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商務部、科技部對《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商務部 科技部令2008年第12號附件)內容作出了部分調整,將屬于軍民兩用技術的,納入出口管制管理。日前,商務部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一版修訂,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本次修訂擬刪除技術條目32項,修改36項,新增7項。修訂后《目錄》共139項,其中,禁止出口技術24項,限制出口技術115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增的被列入限制出口品類的激光雷達系統,與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最近幾年,得益于國內車企紛紛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不斷提速,同時從場景單一的礦區、高速開始向城區滲透。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也讓激光雷達市場變得格外火熱。
去年,市場研究公司Yole發布了一份《2022年汽車與工業領域激光雷達報告》,其中指出,中國在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已占據全球ADAS前裝市場50%的份額。
不乏有觀點認為,激光雷達是實現L3及更高階自動駕駛功能的關鍵。盡管4D毫米波雷達也逐漸展露頭角,但毋庸置疑,自動駕駛與激光雷達的“熱戀期”還沒有冷卻。也因此,以禾賽、速騰聚創等為代表的國產激光雷達供應商正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搶市。
然而,《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里的新增項目是否會影響到國產激光雷達廠商的商業布局,目前來看還是一個未知數。
有激光雷達行業的人士指出,此次《目錄》修訂并不會影響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正常出口和銷售。被列入限制出口目錄的“激光雷達系統”定義是“車載激光探測及測距系統技術”,實際限制的是核心技術,而非產品。
換句話說,只要不涉及技術出境,正常的產品買賣無需過多擔憂。出口方面,相關企業只要履行程序取得許可證即可。至于出口許可證申請的難易程度、審批時間快慢等等還需要看商務部進一步的通知。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此次沒有全面禁止激光雷達系統的出口,但“限制出口”已然于無形中豎起了一道墻。這道墻,不是大開的綠燈。
一方面,這對國內自動駕駛行業來說,無異于能夠保持領先的便捷通道。以美國出口管制措施為例,限制相關芯片技術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給中國產業鏈造成了沖擊,包括華為手機至今都無法使用5G芯片;
但另一方面,這也讓許多美國廠商面臨利潤大減的風險,這種情況已經在真實發生。對于《目錄》將涉及的激光雷達廠商可能也要面對海外布局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比如近日,禾賽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申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籌資約1.5億美元?!皣a激光雷達第一股”能否順利登陸,已變成一個謎團。
有業內人士曾直言,L2級別自動駕駛階段,廠商要做的其實不僅僅是一個雷達。更是要在雷達基礎上,去實現BSD等一系列功能、與車輛適配、準確接收車身信號、并進行高效匹配。做完了這些工作,才算是真正做出了一款雷達產品。
激光雷達的英文名是LiDAR ,即光探測和測距的首字母縮略詞,也意味著如果沒有光探測和測距技術,激光雷達便無法真正發揮作用。而面向高階自動駕駛功能,多傳感器的融合效果愈發重要。如何在激光雷達“核心技術”不出境的情況下讓車企買單,上車量產,最終實現更完善的自動駕駛功能,將是國內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眼下《目錄》仍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激光雷達廠商還有一段作出應對的準備時間。從更長遠來看,有關出口貿易限制的拉鋸戰或許還將持續,相關廠商需盡早制定風險應對策略。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徐珊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462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