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特斯拉官降,2月比亞迪 秦PLUS DM-i冠軍版上市,3月湖北“天價補貼”,期間還伴隨著各大車企優惠舉措和各省市汽車補貼政策的紛至沓來,以及大量新車的上市,一季度的車市似乎熱鬧非凡,然而來自終端市場的數據卻并不樂觀。
4月10日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僅為426.1萬輛,同比下跌13.4%。拋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這是自2014年之后我國一季度乘用車銷量首次不足450萬輛,此前基本穩定在500萬輛左右。其中,3月為158.7萬輛,同比微增0.3%。
具體來看,盡管在車企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2月和3月零售市場同比實現連續增長,但由于對比基數較低且增幅有限,這兩個月創造的新增量共計只有13.7萬輛,對1月虧損的近80萬輛而言,根本是杯水車薪。
與之對應的是,中汽協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今年前兩月的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都明顯高于去年同期,3月的62.4%雖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但環比卻增加4.3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哪怕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經銷商門店的客流或有明顯的提升,但因去年提前透支了部分購買力,今年經濟大環境不佳,全國國六B排放標準實施的日益臨近,導致消費者的觀望情緒較濃,實際上訂單及成交率并沒有顯著的增加,整體走勢仍相對較弱。
而得益于生產的恢復和海外市場需求的持續強勁,尤其是一季度乘用車出口量(含整車和CKD)同比增長90%至78萬輛,創造了較大的增量,因此一季度批發市場的表現較好,銷量為505.2萬輛,同比跌幅收窄至7.3%。其中,3月批發銷量同比增長9.3%至198.7萬輛。
前十強中自主首次占六席
雖然整體車市表現不太理想,但自主陣營仍保持較好的走勢,3月自主在零售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2%至77萬輛,在后者中的份額為48.8%,同比增加0.7個百分點,一季度的累計份額繼續穩定在50%,比去年同期增加3.8個百分點。
3月自主在批發市場的同比也繼續保持在52.9%的高位,同比增加4.6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乘聯會的統計,3月乘用車出口量創下29萬輛的新高,其中自主也達到25.4萬輛的最高紀錄。
與份額和銷量增加相呼應的是,3月自主頭部車企在市場中的排名越發靠前,這一點在批發市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從數量上看,3月批發市場十強榜單中有6家都是自主車企,這是近年來自主在該榜單中的席位首次超過5家。
正如前文所言,這主要是由于2023年自主車企在海外市場的逐漸發力,比如上榜的6家自主車企中奇瑞汽車、上汽乘用車和長城汽車的總銷量中出口的占比都相對較高。以奇瑞和上汽乘用車為例,2022年前者的出口銷量占比為37.5%,今年前2個月卻迅速提升至58.1%,由此推算一季度甚至可能超過60%,而后者也從2022年的54.8%增加至58%。
從排名上看,與往年集中在榜單后半部分不同,如今自主車企更多是處于前半部分中,比如3月比亞迪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和吉利汽車都在前5名。
得益于旗下秦PLUS、元PLUS、唐、漢和海豚等多款產品的熱銷,尤其是秦家族和元家族都達到4萬輛以上,再加上騰勢D9也首次突破萬輛,3月比亞迪銷量近乎翻番,以20.6萬輛繼續穩居批發市場榜首之位,遙遙領先于一汽-大眾的16.5萬輛。
長安、奇瑞和吉利則分別憑借著15.2萬輛、11.6萬輛和11.0萬輛的成績居于第3、第4和第5。而在出口的大力加持下,上汽乘用車和長城也再次上榜,分別排名第7和第10。
當然,部分非自主車企的表現也非常搶眼,比如隨著季度末交付高峰期的到來,再加上1月官降的開啟,3月特斯拉在國內的銷量達到7.7萬輛,這是其在中國市場第三高的成績,僅略低于去年6月和9月的的7.8萬輛。這也讓特斯拉中國收獲其在零售市場的最好名次,第6名。
而且8.9萬輛的批發銷量還讓特斯拉超過了廣汽豐田和上汽大眾,成為批發榜單中銷量僅次于一汽-大眾的外資車企。
此外,華晨寶馬的表現也非常不錯,其零售銷量同比增長36.8%至5.8萬輛,這是即今年1月之后其再次躋身零售十強之列。
MPV逆勢領漲乘用車市場
再從細分市場來看,在經歷1月因新能源補貼退出造成的低迷期后,2月新能源市場開始迅速回暖, 3月零售銷量已回升54.3萬輛,但由于對比基數高達44.5萬輛,同比增幅收窄至21.9%。隨著越來越多國產的新能源車型走出國門, 3月新能源批發銷量更是增加至61.7萬輛,同比增長35.2%。
以3月的數據為例,自主車企中有2家的新能源出口量超過萬輛,分別是上汽乘用車23,654輛和比亞迪13,312輛。
在暢銷車型榜單中,新能源車型的數量也日益增加。在3月乘用車銷量前十車型從高到低分別是特斯拉Model Y、比亞迪秦、比亞迪宋、比亞迪元、名爵ZS、日產軒逸、比亞迪海豚、特斯拉Model 3、Aion S和本田雅閣,不僅其中7款都是新能源車型,而且前4名均是來自新能源市場。由此可見,新能源的勢頭之猛,以及燃油車的頹勢。
伴隨著銷量的提升,新能源滲透也持續走高,3月在零售與批發市場中的占比分別為34.2%和31.0%。
連續兩個月的增長之后,今年一季度新能源的零售與批發總銷量分別達到131.3萬輛和150.1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22.4%和25.6%,繼續為整體市場提供著主要的增長動力。
回到就車身形式而言的三大傳統細分市場,MPV市場又一次成為乘用車市場中的亮點。
今年以來,當轎車和SUV兩大主要的細分市場皆走弱的同時,在騰勢D9、豐田賽那、豐田格瑞維亞和傳祺M8等高端車型的帶領下,尤其是騰勢D9首次突破萬輛,再加上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以五菱宏光為代表的生產資料型產品需求也日漸釋放,MPV領域卻持續為車市提供增長的動力。
特別是在3月的零售市場中轎車和SUV仍在走跌,而MPV的同比增幅卻達到38.6%,銷量也再次沖上10萬輛,取得近一年來的最好成績。
伴隨著連續的增長,一季度MPV的零售總銷量同比增長1.2%達到24.2萬輛,批發銷量也同比增長7.0%至22.3萬輛,成為三大細分市場中唯一正增長的細分領域。
在走過較為低迷的一季度之后,在國家和地方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推動,上海車展等線下活動的陸續開展大概率會讓略顯沉寂的市場逐漸恢復活力,國六A車型庫存清理工作也在加速,再加上去年同期疫情導致低基數,4月車市應該會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9964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