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兔年正月初一這天,幾乎全汽車行業都沉浸在濃濃的春節氛圍里,吉利卻用一支《早安 吉利》MV刷屏汽車圈。而在這支MPV的末尾,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曝光,同時首款車型將為一輛全新中大型轎車車型,這預示著將在2023年拉開全新的新能源征程。
實際上,今年1月1日元旦這一天,吉利也用一支汽車黑棚視頻,和“LED靈動島”上車汽車前臉的方式,展現出了來自吉利的超級智能終端,這個智能終端,似乎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方面是新年伊始,就迫不及待地向外界表示,吉利的全新智能汽車產品即將問世。另一面則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車競爭賽道上,感受到了來自多方對手們的壓力,無論是從形象、認知到銷量,吉利亟需要用產品和市場反饋,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從1.0時代到4.0時代,從藍色吉利行動,到智能吉利2025,吉利這家頭部的中國汽車公司,翻越時代,趟過低谷,戴過輝煌,從學習別人,到被視為標桿。現如今,智能汽車新賽道上,新勢力們顛覆傳統造車思維,以更強大的信息和關注度的虹吸能力,搶占中高端新能源陣營。
作為為數不多有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車企,外界無不期待著吉利為消費者、為整個汽車市場和汽車產業帶去更多的價值和驚喜。而這個充滿著獨特意義和價值的汽車品牌——吉利,他又該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擔當起‘中國汽車全球領跑者’不動搖。”這句話是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的新春寄語。這句話背后真正的內涵解讀,將在2月23日舉辦的“智能電動,依然吉利”的新能源戰略大會上,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中,得到進一步揭曉。
如果把幾何當做探索,極氪當做正確的驗證,那么這一次,或許才是吉利新能源“領跑者”的真正開始。
那些看見的,和看不見的
年初,《汽車公社》發布了一篇關于吉利2022年總結的文章,用了“被掩蓋的光芒”這個關鍵詞。
的確,三五年前吉利還是炙手可熱的汽車品牌,彼時但凡是關于吉利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可以引發全行業的廣泛關注。但是時代變了,如今特斯拉、蔚小理、比亞迪們成為車圈最為關注的對象,這一幕就跟之前的吉利一樣。
吉利的2022年,以更高價值的產品銷售,高質量拿下了143萬輛,增長了8%,擺脫了過去三年吉利130萬量級的年銷總量,也可以看做是躍升了一個新臺階。在新能源領域,吉利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滲透率同比翻了三番,數月突破30%,總銷量在行業排名第四。
固然新的汽車賽道和時代,比亞迪、特斯拉獲得了更多關注,光芒萬丈,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吉利光芒依舊。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關于吉利的光芒,能夠看見是過去連續五年的自主冠軍,能夠看到的是連續6年的年銷破百萬輛,然而還有諸多看不見的地方,或者準確一點表達,是不被人看見。
在圈內外,吉利似乎被貼上了“買買買”的標簽,隔三差五收購這收購那,好像吉利汽車的東西都是買來的、整合來的,除了有錢,沒有技術可言。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吉利的收購并非簡單的拿來主義,否則南汽不會因為羅浮成為歷史,而北汽也不會因為薩博成為笑柄。汽車圈內的成功收購案例,除吉利外,還真是屈指可數。
對吉利來說,收購其他品牌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學會這個行業最尖端的技術和實力,比如從沃爾沃那里學到如何造一輛更安全的車,從路特斯那里學會如何調校好一輛車的駕駛和底盤,從英倫那里學會如何給人帶去極致的出行體驗……資源整合的目的不是為了拼湊出一輛車(雖說拼湊也是一種實力),而是真正從根本上學會造車背后的本質邏輯。
再比如說,參與和制定國際質量標準,是對吉利造車實力和認知的一種全球認可;技術和產品向發達國家的反向輸出,是對吉利技術和供應鏈優勢的再次強化和肯定;而芯片/操作系統/超算中心/衛星等智能科技領域的涉獵,這是吉利在智能汽車時代,從底層邏輯和架構方面,對汽車的再一次延展。
正如淦家閱所言,有些言論對“領跑者”的身份產生了懷疑,覺得是不是“走得慢了?”。那是因為他們沒看到“造車者吉利”發展的本質思路,沒有看到一些數據表象背后的真正價值,尤其是沒有看到吉利一直在堅持做什么。
是的,吉利一直在做的,就是造車的哲學和根本,這是汽車馬拉松賽道上,要堅持長期主義不可或缺的。
舉個當下非常應景的例子,除了2022年可以看到行業第四的銷量水平外,吉利的新能源和智能化實力和技術究竟如何?
姑且不說吉利從2006年就開始研發新能源技術,十幾年來投入近千億元,專利技術累計達3500多項。其實僅從今天的極氪001、009,smart精靈,路特斯ELETRE這些受市場高度追捧和關注的智能純電產品就可以看到,吉利的新能源技術并不一般,特別是新能源架構方面。
當然還有被稱為卡脖子技術的“整車操作系統”,吉利也實現了新的突破,軟硬件高度結合的超級智能終端,可鏈接手機、飛行器、衛星等實現萬物互聯不再是夢。
在三電領域,吉利已經建成了行業技術一流的三電自研體系,實現了自主可控的三電生態,更能讓三電系統和智能架構高度融合。比如在極氪001上超越了日本電產的威睿電機。尤其是電池技術上,吉利已經深入核心的電芯原材料布局,將自研更安全、高性能的新一代錳基材料、固態電池等等。
而在智能駕駛領域,吉利的“一箭九星”將為超級智能終端產品提供通訊、定位、高精地圖導航的尖端技術;而江西的智能網聯測試的綜合試驗場,也已經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展開了測試。
就在新年開工第一天,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上線,總算力達到每秒81億億次的“造車超級大腦”任意門開啟,將吉利的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推向另一個高地,帶給吉利造車無限的想象空間。
比如感知級元宇宙智駕仿真技術平臺,每日運行的虛擬場景測試里程就能超過100萬公里,再加上“天地一體、萬物互聯”的智能生態,這些數字基建工程實力的加持,將為汽車出行帶去更安全、更精準、的出行體驗。
所以,彩電、冰箱、按摩椅這些看上去高級的表象,其實并沒有建立太高的行業壁壘,反而在造車硬科技方面,吉利做了很多看上去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但一定會在智能汽車迭代的未來,迎來爆棚的優勢和猛烈的成效。
造車者,和吉利本色
有很多人對吉利的印象還停留在帝豪時代,借鑒韓國和歐洲的汽車技術,造出了一款及格的汽車。有的人對吉利的印象,還停留在博瑞博越時代,設計有想法,品質有進步,但核心技術如底盤和動力總成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有的人對吉利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2018年前后,拿下自主第一,但之后一直艱難守了幾年,直到新能源時代下被對手超越。
由于新勢力們花里胡哨的噱頭,和新能源頭部企業踩準的趨勢節奏,外界對吉利的認知水平降低了。他們甚至忽略了吉利目前已經大面積普及世界級的CMA架構,其中,吉利品牌中國星系列上市2年多以來,以主流合資品牌的價格水平賣到了近60萬輛的成績,這就是技術帶來的成效啊,背后是架構、底盤、動總、智能綜合實力帶來的結果。
領克6年時間邁向80萬輛新臺階,成為最快突破80萬輛的中國高端汽車品牌,同時旗艦車型領克09進入30萬元價格帶,市場表現優于自主品牌該級別的表現水平。再看看同時代新的高端汽車品牌,沉淪的沉淪,消失的消失。無論是在新能源時代轉型下對燃油車的虹吸效應,還是在于合資品牌的正面PK中,領克堅守與勝利,都在預示著——吉利是有實力的。
再比如SEA浩瀚架構下誕生的極氪001,能以30多萬元的價格賣到月銷1萬輛的水平。同時其架構技術還向集度、smart、路特斯等品牌輸出,逐步取得了市場認可的成效。
所以別再說吉利沒有技術了,他的耕耘總會在很快的時間里獲得收獲;也是時候刷新更多人對吉利的認知了,在資源整合、合縱連橫、技術創新的賽道上,吉利的造車之路會更加寬闊。
集合多年來的技術沉淀,再結合時代和全新的消費趨勢,此時吉利發布“智能電動,依然吉利”的新能源戰略,選擇推出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一定是水到渠成。
一方面是新能源逐步被更多消費者接受,而且在新勢力和傳統豪華品牌的PK中,也證明了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大有可為。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提到的吉利技術積累一樣,是時候迎來真正的釋放。
吉利只是在合適的時候做了“造車者”該做的事,具備了領跑的足夠底氣。
根據目前已知的消息,既然是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那就意味著這個系列可能并不會單獨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吉利要做的是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將吉利母品牌做大做強。不久前吉利已經將幾何品牌并入吉利汽車,成為一個序列就已經可以看出,吉利正在做品牌回歸。
再加上之前吉利方面透露,中高端新能源序列擁有純電、插電混動、增程式混動三種動力形式,全新系列會采用全新的設計語言與智能化配置,并在運營方面強調用戶直連,首款產品將會是一款主打運動的中大型智能電動轎車,勢必將要借力新能源新賽道,再次助推吉利品牌邁向新高地。
屆時,具備自主感知和智能決策能力的智能駕駛,具備系統、ID、云服務一體式融合的新一代座艙操作系統0S,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綜合效率行業領先的自研九合一電驅系統,升級3擋電驅技術后帶來功率能效更高、性能更強、油耗更低的全新一代雷神電混系統,這些汽車核心技術將陸續與消費者見面。
或許那個時候,更多人會明白淦家閱說“永遠相信吉利,永遠相信吉利的夢想。向新的時刻,這種信念就會像一團火一樣照亮前行路”這些話背后的真正含義,并再一次刷新對吉利的認知。
堅持自己的戰略目標,按照自己的節奏,堅持造車自信、用戶主義制勝,堅持科技自信、長期主義制勝,堅持文化自信、理想信念主義制勝,這才是吉利的造車者本色,才是吉利真正的“根”。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杜余鑫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554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