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2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蘇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3汽車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于蘇州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裝備夯實根基?技術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政府領導、行業院士、企業高層、技術專家,圍繞新技術、新裝備、新生態展開深入研討,以推動技術及產業發展,夯實質量強國之基,服務汽車強國戰略。
其中,在8月22日舉辦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專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創始人及輪值主席陳清泉發表了核心為《創新驅動——新能源汽車新屬性、電驅動和芯片創新》的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很高興又來到美麗的蘇州,今天分享的題目是《創新驅動——新能源汽車新屬性、電驅動和芯片創新》,主要講四個方面:一是工程哲學與數字經濟;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的深度融合;三是汽車革命、智能網聯汽車與標準化挑戰;四是四網四流融合。
一、準確把握工程哲學,迎接數字經濟新時代
回顧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人類社會已經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經濟,今天又走向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時代,人文世界、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將進一步融合,高質量融合的核心是創新,創新的三大要素則是唯一性、顛覆性、天賦性。創新后就要加快推動產業革命,其中工程理念也即工程哲學最為重要,工程哲學的要點是目標、思想、執行等6個,把握好這里面的邏輯關系和要點,才能真正在數字經濟時代站穩腳跟。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智造將會互促互進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的深度融合非常重要,智能制造是一個大概念,是不斷演進的大系統,貫穿在產品、制造、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簡而言之,傳統制造只是物理系統,而智能制造是物理系統、信息系統和人文系統的深度融合,并且需要充分利用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基礎設施深度改造,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先進智造的互促互進。
三、加強國際對話合作,匹配產業革命形勢與地位
汽車革命的第一階段是電動化,現在要進入第二階段: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第一階段的核心技術是車體的輕量化、高性能動力組成一體化,高性能的電池安全包,進入第二階段的核心技術就變成半導體、汽車芯片和操作系統。
電動化方面,動力總成正從原來的分體式走向三合一、多合一,通過多合一,成本下降,性能提高,體積減少,性能改善,然后電池材料在不斷改進,正極材料走向無鈷多鎳,負極材料走向合金技術。
半導體、芯片和操作系統方面,一是傳統的IGBT和碳化硅各有優勢,不同的逆變器將用在不同車型;二是國產車規芯片快速發展,二三十個芯片實現了國產和量產,未來汽車芯片和國產芯片的應用規模都將同步提升;三是操作系統,智能網聯汽車本身也是計算機和分布式能源,未來汽車生態鏈將變成人、車、路、網、云的融合,操作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但我不太認同軟件決定一切,而應該是軟件創造價值。
因此,智能電動汽車將不再是傳統的機械產業,它是機械、電子、傳感器、芯片、軟件等產業的總和,是跨學科的,跨行業的融合,標志著從智能汽車到車聯網,從車聯網到智慧交通,從智慧交通到智慧城市,從智慧城市到智慧社會的升級,也對應著人文世界、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
這種跨界融合對于標準的挑戰非常之大,因此我呼吁加快我們的標準化工作,因為標準化可以促進快速生產、成本降低、行業高質量發展,另外,通過標準化可以建立對材料、產品和生產過程的共識。這里面,我們需要盡快跟國際標準機構進行對話合作,因為我們的標準地位與產業地位已經呈現出較大的落差,這就要求我們要強化對技術和標準研究創新,加快制定統一標準,并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
四、四網四流大融合,六“眼”觀念謀創新
當前,世界正在迎來第五次工業革命,人類將面臨一場能源革命,我認為“四網四流” (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人文網,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價值流)融合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到第五次工業革命中能源革命挑戰的關鍵。“四網四流”融合的核心就是人、機、物,人文世界、信息世界、物理世界的融合,物理世界要能從數據變信息、把信息變知識、從知識變智能,產生了智能就能把無序的系統變成有序的系統,比如可以做智慧能源,智慧能源就是把被廢棄的能源變成有用的能源,并且促進碳中和。
所以我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我們創新時需要有六個眼睛:
第一,要把眼睛放在前瞻性,今天我們已經進入數字經濟,特別是要有前瞻性,要能夠指引道路。
第二,要把眼睛放在后面,要吸取以前的歷史教訓。
第三,把眼睛放在上面,一定要有全局的思維。
第四,眼睛要放在腳底下,要落地。
第五,把眼睛放在右邊,看看歐洲跟美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歐洲發生,工業革命也是在歐洲發生,文藝復興也是在歐洲,他們沉淀了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鑒。
第六,把眼睛放在左邊,看看日韓,很多創新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0897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