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論壇以“新時代 新使命 新動能——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設置“1場閉門峰會+1個大會論壇+16個主題論壇+N場發布”共18場會議及若干發布、展示、推廣等活動,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發展共識,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汽車行業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6日下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三:芯路歷程、協同并進”上,愛芯元智汽車產品事業部總裁龔惠民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在中國汽車論壇這個平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們對當前市場的看法,以及我們愛芯元智在未來的規劃。我叫龔惠民,來自愛芯元智,主要負責當前的汽車芯片產品。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逐步成長為世界最大單一市場。這兩年,中國本土品牌得到了長足發展,如果大家有機會看過今年的上海車展,可以看到中國的汽車品牌,無論是智能化、電動化,還是舒適性、體驗性,都已經超越了同價格的外資汽車品牌。我看到一汽的車,當時非常驚訝,與我過去心目中的一汽已經非常不一樣了,紅旗品牌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ADAS的發展起到了很大助力。
市場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現象值得我們考慮。北美在法律法規上,相對于我們,更往前走了一步。我們更多地集中在傳統汽車零部件上,在智能化方面相對落后。上海市政府有提過指導意見,希望在2025年,國產裝配化率超過70%,但還只是引導意見。重型卡車、牽引車、大客車,已經要求大家裝配雙預警、AEB。在乘用車上,法規落實的進展相對更慢一些。可以預期,未來隨著乘用車的立法推進,對相關行業的指導和保駕護航,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大家可以感受到,近來車廠向整個行業傳遞了一種焦慮,就是降本增效。前幾年,很多車企做了硬件預埋,裝了非常多的傳感器,甚至多SOC架構的控制器。另一方面,這么強的智駕系統硬件,這么大成本花下去,似乎對銷量提升并沒有帶來增長。越復雜、越高階的駕駛,它的軟件復雜度、算法復雜度非常大,交付挑戰非常大。我們可以看到,由于軟件一直在發展,算法也在迭代,但個人用戶的體驗卻沒有跟成本相匹配。設想一下,大家自己去買一輛車,可能我花5000元,或者兩三萬,去裝配一個系統。由于系統復雜性高,很多車交付的時候大概率在6個月后,通過OTA給你推送一個最基本版本,可能一年半以后才有更多功能的OTA推送下去。作為消費者,就會去想這個問題,我現在買車變成買房一樣,像買了期貨。
現在車企逐步回歸理性,從原先的功能導向轉向體驗導向,從技術導向轉向用戶導向,這其實是思想理念的變化。并不斷傳導給Tier1,傳導給芯片企業,推出right product,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作為芯片企業,作為Tier2,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提供穩定可靠、可交付的產品,這對車企在短時間內推出車型SOP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今年的行業越來越內卷,整車廠從原先做中低端,逐步開始品牌向上。而原先做二十多萬車的汽車品牌,也開始考慮是不是應該品牌向下,發展更多的子品牌,去提升裝配率,去提升銷量,來均攤成本。在Tier1企業中,可以看到原先很多做L4的企業,面臨商業無法閉環、無法落地的情況,他開始向下探索,我怎樣做可量產的智駕系統交付。原先做L2商用車的Tier1企業,現在也開始進入乘用車,希望做L2級前視一體機,再向上做高速NOA,甚至考慮程序的NOA怎樣才能真正落地,有非常多的挑戰在里面。
對我們來說,關鍵的核心點體現在我怎么做差異化,這個差異化包括產品的差異化,包括方案的差異化,我們怎么做創新。綜合起來就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我怎么用同樣的成本去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我達到同樣的用戶體驗,怎么樣用更低的成本去達到。這對車企、Tier1、Tier2都是同樣的挑戰。前面華大的劉勁梅女士也提到,其實是聯動的概念,需要整個行業為它努力。
智能駕駛快速發展的時候,國家也提出很多法規的要求,需要做隱私保護、數據脫敏,我們需要做很多工作來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這也給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愛芯元智作為一家定位Tier2的芯片公司,希望能夠助推行業發展。從2019年到現在,我們已經走過了四年歷程。最早在AIOT行業發展,去年開始進入汽車行業,到現在已經累計出貨上億顆芯片,公司走過了從0-1的階段,現在走向從1-N的階段。希望通過我們的優勢,包括我們對成本的控制優勢、極致的功耗控制優勢、極致的圖像處理優勢等,給行業提供L0-L2級、L2+級以及L2++級等全系列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以及CMS、DMS等其他智能化方案。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車載行業的長期價值提供者,我們一直保持合作開放的態度,我們定位于Tier2,最終的客戶是車廠,中間還有Tier1,我們希望聯合行業內的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全方位的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
我們有非常極致的圖像處理能力,有業界transformer處理能力最強的芯片,這些技術能夠幫助我們給客戶提供有差異化的產品。同時,我們很看重技術降本,如果去看特斯拉,特斯拉在同樣的車價下,為什么能有更好的毛利率。除了它的供應鏈掌控能力,另一方面是通過技術來降低成本,所以它會有更好的毛利率,比如說它最先走向一體化壓鑄,這就是它引進的新技術。芯片行業也是一樣,我們怎么通過領先技術來降低系統整體的BOM。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更好的圖像處理技術,達到同樣的效果,我們可以用更加cost effective的模組來降低系統成本。
我們現在的年出貨量有數千萬顆(注:加上并購企業,能達到上億顆),所以我們對供應鏈有非常強的把控能力,我們是Foundry重點支持企業,我們有非常強的二供和三供能力。
我們致力于提供非常齊全的產品,來應對智能駕駛的需求。左下角是M55芯片,這款芯片已經量產上車,客戶的車已經在大規模銷售,這款芯片面向的是L2一體機、CMS、DMS等應用。M76產品是一顆非常強勁的產品,它提供非常強的NPU性能,能夠做到單芯片替代市面上已有的多芯片方案,針對高速NOA,常見的是雙TDA4等方案,我們的目標是用單芯片來替代市面上的多芯片方案,能夠達到極致的系統BOM成本,降低域控成本。M77產品面向城區NOA,我們希望率先實現熟路模式、通勤模式等等一系列城區智駕功能。這款芯片正在研發設計中,會在明年提供給客戶。現在有很多alpha customer非常感興趣,已經在工具鏈上進行前期驗證。針對高階智駕、艙泊一體、艙駕一體等SOC,我們也有相關產品在規劃中。
NPU其實是所有AI芯片的核心。我們的NPU有幾個特點,一個是大有非常高效、靈活的張量核。向量核對當前的BEV、transformer算法是非常重要的,跟傳統的CNN在內存讀取、數據處理上已經有不少變化。同時,我們的混合精度、對算子的廣泛支持、充分優化的pipeline和調度系統,確保了非常高的性能。右上角是76芯片的transformer性能,性能非常突出,用戶評測過程中對這個性能結果都非常震撼。傳統CNN的性能也表現得非常好。
從芯片走向系統,在上面加載軟件,它的粘合劑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工具鏈。要想把它打磨成熟是非常具有挑戰的過程。我們當初第一代芯片推出的時候,非常信心滿滿的走向客戶說:“請用我們的芯片,性能非常好”。但是說實話,當時的工具鏈慘不忍睹,被用戶按在地上摩擦。但是非常幸運的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我們的用戶給了我們很多容忍度,讓我們有機會一代又一代的打磨工具鏈。到今天,我們的工具鏈已經非常成熟,經過了非常多代的打磨。有時候客戶評價我們說,你們的工具鏈是我們看來業界最成熟、最好用的工具鏈之一。用戶拿到我們的芯片,幾分鐘內就可以重現benchmark,一小時內就可以復現。由于我們對算子的支持非常豐富,所以原有算法的修改非常少,移植起來非常快。
舉個例子,我們有一家車廠客戶今年年初定點開始做設計,今天他已經有數萬臺車在路上跑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從設計到開發、調優,非常快速,整體開發非常順暢。
介紹一下我們另外一項技術“AI ISP”,愛芯元智的“AI ISP”是業界唯一一家真正走向量產的“AI ISP”。如果大家有使用過榮耀magic4的手機,magic4至尊版手機用到了我們的“AI ISP”,用來改善夜間極致暗光下的拍攝效果。我們的技術是經過產業驗證的技術,今天我們把它引入到了車載領域。車上有幾個關鍵性場景需要做改善,一個就是常見的暗光場景,相對于我們的ADAS系統,攝像頭就是我們的眼睛,但是晚上暗光的場景下非常難看到。在寬動態、高對比度的場景,對一些關鍵場景進行增強,比如說對一些關鍵目標、車道線等等的識別,能起到重要作用。
給大家看幾張示例圖。這是隧道口的示例,如果做ADAS應該都知道,進出隧道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場景,光線極度變化,進隧道時,里面的車是一片黑,看不到。出隧道的時候,外面一片白。我們現在用了“AI ISP”技術以后,對外部車輛的車道線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我必須采用點剎這樣的方式降低速度,來讓sensor識別光線變化,會影響我們的舒適度,這是另外的場景,這基本上是全黑,完全沒有光線場景,只有少量的前車燈。
可以看到其實我們在“AI ISP”場景底下,對前方的目標檢測,尤其是前方道路邊緣存在行人時,是非常容易檢測到的。那為什么可以做到這樣呢?我們其實采用數據驅動辦法。
我們通過AI來學習傳感器特性,學習sensor的特性,提升信噪比。這樣可以做很好的技術增強,來識別關鍵的目標。
這是CMS方案。晚上開車時,如果后方有人開了遠光燈,其實非常影響我們的視覺。在晚上的場景下需要做強光抑制,對關鍵的車道線做識別,其實這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在駕駛過程中,在一些不是那么好的路面上,會產生非常強的顛簸,這對于圖像顯示、視覺感知會有些影響。在CMS電子后視鏡上使用防抖算法后,會對抖動路段的顯示,產生非常大的提升。
M55產品,有很多客戶用它量產了,可以實現1V1R系統。還有很多客戶嘗試走向單V系統,可以把1V1R的BOM成本從千元降低到數百元,節省了前向的毫米波雷達。
行泊一體方面,M76是單芯片的全時行泊一體,不需要做分時,也不需要有多顆SOC芯片。因為多顆芯片必然帶來成本上升、開發復雜度上升等問題。M77會在明年推向市場,它可以支持傳統的11V,我們在這顆芯片上做了其他增強,包括對超級魚眼的支持,對更高像素攝像頭的支持。我們在這顆芯片里會加入4D radar的支持,幫助優化復雜智駕系統的成本。
我們其實是定位于傳統Tier2的一家企業,有非常開放的心態,所以我們會提供給客戶工具鏈、芯片,參考設計、參考算法,讓Tier1快速導入量產,讓他們能實現他們差異化的產品,給車廠創造有極致駕乘體驗的車型,做到產業鏈的合作與共贏。
最后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們當前的商業落地進展。愛芯元智加入車載行業相對來說時間不長,去年才開始車載業務,但是總體的商業進展還是比較快的。用一句話來說叫做“亮相即量產”,我們的芯片已經在兩款乘用車上量產,已經有數萬臺車在路上跑了。今年陸續還會有多個定點車型。同事,客戶對我們的產品也非常認可,主要是因為我們能夠在每個細分行業帶來最強性能、同時又有極致性價比的SOC。
我今天的匯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623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