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車市大浪淘沙。
就在上周,多家車企宣布裁員,悅達起亞管理層輪休一年、福特虧損近40億裁員1300人、極星降低運營成本全球裁員10%……在電動化、智能化趨勢下,無論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造車企業(yè)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下,日子過得都很艱難。為了避免企業(yè)陷入更深危機遭洗牌淘汰,精簡人手開源節(jié)流或許是應對危機不得已的辦法之一。
橙柿互動的記 者張景嵩對這一系列裁員消息進行了求證。
電動化轉型開啟潘多拉魔盒?
我國電動汽車的崛起速度遠遠超過很多人之前的預期,不少合資車企的求變之路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這里有成功的企業(yè),也有失敗者,特別是那些本來已經逐漸被邊緣化的合資車企,一邊在招募人才,一邊又在裁減員工。
悅達起亞在2016年之前發(fā)展得相當順利,年銷量最高達到了65萬輛。但是自2017 年起,起亞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收縮,到 2022 年,起亞在華銷量只有 9.4 萬輛左右,同比下跌超 40%。從 2017 年至今,悅達起亞就沒盈利過,歸母凈利潤從 -11.23 億元跌到去年的 -37 億元,虧損的窟窿是越來越大。
上周,一份悅達起亞的管理崗輪休1年的內部通知在網上傳開。據通知顯示,涉及到100余人,大多是經理和部門長之類的管理層,輪休時間從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輪休期間第二個月開始員工只能拿到當地標準的最低工資,福利待遇也暫停。該輪休通知一經曝出,立即引發(fā)了網友熱議,認為悅達起亞是變相裁員,逼員工主動離職。
悅達起亞公關部回復:以公告為準,其他的不愿多說。
不過記 者在悅達起亞發(fā)布的一則聲明中看到:“為應對當前的新能源轉型,公司主動變革,進行相應調整,重塑業(yè)務體系,擴大聘用專業(yè)的本土精英人才,激發(fā)組織活力,實現公司良性發(fā)展。”
一邊是輪休,一邊是招聘,不得不感嘆起亞的這波操作真的是“開源又節(jié)流”。
節(jié)流,無奈的選擇?
無獨有偶,5月10日,福特中國被曝出裁員1300人,離職員工能拿到N+3賠償。
就此事,福特中國公關部負責人回復:我們很清楚福特在成本控制方面尚不具備競爭優(yōu)勢,我們將攜手合作伙伴,進一步優(yōu)化生產成本和結構性成本。通過打造一個更加精簡、靈活的團隊,能夠確保我們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獲勝,使福特在華業(yè)務變得更健康和可持續(xù)。
近幾年來,福特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佳。據福特中國數據顯示,2022年,福特汽車在華銷量為49.6萬輛,2021年是62.5萬輛,同比下降20.6%,在中國市場虧損5.72億美元(約40億元人民幣)。另據長安汽車產銷快報顯示,長安福特2022年累計銷量為251019輛,同比下滑17.61%。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福特在華銷量曾創(chuàng)下127萬輛的巔峰紀錄。
對福特來說,改變戰(zhàn)略方向、精簡人手,就算沒有找到開源的辦法,能做到節(jié)流也是可以的,畢竟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擺在那里,福特不會輕言放棄。
在裁員的同時,福特中國在優(yōu)化組織結構之余,仍在對外招聘。據脈脈平臺信息,福特中國在北京招聘電動車零售經理,月薪為2.5萬元至5萬元,一年13薪。
造車新勢力,缺錢現危機?
造車新勢力目前幾乎沒有盈利的,哪怕是背靠大集團一樣會感到錢不夠用。
5 月 11 日,全球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極星汽車(Polestar)官方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0%,并且已經凍結了招聘工作。
極星表示,正在加強對成本管理的關注,從而提高整個企業(yè)的效率。
過去4年,極星一直處于持續(xù)虧損狀態(tài)。據財報顯示,極星一季度凈虧損為90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75億美元凈虧損有所縮減。但截止2022年,極星在國內上險數僅為1719輛,此次暫停全球招聘和裁員10%的消息或許預示著極星的資金流吃緊。
極星中國負責人回復,裁員消息屬實,但不涉及極星中國。
智者往往會從危機中看到希望,今年年初,比亞迪王傳福就放言,今年比亞迪還會招聘3萬名應屆生工程師。而眾多車企大佬在不同場合發(fā)聲,看好中國車市的未來,洗牌是為了更好的突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Ballad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288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