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慘劇,業績滑坡,根源都是雷克薩斯的傲慢。
一周年之前的7月28日,那場悲劇,迄今還是沒有下文。
原本,“百萬元加價天花板”雷克薩斯LM,“車門碰撞后打不開”,聽上去是個黑色幽默。只是落在現實中,卻成為廣西貴港柳北高速上的人間慘禍:撞車起火,車門閉鎖,乘員無法逃脫,救援者用盡一切辦法,眼睜睜看著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烈焰中被吞噬。
慘叫與哭號,撕裂著所有看過現場視頻的觀眾心靈。
一年前,我們是驚愕:“兩三百萬的車,只因一個愚蠢的缺陷,釀成慘痛悲劇”。一年后,我們是出離憤怒:一家高端品牌,號稱用戶幸福哲學理念,在第二大市場,對待自己闖下的滔天大禍,毫無下文和行動,居然能如此麻木不仁和鬼祟陰惻?
沒有下文的下文,就是市場的反饋。
銷量連續滑坡,加價紅利崩塌,拱手交出進口車銷量桂冠。然而這只是市場側被動的反應與行業規律的撻伐,從雷克薩斯角度而言,這一年以來,它欠了三個交代。
對受害者和群眾的交代
如果不是雷克薩斯連道歉都沒有一聲,那么,沒有人愿意用電影鏡頭式的記敘手法,再去回顧那一幕。
2022年7月28日中午12時許,G7212泉南高速12支線北海往柳州方向143km+200m處,一輛桂A號牌雷克薩斯LM,撞上道路中間波形護欄、限高架水泥墩。
事故車輛車頭處嚴重受損,前方冒出濃煙,有著火跡象,但全車車門均閉鎖,鑰匙也無法打開,車內3人被困。多名路過車輛司機均停車救援,多次嘗試之后,救出駕駛員和副駕駛乘員。
12時51分,八塘消防站到達現場,組織滅火,并救出后排乘員,但該人已無生命體征。
13時許,事故處置完。最終事故以車輛焚毀、一死兩傷收場。
回顧巔峰時期的雷克薩斯LM價格,加價幅度為90萬-150萬,落地價格達到了240萬-320萬,頂配甚至可能達到400萬元;再看看關聯到致死的車門設計缺陷,豈是一個“匪夷所思”能形容?
倘若不是這場車禍,雷克薩斯LM的車型說明書不會如此廣為流傳。
何止百萬人看過說明書里關于車門解鎖機制的段落:“如果SRS空氣囊展開,所有車門都將解鎖”、“如果車輛遭受強烈撞擊,所有車門解鎖。但是,根據撞擊的力度或事故的類型,該系統可能不工作?!?/p>
根據視頻和事故記錄,當時車輛所有氣囊均已展開,離奇的是,車門并未解鎖,顯然這套系統并沒有正常工作。
然而,沒有一個人向《汽車公社》反饋稱,看過雷克薩斯方面公開為這場致死車禍道歉,也沒有解釋什么樣的技術故障導致氣囊展開卻未解鎖車門。
世界上不存在從來沒有犯錯的個人與組織。只是對待錯誤的態度,決定了足跡的后續走向。企業層面,有蘋果為“電池門”道歉挽留用戶;政治層面,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甚至雷克薩斯母公司豐田汽車,也曾有前社長豐田章男為“剎車門”低頭致歉。
歉疚的姿態,不能取代實踐的整改,但如果連這一步都沒有,談何洗心?以何革面?
對雷克薩斯粉絲的交代
“我不知道雷克薩斯到底怎么了,”廣東好友小林這樣對我慨嘆,他一直是雷克薩斯的擁躉,但如今已經有些“愛不動了”。
他并不是個例,市場已經用剛性數字來說話。
根據《汽車公社》獲得的上險數,2023年上半年,雷克薩斯國內銷量為70,545輛,同比跌幅接近兩成,單月銷量從巔峰時期的近2萬輛,銳減為1萬輛出頭,部分月份甚至跌破萬輛。
要知道,2022年上半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已經跌去29.5%,為86,750輛。若是當時可以用“疫情”來解釋,那么2023年的雷克薩斯在低基數之上連續滑坡,“去年同比下跌三成之后,今年又同比下跌兩成”,則是真正的“不再好賣”。
對小林這樣的忠實粉絲來說,除了銷量數據和“賣不動”口碑影響他們對雷克薩斯的信心之外,衰落還體現在價格和保值率。
今年6月底,《汽車公社》記者赴華南市場進行終端調研。自然,華南市場素來是日系車的重鎮和福地,尤其對雷克薩斯而言,不少潮汕富庶家庭對其推崇有加。然而令記者驚訝的是,雷克薩斯真的開始在終端打折,而且力度超乎想象。
原本我們只是了解到,雷克薩斯ES從“加價數萬”轉為“不再加價,甚至有上萬優惠”,但從未想過折扣力度已經讓價格堅定程度泯然眾車。
“現在最暢銷的ES200都能優惠5、6萬,落地價只要26萬多”,雷克薩斯店內銷售坦陳,“去年這個時候,深圳這里ES的價格還保持得很好,大幅降價促銷根本是不可能的。”
至于電動化轉型步伐遲緩帶來的“不夠潮流/印象老派”,銷售體系長期“躺著賺錢”導致終端服務積極性出現惰怠,雖然看起來是行業產經視角的變化,卻如同雷克薩斯粉絲信仰的“堤上蟻穴”。
“我相信我應該不會遇到貴港LM那種極端事情,”小林談起雷克薩斯,頗像在談起曾經感情熾烈卻分道揚鑣于無奈的前女友,“但是以前那種很喜歡的單純感受,正在一點一點流失。廠家怕賣不動了,但鐵粉很怕有一天愛不動了?!?/p>
比“愛而不得”更可怕的,是“愛而不能”。
對豐田哲學理念的交代
盡管更多的時候,雷克薩斯在傳播層面獨立于豐田以顯示其高端性,但雷克薩斯的成功,本質上受益于豐田。
這里并不只是說,雷克薩斯最初淵源,是以美國市場的豐田品牌大型車作為產品基礎,衍生進化而來,面向喜愛大車的美國市場,后來進入同樣推崇大車的中國市場;也不只是說,雷克薩斯分享了豐田的技術,例如ES采用了TNGA架構下的GA-K平臺,于是亞洲龍被稱為“豐田版ES”。
更重要的,是雷克薩斯的品牌力與口碑,建立在豐田的哲學體系之上。
對雷克薩斯的長短板進行解構,真正能夠讓其在巔峰年代傲視豪華汽車品牌群雄的,不在于動力,不在于操控,不在于越野,不在于設計,而是在于低故障率、高質量,重視用戶服務,以及“YET兼得”的平衡理念。
那么再深一步探究,這些優勢都是來自豐田的企業哲學。
高質量不只是雷克薩斯的專利,在J.D.Power的IQS/VDS質量榜單或者《消費者報告》排名里,雷克薩斯和豐田都是高居前列,在豐田車主中甚至有“開不壞的豐田”口碑。這背后就是豐田體系對精益、極致的追求。重視用戶服務,來自豐田的“以人為本,量產幸?!崩砟?。而兼得更是豐田“水桶車”均衡、中庸思想的貫徹。
豐田不僅是日本所有行業公司匯總的企業領袖,也是當前全球銷量第一的汽車公司集團,其派生自日本最優秀經營者大獎得主塚越寬理念的“年輪經營”,更是成為日本思想文化的代表典范。也正是九十年的耕耘,才給后來豐田、雷克薩斯品牌的風生水起奠定基礎。
想必不少受眾心生疑問:雷克薩斯在中國又帶給了豐田怎樣的回饋?
業績層面,2021年的22.7萬輛銷量成為雷克薩斯最耀眼的成績單,但此后則是一路滑坡。今年上半年,雷克薩斯長期把守的中國市場進口車品牌銷量冠軍頭銜,拱手讓給奔馳。
口碑層面,LM起火致死事件,雷克薩斯中國的不作為,加上副總經理陳忱陷入“舉報門”,以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023年5月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里,雷克薩斯以2.5個百分點跌幅創最大滑坡,這些都足以讓雷克薩斯全球和整個豐田體系為之蒙羞。
技術層面,作為豐田內部先進技術的率先嘗試者,雷克薩斯在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上進展緩慢,國內配套的傳播也裹足不前。
“其實,雷克薩斯這樣折騰,最對不起的是努力的豐田啊。”有朋友這樣感慨。長期“躺贏”,自然讓雷克薩斯中國的體系,被傲慢和懈怠情緒所充斥,失去了對豐田苦心經營的尊重。
我們在追索雷克薩斯“欠債”的同時,恰恰不能忽略一海之隔的豐田總部,或許豐田如同一位滿眼期待轉為無奈的年邁父親,看著不肖子弟漸漸偏離正道。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左傳》在兩千年前就警示過,興替無常,盛衰迅疾。只是一切起落,都有因果。雷克薩斯在中國的后路如何,還請先從補足三個交代開始!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石劼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736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