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時代,無時無刻不在上演技術的升級與重構。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不外乎是車端2D成像正逐漸向3D視覺感知升級。
目前主流的3D視覺感知技術包括結構光、ToF、雙目、Lidar等。實際應用上,除了生物識別、AloT、消費電子、工業三維測量等領域,3D視覺感知也在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更多下游領域不斷拓展。
自動駕駛成3D視覺“新風口”
尤其自動駕駛等級不斷升級,雙目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上車”明顯提速。有統計顯示,2022年全年,國內乘用車前裝搭載激光雷達數量超過10萬顆,較上一年增長逾十倍。業內也紛紛將去年視為“激光雷達的量產元年”。
包括寶馬ix、蔚來ET7、小鵬G9、理想L9等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中高端車型都開啟交付。
國泰君安分析,未來隨著消費電子和自動駕駛市場的增長,結構光、ToF和激光雷達的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2019年全球3D視覺感知市場規模大約5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至15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
這里面,無論是雙目攝像頭還是激光雷達,實際都離不開ToF的應用。ToF的全稱是Time of Flight,譯為飛行時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探測光脈沖的飛行(往返)時間計算被測物體離相機的距離。
圖片來源:歐姆龍
可以這樣理解,LiDAR本質上是ToF傳感器的一種,而ToF又常被用于CIS的信號接收單元,集成在攝像頭里。放到汽車領域,傳統基于2D可見光的方案已經開始被3D ToF盯上。
本土公司持續加快芯片自研節奏
根據新思界行業研究發布的報告,3D視覺感知產業鏈上游主要是激光器、傳感器、感光芯片、光學鏡頭、濾光片等硬件供應商;中游是3D視覺感知方案設計及提供商;下游是人臉識別、姿態識別、行為分析、三維測量、虛擬現實等應用方案提供商。
去年7月,國內“3D視覺第一股”奧比中光正式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近日,單目3D視覺感知技術公司維悟光子也完成超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市場預期,3D視覺感知市場處于快速增長的爆發前夜,而本土公司有望獲益匪淺。不僅如此,以奧比中光為代表的公司正在加快芯片自研節奏。
近日,奧比中光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專用算力芯片和專用感光芯片領域均進行了自主研發,已成功研發多款芯片并應用在公司主營產品3D視覺傳感器中。
ToF模組示意圖
奧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一直聚焦于AI 3D傳感技術。具體到車端,該公司的產品主要有3D ToF攝像頭和激光雷達。據了解,該公司自研了艙內人臉驗證、手勢識別、動作識別、體征探測、DMS、OMS等3D視覺感知技術,可實現車載Face ID系統、艙內監控等功能。
同時,奧比中光根據結構光、ToF等3D成像技術的特點自主研發了專用感光芯片,如結構光專用感光芯片、iToF感光芯片和dToF感光芯片,自主定義了芯片的架構與工作模式,并在這一基礎上重新設計了芯片內用于感光的像素微結構、用于計算的讀出電路模塊以及去噪模塊。
依托車載3D ToF技術,奧比中光還可以提供從深度引擎、ToF模組、應用算法到車規級系統方案設計,同時能夠協助攝像頭模組制造廠、算法公司乃至整車車企打通從ToF模組、3D數據到ToF項目落地的多重環節,真正實現車內多模態融合交互體驗,讓車輛駕駛更舒適、更安全。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徐珊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842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