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場需求,以及各方面主、客觀影響,碳酸鋰價格終歸跌到了谷底。從高點的60萬/噸,到現在不足20萬/噸,碳酸鋰從曾經的“香餑餑”,轉身變成了如今的“大路貨色”。
是啊,大快人心!
無論是車企的表現,還是市場環境的變化,都將碳酸鋰的暴跌,歸結為一件好事。而且換個角度思考,在此刻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階段,上層建筑也不會允許動力電池成為限制整個產業發展的枷鎖。
請注意,屬于動力電池市場無序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即將到來的,會是新的秩序。
橫向來看,從動力電池產品出發,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很強的融合力。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封裝方式、電池熱管理系統等,共同組成了電池動力系統,為純電、混動車型提供動力。
縱向延伸,從動力電池產業出發,它擁有一條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利益沿著該鏈條輸送。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中游的電池廠商,下游的整車廠,以及中轉的電池回收廠等,各司其職,形成完整閉環。
但無論是產品,還是產業,動力電池似乎都存在著不可忽略的短板。
就比如去年沸沸揚揚地“給寧德時代打工”“炒作上游原材料”“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事情的發生,都表明了動力電池技術、以及產業鏈體系的不夠成熟。
如何畢其功于一役,推動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國內汽車市場堅定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不動搖,中國動力電池的市場規模就能始終保持并持續擴張。而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創新和供應鏈重構,就是兩條不會改變的明線。
正值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之際,屬于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契機,出現了。
愈加明朗的2大發展方向
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大圓柱電池、軟包電池……
人們總會用一些電池產品的應用材料、封裝方式來區分各種動力電池的種類。其中,最為主流的區分方式便是按照原材料區分,有兩種: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憑借成本較低的優勢,占到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隨著碳酸鋰等原材料的價格飆漲,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了比其成本更低的產品——鈉離子電池。
相對于去年,此時碳酸鋰價格暴跌至20萬元/噸逐漸企穩,盡管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也隨之有所下降,但總得來說,還是要比鈉離子電池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在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上表示,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有望低于磷酸鐵鋰電池的20%以上。
但另一方面,鈉離子電池畢竟屬于新興事物,需要產業鏈的完善、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規模效應,當前鈉離子電池尚處于推廣期。
好消息是,鈉離子電池已經陸續開始上車,熱度也遠高于曾經。不僅僅是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相關車型,江淮釔為3也在本次上海車展上發布了鈉電版。
鈉離子電池的風,真的來了嗎?也許是的。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愈演愈烈,促使整車廠對于動力電池的成本更加敏感。但除了低成本之外,動力電池還有另外一個發展方向——高性能。
動力電池的性能表現涉及很多點,比如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壽命、耐寒性、耐熱性等。而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能否獲得更長的續航里程,才是更為顯性的性能表現。
所以,為了提高整體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整車廠和動力電池企業都花費了不小的力氣。
最突出的方式便是“結構創新”,通過對空間的設計應用,各電池廠商推出一系列電池品牌,像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中創新航的OS電池,瑞普蘭均的問頂電池……
車企當然也不甘落后,廣汽推出彈匣電池,蔚來的三元鐵鋰電池,上汽的魔方電池,以及成名已久的比亞迪刀片電池等。
除此之外,不容忽略的一點在于,來自電池材料的創新,才是提高產品性能的根本途徑。
如今,行業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材料創新的產品,如寧德時代的M3P電池,中創新航的磷酸錳鐵鋰電池等。而在本次車展上,寧德時代所展示的凝聚態電池,更是大放異彩。
高比能+高安全,單體能量密度最高500Wh/kg,這樣的凝聚態電池,與鈉離子電池的路數恰恰相反。換言之,凝聚態電池就是半固態電池的一種,其目的便是將電池性能逐漸提升到最大,以滿足消費者“長續航”的要求。
當然,有舍才有得,想要如此的性能,就需要花更多的錢,而這些多出來的成本,總會有特定的人群買單。
產業鏈重構,瓜分話語權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造電池也是這樣,無論是降成本,還是堆性能,只要做到極致,總會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但同樣不容忽略的是,動力電池從無到有,一樣是經歷了“百轉千回”。
沒錯,就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
從最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說起,受此次碳酸鋰暴跌影響,不少原材料企業已經主動“減工減產”。一方面,避其鋒芒,少賣就是“賺”;另一方面,減少供應,拉高需求,靜待時機。
“自救”并非毫無用處,當碳酸鋰價格從60萬元/噸,下落到17萬元/噸之下的時候,其下跌趨勢終于止住,開始緩慢回升。
但沒有人知道,碳酸鋰此時價格走勢的“企穩”,究竟是反彈誘多,還是重歸價值、重整出發。是啊,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亦或者說,屬于他那份的話語權,逐漸被“瓜分”。
其實,說到動力電池行業的話語權,永遠都繞不開寧德時代。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寧德時代的實力,都不容置疑。
根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的第一季度,寧德時代以35%的市占率,再次取得世界第一的皇冠。
而從技術引領的角度來看,寧德時代的M3P、凝聚態、鈉離子、麒麟電池,也都逐漸在市場上攪動風雨。
如此來看,“寧王”之所以被稱作是寧王,確實“名副其實”。只不過,在如此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中,沒有誰能夠永遠屹立山巔,寧德時代也是一樣。
換句話說,當“天下苦寧王久矣”的感嘆出現,其話語權就已經被盯上了。
日前,據外媒消息,特斯拉已獲得歐盟批準,開始在德國柏林工廠,生產采用比亞迪刀片電池的新款Model Y。該款Model Y 的刀片電池,將由比亞迪在中國生產制造,并海運至德國進行裝車。
如此一來,至少在特斯拉這個客戶的訂單里,寧德時代被比亞迪分下了一塊蛋糕。而到了國內市場,寧德時代必須面對的,除了比亞迪這一勁敵之外,還包括中創新航、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一系列蜂擁而至的電池廠商。
卷價格、卷技術、卷客戶,當電池廠商迫切需要整車廠的訂單,來贏得各種市場競爭的時候,話語權便漸漸流向了更下游的車企。
我們常說新能源汽車大勢勢不可擋,但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環境表示,如果是混動車型率先純電車型占據主流,那么動力電池的需求,并不會如想象中那般夸張,而這也是如今動力電池市場需求疲軟的主要原因。
又貴,需求又可以暫時擱置,車企當然會待價而沽。
所以,問題來了,當車企們逐漸掌控了動力電池行業的話語權,還會有人去喊電池貴嗎?隨之而來的,當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再次不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們是否會“起義”,通過更劇烈地減產停工,謀取話語權?
兜兜卷卷是個圈,故事還在繼續,不同角色有不同立場,但時間和市場的檢驗,終會給予中國動力電池行業以正確的答案。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204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