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V,5C,9分30秒,400公里。
這一連串的數據,是理想最新交出的成績單。用官方話說,基于800V高壓純電平臺和5C電池,純電車型可以實現峰值500kW以上的充電功率,充電9分30秒續航能夠達到400公里。整體用時較2C純電車型縮短了50%。
這樣的充電速度,恐怕手機廠商聽了也會沉默。曾憑借單一爆款車型ONE走天下的理想,先后推出了L9,L8,L7套娃系列,如今其正從增程殺向純電的市場。而最好的出場方式,便是拿出一套殺手锏。
或許可以這樣認為,比小鵬S4超充技術來得更兇猛的,是理想口中的“5G補能時代”。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碳化硅的高光時刻
我們在之前文章《凜冬至,800V+SiC能帶來新能源汽車的春天嗎?》里提到過,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這幾年,新老問題不斷。比如,續航里程依然是讓新能源車主焦慮的主因,而補能效率猶如一道催化劑。較低的補能效率嚴重影響了電車的使用體驗。
說到底,把大電池塞進車終究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也因為這點,碳化硅成了這一領域明星般的存在。
2019年,特斯拉Model 3率先將碳化硅功率模塊應用在主逆變器中,自此碳化硅開啟“上車”之旅。同年,保時捷Taycan加入800V SiC的陣營。
到2021年,現代IONIQ 5、起亞EV6、捷尼賽思GV60都紛紛用上800V SiC MOSFET。同時通用汽車的奧特能平臺宣布將使用碳化硅技術,美國Lucid旗下旗艦車型 Air也被爆出將采用碳化硅功率模塊。
不難發現,碳化硅上車正在不斷提速。截至去年,小鵬、極狐、比亞迪等品牌也加入了這一陣營。轉眼來到2023年,仰望、理想相繼宣布進入800V快充市場。
其中,理想自研了800V高壓平臺和5C電池,仰望則推出了以四電機獨立驅動為核心的動力系統——易四方平臺。據悉,易四方平臺全系車型標配碳化硅電控,最高效率可達99.5%。
圖片來源:比亞迪
不久后,將有更多的汽車品牌加入到800V SiC陣營。去年10月,捷豹路虎宣布,下一代電動車的逆變器將采用碳化硅器件,管理從電池到電機的電力傳輸。今年1月份,梅賽德斯-奔馳確認,未來電動汽車將用上碳化硅器件。
毋庸置疑,這是碳化硅的高光時代,且當之無愧。
從市場來看,SiC功率器件的前兩大應用包括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領域,2022年規模分別達到了10.9億美元、2.1億美元,占整體SiC功率器件市場產值約67.4%和13.1%。預計到2025年,車用SiC市場規模將增至39.82億美元 。
屆時,整個純電汽車的碳化硅市場,800V高壓平臺的份額將突破10%。
圖片來源:TrendForce
最大發展窗口在電車?
既然都是800V,那用了碳化硅會有何不同?
簡單說,電池容量相同時,用碳化硅可以延長續航;或者以更小的電池,可以達到相同的續航里程,進而降低系統成本。
在“2023碳化硅功率器件應用及測試技術大會”上,毫厘機電拿出了一組對比數據。在峰值功率上,硅基IGBT模塊可以達到560KW,而碳化硅則做到了800KW;峰值效率上,IGBT可以達到98%,碳化硅則能達到99.5%。
與此同時,在相同條件下,800V SiC功率器件的開關和導通損耗都可以做到更低。比如,當把器件的開關頻率從10kHz提高到40kHz時,碳化硅增加的損耗相對有限,而硅基IGBT的損耗可能會有接近3倍的增長,這會直接影響到功率器件的效率提升。
所以越來越多的車企從碳化硅入手,尋找增加續航的解決辦法。
圖片來源:匯川聯合動力
此外還有一點,功率器件往往面臨著一個高熱通量的問題。如果管理不當,可能會導致系統過熱,甚至影響到性能和可靠性。這也是為什么只要提到碳化硅,就要談熱阻的重要原因。
據芯聚能半導體透露,國內及海外的碳化硅廠商能夠做到90W/(mK)的導熱率,個別廠商已經可以提供130W/(mK)高導熱的基板。正如前文所言,隨著電動汽車滲透率不斷提高,碳化硅勢必將借著這股熱潮,繼續搶占市場份額。
截至目前,碳化硅在車載逆變器(電控)、DC-DC、車載充電器(OBC)以及充電樁等領域均有應用。從電驅動的發展趨勢來看,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是核心指標,其次為系統集成化、小型化、輕量化。
這其中,電控的增效,主要是靠碳化硅功率器件。
關乎效率 更關于“詩和遠方”
既如此,特斯拉為什么放棄了?
特斯拉在3月舉辦的“投資者日”上宣布,其找到了一種可減少75%碳化硅器件用量但又不會損害汽車性能和效率的辦法。簡言之,碳化硅很好,但終究價格太貴且很難擴大供應量。
圖片來源:特斯拉
因而不乏有分析指出,接下來,硅和碳化硅的混合模塊很可能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采用。比如,在低端車型上使用硅基IGBT;在高性價比的中端車型上,搭載IGBT和碳化硅的混合器件,達到既高效又低成本的要求;而高端車型上,則沿用碳化硅功率模塊來實現最佳的性能。
與此同時,混合器件的方案還可以兼容400V、800V平臺,從而針對市場需求進行靈活配置。
安森美(onsemi)中國區汽車市場技術負責人吳桐認為,(混合模塊方案中)單車碳化硅的價值量雖然有所降低,但會大幅度增加碳化硅的使用,未來15萬元以上的車型都有可能用上碳化硅。而800V的高壓系統基本上會100%采用碳化硅。
換句話說,硅基IGBT與碳化硅MOSFET大概率會長期共存。就像一個產品系列一樣,有不同的價格區間,有對應的目標市場和消費群體。碳化硅的價格不會無限降低,但成本問題亟需解決。
按照無錫芯動半導體的預估,到2025年,400V平臺的碳化硅器件成本會降至硅器件的2.5~3倍;在2027年,碳化硅器件價格將進一步下降到硅器件的2倍左右。而800V碳化硅價格的下降比例要比400V平臺低,但整體上,價格差距會不斷縮小。
這注定是一場持久戰。
對電動汽車行業來說,碳化硅是個提升效率的好東西,它和800V是最佳的搭檔;放眼整個碳化硅行業,汽車市場又是一個絕對不能錯過的風口。甚至對碳化硅從業者來說,“得汽車得天下”。
因而在華大半導體戰略規劃部總經理王輝看來,如果一家碳化硅企業沒有抓住汽車產業變革的爆發式窗口期,那么在碳化硅這個事上,就不一定能夠持續下去。所以這更像是一場國產功率器件的生存戰和超車賽。
寫在最后
今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迅速崛起,算力缺口一度成為這個時代最緊張的代名詞。有業內人士直言, “云端服務器的能耗變得非常可怕”。不是可觀,是可怕。也正因如此,在電源轉化效率方面,行業看到了碳化硅的需求。可以這樣說,碳化硅不只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加速器,其潛力仍等待被開發。
從更長遠的方向上看,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被認為是中國超車的絕佳機會。國內的研發進程和海外相比,沒有太大的差距,而從應用端看,汽車產業的變革或許能夠創造出一個彎道超車的契機。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徐珊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523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