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綠色低碳及新能源產業合作交流會·加速碳中和,如何實現全產業鏈“綠能”圓桌對話在蘇州召開。圓桌由蓋世汽車CEO周曉鶯的主持,對話四位來自汽車產業鏈各領域的嘉賓們,各方就如何實現全產業鏈綠能展開了深入討論。
機遇與挑戰并存,雙碳目標對汽車行業的實質性影響
3060雙碳目標下,許多傳統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挑戰。如何化挑戰為機遇,推進減少碳排放的同時保證發展,是各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汽車作為產業最新技術的集成平臺,其產業鏈低碳脫碳的實現,將為各產業綠色轉型注入信心和動力。
企業所面臨最直接的挑戰就是生產方式的轉型。陶氏大中華區總裁朱成怡表示,為了實現企業的碳中和目標,陶氏將從能源、生產工藝和材料創新三方面推進,并通過企業的Mobility Science平臺,整合公司技術,打造可循環產品,加強與供應商和服務商的溝通,共同探討如何達到低碳目標和下一步發展方向。
合作是實現碳中和這一幾十年偉業的關鍵。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執行役常務中國區總裁郁國平也強調,除了企業本身在新技術和新材料做的減碳努力外,企業間的共同協作才是發展減碳事業最大的動力。要實現生產過程的碳中和,不僅需要個體企業的努力,更需要上下游企業合力,降低生產過程的碳排放。
從基礎材料供應商到主機廠,汽車產業呈現出一條“冗長”的支持鏈。頭部企業憑借積累的資本,尚且有能力進行轉型,但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減碳挑戰更大。一是碳中和人才和資金稀缺,二是投資到減碳設備的資金很難在短時間內回流。想要實現全產業鏈綠能,這些都是待解決的微觀問題。
但挑戰之中也蘊藏著機遇,當企業想進入國際市場,尤其是對出口產品要求相應的碳足跡明細的歐洲市場時,低碳產品具備更強的國際競爭力。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運營和供應鏈總監付垚在圓桌里提到,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企業如何在雙碳目標下將額外增加的成本轉化為企業的價值。
對此,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網絡與信息安全官胡建鈞表示,數字化是關鍵,綠色低碳必須建立在數字化上。一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動整個產業集群,跟著一起完成綠色低碳轉型,這就對企業間的分工協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過轉型數字化,企業對自身的碳足跡能有更明晰的認識,各企業也能更容易聯合起來。低碳本身也能成為一個產業,率先完成減碳目標的企業將有先發優勢,帶動其它產業鏈的綠色化。
對話嘉賓們多次提到,投資綠色屬于未來投資,企業領導人需具備戰略思維,低能耗設備取代高能耗設備帶來的收益遠大于眼前的利益,應該將減碳當作投資,而非消費。
政府領導監督定標準,上下溝通交流共努力
減碳、脫碳逐漸成為全球共識,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在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會議的最后,嘉賓們向生態伙伴們作出呼吁,上下游企業應加強聯系,達成減碳的共識。通過舉辦論壇、研討會等形式,促進行業內的交流與合作,分享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共同推動行業減碳工作的進展。
企業應該建立一個交流平臺,讓利益相關方能夠深入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痛點,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企業家應該認識到低碳減排的長期性,如果只著眼于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將會失去時代的機遇和競爭的優勢。只有整條產業鏈團結合作,才能增加投資者的信心,推動減碳工作的進展。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領導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再好的水手如果沒有船長的指揮,也難以形成合力駕駛帆船劈風斬浪。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應能相互有機結合,方便企業做長期戰略儲備,提高企業的投資意愿,也應考慮到中外法規的差異,降低企業出海的成本損失。
雙碳目標改變了汽車行業的游戲規則,但無論規則怎么變,公平都是首要原則。政府監管單位應提高綠色低碳領域的準入標準,同時發揮引領和監管的作用,確保數據披露的準確性,防止綠色低碳市場出現不正當競爭和虛假宣傳。
同時,政府和行業主管單位可以考慮通過獎勵和補貼等方式,激勵那些進行早期投資,打造國際競爭力的先行企業,對中小型企業的碳核查予以政策鼓勵,將產業低碳化過渡到低碳產業化,再逐步培育低碳產業化,從而形成一個新的行業。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忻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610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