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發表了題為“智能電動車的組織挑戰”的演講。
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李想在演講中坦言,當自己真正進入汽車領域之后,才發現汽車行業的鏈條如此之長,難度如此之大,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于組織能力方面。
“首先,我們要自己研發汽車產品,需要管理好供應鏈,同時還需要制造汽車產品,所以我們是一家工業制造企業,也就是一個標準的汽車企業。但和傳統汽車企業不一樣,我們沒有足夠的財力能夠以類似BBA的成本為4S店提供產品,所以我們要做直營,但直營有直營的難度,我們又變成了一家‘4S店的集團’,而作為一個 4S店集團,我們需要負責管理車輛的銷售、售后服務,以及交付工作,所以我們又變成了一個服務網絡體系。同時我們還是一家互聯網的應用公司,需要做APP,做應用,要去連接云服務,連接數據庫。”
李想說,作為一家剛進入汽車行業的企業,理想要同時變成四類不同的企業,而且這四類不同的企業所面對的問題復雜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基于上述挑戰,理想汽車不僅去學習了全世界最先進公司的流程和工作方式,還采用了前些年比較流行的OKR,通過目標管理和有效的溝通工具將部門聯系起來,所以理想能夠成功在2019年完成了第一輛車的研發。
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只賣一款車是不行的,要賣多個車型。但如果賣多個車型,就必須擁有研發平臺,而研發平臺的難度比傳統汽車研發平臺難度更大。比如做增程電動平臺,我們就要自己研發車身域、動力域的軟件、硬件所有事情,我們發現這比之前傳統頭部一級供應商做的事情還要復雜。”李想說,全棧自研的組織難度是理想汽車2022年遇到的特別大的難題。
面對新的挑戰,李想指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學習世界范圍內的最佳實踐,比如IBM、華為這樣的優秀企業。不過,他們所提供的方法和組織能力是否適用于汽車領域無從驗證。
李想表示,從2020年開始,理想從研發角度做了一個重要嘗試,全面地去學習這樣的能力,發現從兩個維度解決了理想的問題。
“由于鏈條非常長、周期長,業務復雜,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會把規劃做得特別清楚,并且讓更多的團隊一起來參與規劃。在做好清晰的規劃之后,再把它變成計劃。而在做計劃的過程中,我們針對團隊的協同,資源的復盤進行有效分配。這就區別于過去的線性流程,將傳統的汽車研發方式變成了一個立體的流程。這在另一個維度上,從經營的角度也帶來了好處,就是解決了作戰混亂的問題。”李想說。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針對這樣的流程,理想也改變了自己的組織結構,從過去的職能組織變成了一個矩陣型組織。李想表示,這樣的流程和矩陣型組織幫助理想解決了很多問題,第一解決了沒有全局,團隊各自為戰的問題;第二是解決了技術、平臺和產品研發的協同問題;第三解決了產品、供應鏈和交付的商業協同問題。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在過去兩年間,得益于流程和組織結構的實踐,理想也收獲了很大的實際價值。李想說,第一,理想把理想ONE做成爆品的能力能夠復制到所有車型上;第二,提升了供應和產能爬升的速度,哪怕在疫情狀況下,理想L9、L8 都能夠在交付第二個月實現交付量過萬;第三,理想開始培養出大量有經營意識的人,所以理想能實現健康的毛利率,并且確保在收益和成本上的目標和達成是一致的。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Nicole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898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