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池及碳酸鋰原材料開啟了“漲價”模式。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5月15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26.5萬元/噸,相關上、中游企業漸起“歡聲笑語”:贛鋒鋰業就表示,碳酸鋰價格止跌回升對公司有積極正面影響。
與碳酸鋰價格一樣止跌回升的,還有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此次價格上漲,也帶領MLCC板塊相關個股上漲,迎來了久違的“春天”。5月15日,MLCC板塊個股中,漲幅最大的前5個股為:利和興報漲9.29%;三環集團報漲2.99%;宏達電子漲2.36%;雙星新材漲1.59%;鴻遠電子漲1.53%。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前期短暫價格下跌的碳酸鋰不同的是,此前MLCC曾經歷了連跌14月的低谷期。此次價格回升對于MLCC相關企業而言,實屬是“歷史性”的好消息。那么,帶領MLCC價格上漲的“大功臣”是誰呢?
汽車成重要“推手”,高容量MLCC提價幅度最高40%
MLCC被稱為“工業大米”,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電子元件。與碳酸鋰一樣,MLCC周期性較為明顯。
2021年第二季度,MLCC行業進入了下行周期,其價格持續跌落,直到2022年,其景氣度尚未恢復,相關廠商的庫存量逐漸升高,出現供需失衡的現象。
彼時,TrendForce研究顯示,消費規MLCC各尺寸平均庫存水位達90天以上。據TrendForce調查,自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消費規MLCC全年價格平均下跌5到10%不等。2022年第二季,為了提升拉貨意愿,其價格再度調降3到5%,而部分低階消費規MLCC價格甚至已觸及材料成本,彼時TrendForce預估2022年下半年消費規MLCC價格平均恐再降3到6%。
值得注意的是,還與鋰礦廠商類似的一點是,當MLCC價格跌跌不休之時,MLCC廠商也并未停止擴產的腳步。包括京瓷、TDK、太陽誘電、宇陽科技等在內的國內外企業都在積極擴建MLCC產能,甚至MLCC廠商微容科技還于2022年完成了近20億元融資,彼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輪融資資金將用于新建成的B廠房設備投入,以實現高容量、車規MLCC等高端產品的大幅擴產和持續研發。
顯然,當消費級MLCC出現需求疲軟之時,大部分MLCC廠商已經看到了車規級MLCC需求崛起的趨勢。此前,MLCC頭部企業村田制作也有明確表示,消費電子領域需求降低,該公司將業務重點放在汽車領域。
據悉,電動汽車平均可搭載超過1萬個MLCC,高端車型MLCC搭載量可以達到3萬個,體量較消費電子而言更大。作為對比,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的統計,每部iPhone 11手機的MLCC用量超過1000只,每輛新能源汽車的MLCC用量更是高達10000只。而且,車用MLCC的平均銷售單價(ASP)比智能手機MLCC要高出2~3倍,屬于高附加值產品。
相關產業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MLCC最大下游為通訊市場(手機、基站等),占比達到30%,但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持續推進,MLCC單車用量快速提升,汽車已成為最具成長性的下游應用市場。
于此,今年一季度,不同型號與規格的MLCC產品或多或少都有提價,高容量產品提價幅度在20%到40%不等,低容量產品漲幅也有10%-20%。
新市場已經出現,國產替代刻不容緩
縱觀MLCC產業鏈,其上游為原材料制造環節,包含兩類主要原材料,一類是陶瓷粉,陶瓷粉料主要原料是鈦酸鋇、氧化鈦、鈦酸鎂等;另一類是構成內電極與外電極的鎳、銅等金屬粉體材料;中游為MLCC制造環節,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球MLCC生產企業不到20家,其中村田和三星電機占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廠商合計市占率則不到4%。
數據來源: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2022 年版中國 MLCC 市場競爭研究報告》
目前,我國本土MLCC的市占率非常低,國內進口依賴度仍較高,尤其是高端MLCC產品較為依賴進口。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1年我國MLCC進口數量達到3.45萬億顆,出口數量為2.02萬億顆,MLCC進口均價明顯高于出口均價,反映出國內出口產品相對低端化。
眼下,海外MLCC企業陸續退出中低端市場,轉戰需求旺盛的車規、工控等高端市場。換言之,當車規級MLCC需求逐漸起量,此前國內專注于低端消費級MLCC產品的廠商急需即刻實現轉身,與日韓廠商角逐,搶占車規級MLCC市場份額。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MLCC產品部分需求已呈現流向國內大陸品牌的趨勢。
如風華高科風華高科車規MLCC已有286款料號,在非微型尺寸里最大容量也能做到10uF,該公司已進入比亞迪等主機廠供應鏈體系;微容科技也迅速推出系列化車規級AEC-Q200標準產品,并進入了國內多家傳統主機廠及造車新勢力,2021年其車規級MLCC年產能約為5億顆,預計從2024年開始放量,至2028年有望提升至3000億顆。
三環集團的車規級MLCC產品則已取得IATF 16949質量管理體系等相關認證,覆蓋0402~1206各尺寸的全系列規格,滿足AEC-Q200標準,已經可以實現量產;微容科技也在不斷發力車規MLCC,該公司曾表示,其車規MLCC高可靠性的優異表現得到各類車企廣泛認可并快速打入市場。
如今,隨著車規級MLCC需求漸起,風華高科、三環集團等國內企業也啟動了本輪漲價潮。但要知道,在高端MLCC中,由于技術壁壘存在,國內廠商短期進入MLCC高端市場仍存在難度。對于本土廠商而言,如何在這特殊時間段“趁東風”加強自身技術,提高市場份額或許才是最需要考慮的重點。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苑晶銘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265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