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然成為過去時,2024年會變得更好嗎?
文章開篇,拋出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關于答案,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最終給出的反饋必然會有所差異。
作為一名汽車從業者,更想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
的確,隨著電動化轉型浪潮的愈演愈烈,中國車市徹底迎來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局,各個細分板塊的秩序都在重塑。“舊王落幕,新王登基”的橋段,正在不斷的上演。
結合整個大盤的銷量走勢,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的上攻,好似一片欣欣向榮。
但望向更深處,背后的荊棘與苦楚,或許只有親歷者明白。在此過程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還在變得更加深刻。
而接下來的篇幅,將會聚焦一群總是占據頭版頭條的家伙——新勢力造車。2月首日,按照既定規律,大家再次紛紛公布了新年第一份終端成績單。
僅從結果來看,好似并沒有什么所謂的“開門紅”。
在小心謹慎中前行
一大早,嵐圖成為了第一家公布交付量的新勢力造車,7,041輛的單月表現老實說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同比漲幅達到355%。不可否認,在發力插混技術路線后,嵐圖算是找到了立足之本。
第二家公布的哪吒,1月全系交付新車10,032輛,其中海外銷量達到2,821輛。今年,擺在它面前最大的考題,無疑是怎樣在提升產品競爭力與保持性價比之間平衡。
反觀極氪,在打出007這張非常驚艷的“底牌”后,其1月交付新車12,537輛,同比增長302%。今年,在補齊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后,極氪要做的就是減少不必要的內耗,拼盡全力的賣車。
無獨有偶, 零跑C10的亮相同樣超出預期,預定已經超過23,500輛,而1月零跑交付新車達到12,277輛。不過,怎樣解決前者與C11之間的左右手互搏,正在變得愈發突出與刻不容緩。
相比之下,縈繞在整個新勢力造車中的重要看點,一定是2024年理想與問界之間的“兩強爭霸”。剛剛過去的1月,首次交鋒前者共交付新車31,165輛,后者共交付新車32973輛。
最終,問界實現了險勝。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理想L系列完成煥新,問界M系列繼續爬產,兩家“領跑者”之間的火藥味,將會更加溢出屏幕,并且還會從插混板塊一直延續到純電板塊。
至于小鵬,1月共交付新車8,250輛,同比實現58%的增長。元旦上市的小鵬X9,首月交付更是達2,478輛。不過,今年擺在這家新勢力造車面前的壓力只增不減,身處20-30萬元的價格帶,注定會陷入一場惡斗。
與之類似,蔚來的處境同樣不是太過樂觀,1月交付量為10,055輛。今年,NT2平臺8款產品如何守住基盤,“子品牌”如何一舉脫穎而出,都需要這家新勢力造車去好好回答。
當然,對于所有新勢力造車,都需要在小型謹慎中前行。因為稍有不慎,便會有墜落深淵的可能。
需要警惕的幾點危機
分別聊過了各家新勢力造車的1月交付量,以及它們各自的處境。本段開篇,更想說:“結合目前今天文章主角們拋出的2024年銷量目標,可以說都做好了大干一場的準備。”
譬如,理想將要沖擊80萬輛;問界將要沖擊60萬輛;哪吒將要沖擊30萬輛;小鵬將要沖擊28萬輛;極氪將要沖擊23萬輛;蔚來將要沖擊23萬輛;嵐圖將要沖擊10萬輛……
即便參考2023年,到最后又只有少數品牌能夠觸及與完成,可在起跑階段就失去信心,絕對萬萬不可取,也是兵家之大忌。
當然,站在理性旁觀者的角度,站在剛剛開年的節點,必須拋出大家需要警惕的幾點危機。
其一,老生常談的價格戰。
實際上,早在之前的文章《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血色2023》中已經做出預測,2024年價格戰只會打的越來越兇。
眼下,拼的就是誰手中握有的糧草更多,誰的家底更厚,誰的執行能力更強,能夠抵擋住一波又一波的消耗,直到風平浪靜的那天。
也正因如此,對于本就起步較晚的新勢力造車來說,絕不算是什么好消息。面對價格戰,大家千萬要量力而行,如果一味頭鐵的被迫割肉,必定會遭到非常嚴重的反噬。
其二,純電需求不容樂觀。
試問,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大賣最根本的誘因是什么?在我看來,穩中有升的純電部分無疑充當著根基的作用,而插混部分的徹底爆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助燃劑”。
到了2024年,總感覺類似的趨勢還會延續。
略顯悲觀的講,30萬元以上的純電市場終端需求或將遇冷,30萬元以下純電市場的競爭將陷入到刺刀見紅的階段,想要謀求份額誰都得脫一層皮。
反觀插混市場,各個價位區間都將會迎來更大的綻放。
而對于那些單純押注純電技術路線的新勢力造車來說,同樣算不上什么好消息。直面大小本就有限的“蛋糕”,試圖分羹的難度還在增加。
其三,合資車企不是病貓。
過去,總相信一種說法,“如今的中國車市,在這波槍林彈雨中,合資車企最先倒下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意大利系,之后便是堅持性價比路線的韓系、美系,接下來主打經濟低耗的日系會遇到大麻煩,德系因為BBA與大眾的存在,則是血量最厚的存在,可仍遠不復當年之勇。”
但最近,在走訪終端的過程中發現,某些合資車企的處境雖然不再像曾經那般躺著賺錢,但當大家紛紛放低身段過后,依舊有著較強的競爭力。
就拿BBA為例,打折促銷賣新能源車它們還虧得起,放棄溢價賣燃油車它們賺的盆滿缽滿。相互補充之下,位于中國車市哪是什么病貓?
反觀新勢力造車,一方面需要應對類似特斯拉、比亞迪般“大魔王”的瘋狂擠壓,另一方面合資車企也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顛覆。
糟糕,利空再次襲來。
寫到這里,文章漸漸臨近尾聲,借用李斌在不久前發給全體員工內部信中的一段話:“我們會面對能力更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對越來越多的優秀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價格戰,面臨更加復雜的輿論氛圍,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宏觀環境。每一位同事都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放棄幻想,直面挑戰。”
是的,對于所有新勢力造車來說,2024就是事關生死存亡的一年,“沒有歲月靜好,只有奪命泥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1856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