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華為車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已被停職,華為余承東或獨掌智能車業務。
對此,《科創板日報》向多位接近華為車BU的人士了解,公司內部尚無官方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余承東在華為一直以來都屬于“造車派”。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透露,“余承東對華為不造車的決定表示不服,他可能就想造車,但他只有一票。”
盡管這一人事變動還未得到官方確認,但無疑預示著余承東在華為車BU中的決策權進一步擴大。
隨著任正非簽發的“華為不造整車”決議,即將在今年10月到期。此番華為BU人事生變的傳言,也引發了業內更多遐想。
▍造車或不造車?華為汽車業務的路線之爭
華為內部對汽車業務的布局曾有過多次調整。
早在2014年,華為就成立了智能網聯汽車中心。之后,在2019年正式成立一級部門——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由王軍來總體負責。
當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對車BU的定位是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為主。
“最開始我們做的是智能網聯,只是簡單地想把車連到網上。后來發現了電動化的需求更強烈,所以開始做電驅動系統、做電機……”一位華為車BU的員工介紹。
變革發生在2021年5月,余承東被任命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而王軍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同年9月,王軍轉任COO(首席運營官)一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崗位被撤銷。
目前,華為在合作模式上可分為HI模式、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模式以及智選車模式。
其中,華為HI模式、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模式由王軍主導。汽車零部件模式是以Tier 1、Tier2的身份向整車企業售賣零部件和技術方案;HI模式是由華為與車企開展更深度的合作,通過搭載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支持車企打造他們的子品牌。
目前北汽極狐、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以及廣汽三家車企采用了HI模式。其中,極狐阿爾法 S HI于2022年7月啟動交付,阿維塔 11于2022年12月啟動交付。
華為智選模式則由余承東主導。在這種模式下,華為在產品定義、整車設計、營銷、智能化解決方案等各個環節參與更多,與車企有更為深入的合作。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沒有搭載華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外,AITO 問界在其他方面華為的參與程度都更深。從AITO車型的產品定義、研發、質量控制以及終端的營銷、銷售,華為一定程度上主導了車型的整個生命周期。
此外,華為還會全面負責AITO的產品營銷以及終端銷售,但HI版車型的銷售渠道主要以車企自有渠道為主,華為提供部分門店支持。
眾所周知,余承東在內部屬于“造車派”,徐直軍曾透露,“余承東對華為不造車的決定表示不服,他可能就想造車,但他只有一票。”
因此,雖反復強調不造車,但外界對華為想造車的疑問并沒有打消。而余承東主導的華為智選模式,更被很多人視為華為造車的探路之舉。
在今年10月,華為“不造車”的決定即將到期。根據2020年10月任正非簽發的內部決議: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但這份決議的有效期僅為三年。
華為“不造車”內部決議
▍盈利成未來三年重點
除了是否造車,華為車BU的另一大關注點是將為盈利做準備。
曾幾何時,華為車BU被視為戰略性長期投入業務,不以短期盈利為目標。但隨著華為車BU走過三個年頭,盈利已變為該業務發展的重點。
2022年12月,余承東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車BU要在2025年后實現盈利。這意味著,未來三年,華為需要賣出更多零部件、賣更多車。
目前,華為車BU已推出了超過30款產品,涉及車載操作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智能車控、智能車云服務等領域,包含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AR-HUD、智能駕駛計算平臺MDC等軟硬件產品。
據王軍此前透露的數據,截止到2022年10月底,華為已經發貨172萬套部件,包括體積大的智能電動部件,也包括體積小的毫米波雷達、攝像頭。
在智選車方面,2022問界AITO系列全年交付超7.5萬輛。2023年1月,該系列交付量達到4475輛,同比增長449.1%。
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應對特斯拉官降舉措,2023年開年,AITO問界汽車還宣布部分車型降價,減2.88萬元-3萬元不等
在春節期間,更有博主爆料稱,余承東回到安徽老家過年,也不忘加班巡店,并且看到客戶進店,還親自為客戶講解了一番。
有接近華為的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華為HI模式是BU戰略,并不會隨意改動。
某智能汽車業內人士認為,余承東若想要實現造車理想,需要華為智選車的銷量能夠更上一層樓。
“雖然華為3年內不造車的期限即將到期,但想要說服任正非調整車BU的整體戰略,則需要華為智選車的銷量達到百萬級,或者有其他意外的情況發生。”
來源:財聯社
作者:黃心怡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5306
以上內容轉載自財聯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