年,也要想盡辦法自保。那么對于其它人而言,同樣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3958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