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總有人陷入“倒春寒”。
當各家大小公司從春節長假氛圍中走出,宣告“開工大吉”時,高合汽車卻被傳出,在內部大會中宣布停工停產半年。
隨之而來的,是高合汽車員工的工資大打折扣。內部爆料顯示,3月之后高合員工甚至只能領到上海兩千多元的最低標準基本生活費。
還有自媒體干脆爆料稱“某門廠高端新勢力開工第一天宣布公司解散了。”將“門廠”和“高端新勢力”兩個關鍵詞重疊,除了以“六扇門”出名的高合,基本上沒有別的選項。
在網絡爆料之后,高合公關部門又開始聲嘶力竭宣稱“停工和降薪均不屬實”,一如一個多月前,高合公關竭力刪除網絡上有關“高合裁員”和“拖欠供應商貨款”的稿件。
然而,撲殺負面消息不等于能夠挽救公司命運。
威馬和沈暉也曾經反復強調“沒有破產”、“沒有跑到美國”。所以我們可以這么理解:“下一個威馬”的軌跡,眼見得高合難以躲避。
薪資:只剩低保
·1月底工資2月底發;
·2.2~2.18全額工資,發放日期待定;
·2.18~3.18全額工資70%;
·3.18~基本生活費,上海統一標準,2,690。
一張右上角帶高合logo的群聊截圖,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最有震撼力的,莫過于2,690元的數字,與華人運通/高合成立之初,高薪聘用員工形成鮮明反差,還有最后那句揭露本質的話“賬上一點錢沒有”。
高合內部群情沸騰,員工議論紛紛:
“原本在2月9號前應該發的1月份的社保、公積金到現在還沒發。”
“2月底能發得的出1月份的工資嗎?”
“這個基本工資又能發多久?”
窮途末路的氣息,其實春節前就已在公司里彌漫。
2月7日,高合汽車召開了員工代表大會,宣布1月份工資延遲至月底發放、取消年終獎、鼓勵員工自謀生路。一邊是理想汽車被曝“發8個月年終獎”,一邊是高合汽車“取消年終獎”,同行的襯托,更顯出高合汽車境遇之窘迫。
那時高合汽車的部分員工就預感到公司可能要停擺了。
“公司連電腦都不讓帶回家,美其名要盤點。”沒電腦就沒法辦公,而以往高合汽車“工程部門即使放假了,也得時刻準備對接處理市場質量問題,在家也得聯系供應商跟進度”,除此之外,“分析、報告都沒法寫了,‘夜總會’也沒法開了”。
當時有網友表認為,高合汽車這一系列操作“像極了愛馳汽車”。春節過后,一語不幸成讖。
其實,汽車公社在2024年初就曾經去高合總部調研和訪問基層員工,得出的信息是:
·高合當時就已經在開掉外包員工以降本求生;
·元旦假期第一天晚上高合汽車在飛書發公告,宣布取消員工的餐補、交通補貼、公司班車等福利;
·高合總部樓下便利店老板和網約車司機都聽說了高合的頹勢,便利店不再敢賒賬給高合員工,怕公司無法支付,網約車司機被告知打車費無法報銷。
更致命的是,高合拖欠供應商貨款兩千萬元(未確定是一家還是所有供應商),部分供應商叫停高合項目,導致高合內部代號AN1的入門車陷入停頓。于是,偌大高合,竟陷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
部門:只剩服務
一家汽車公司,應該用什么節奏退場?
按照職能部門,先是新車研發和生產終止,因此工廠流水線工人和研發工程師被裁員,然后是銷售部門等,再是清算的財務等部門,由于車主用戶還不會立馬報廢車輛,因而需要保留最久的,自然是用戶服務部門。
無論是經營不善破產,還是海外品牌退出中國,大體上都遵循這個節奏。比如歐寶退出中國市場,最不省心的就是“用戶維修保養服務還需要維持數年”。
當這個節奏與高合部門“截肢”傳聞對上,“大勢已去”的既視感躍然紙上。
據部分自稱是高合汽車員工的網友透露,除了停工降薪,高合汽車今后或將“砍掉生產、質量、工程、SQ這些部門,只保留用戶服務部門”。
“真不如去年被裁掉呢,至少還能拿到賠償。”一句黑色幽默摻雜苦澀的話,道出了多少高合底層員工的心聲——靴子遲遲不能落下,最是心靈上的折磨。
但高合汽車大概率不會通過裁員的方式“瘦身”。“因為公司現在根本拿不出裁員賠償”,知情人透露。
畢竟“公司老員工還是挺多的,隨便賠償都是三四個月工資,現在1月份的工資都不知道月底能不能發,哪有錢賠償?除非等以后破產清算了,變賣資產賠償。但現在還沒到那一地步,只能熬,看誰先撐不住自己走人,公司正好省一大筆錢。”
“因為公司沒錢,所以不會正式裁員”。這個反轉則將黑色幽默變成了地獄笑話。
據悉,目前高合汽車的辭職審批流程異常精簡,“只要提辭職,HR秒批”。當然,即使員工不愿主動請辭,高合方面也有既裁了人又不必花錢的方式。
由于高合汽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強制要求打卡”,所以員工“會因為各種原因,雖然在崗,但是沒有打卡記錄”。當公司遭遇財務危機時,HR便以遲到曠工為由“合理”無償裁員。
有網友稱“去年年底就是這樣子裁了好多人”,“外出拍攝說你曠工,加班說你效率低公司沒讓你加班,不打卡說你遲到”。
昔日意氣風發的高合,何以至如今枯竭的地步?
汽車公社不是沒有聽到高合官方的“辟謠”,但是只有一句話“停工和降薪均不屬實”,單薄、蒼白、無力。
反過來,除了各路知情人士,高合員工、經銷店等渠道,已經向汽車公社和各路媒體透露,確實將停工,降薪也在推進中。甚至還有相關人員給出“辟謠”的原因——地方政府股東不希望公開停工,而這家股東,被指是青島。
至此,汽車公社將高合新一輪消息的正反兩方均陳列給讀者:一邊是高合內部員工,包括維權者和觀望者,以及知情人士,給出詳細的停工、降薪數字,甚至辟謠動機,一邊是高合官方的單薄“澄清”。讀者可以自行鑒別取信。
惡性循環,三尺之寒
平心而論,汽車公社在不少調研和信息采集中,發現用戶和路人都對高合產品給出正面評價,“車還是不錯的”,“產品看著還可以”。
從華人運通成立,到 高合Hiphi X在鹽城工廠下線,汽車公社一路都目睹著高合的成長,記者也曾親身站在悅達起亞一廠翻新的高合工廠車間內,聽著丁磊豪情滿懷講述Hiphi X的黑科技與造車壯志,也曾感慨“連墨斐這樣的車界老炮兒都被高合請出山”。
那么如此兵強馬壯的高合汽車,如何沉淪到如今地步?
這是由于,汽車事業并非單塊長板可以支撐起來,尤其是大環境壓力倍增的當下。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合汽車的困窘亦非一日。
按照杰蘭路整理2月7日所謂高合員工大會信息,其實高合已經在渠道和銷售培訓方面,早早暴露出垮臺跡象。
2022年,高合汽車尚能吸引到一批優質客戶,某直營店店長透露,當時他所在門店的平均成交價格在70多萬,說明用戶對高合的服務、理念較為認可。但Hiphi Z開始,頹勢就顯露出來了。
Hiphi Z上市后,產品專家沒有受過培訓,自然無法高效實現用戶轉化,加上門店遲遲沒有展車,交付周期長,損失了相當一部分用戶。
產品規劃方面,高合也未能契合中國市場的節奏。雖然Hiphi X率先沖擊了客群的認知,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后續走量車型未能跟上。Hiphi Z產品與渠道的配合脫節。而價格下沉的Hiphi Y也沒有取得如期收效。
按照汽車公社整理高合上險數,2022年高合上險數4,495輛,2023年為7,884輛。其中,2022年主要是Hiphi X貢獻,但到2023年則一蹶不振,Hiphi Z也只有2,336輛,更多還是依靠Hiphi Y走量。
只不過,價格降低一半的Hiphi Y,全年銷量也未能突破5千輛。一年4千多輛的銷售成績,放在60萬元以上的Hiphi X身上,還能說情有可原,放在30多萬元的Hiphi Y身上,那就不值一提了。
其他產品的跟進與打合也貢獻甚微。例如HiPhi A跑車,定位高端,價格高昂,原本用于提振品牌,但幾乎沒有什么聲量;比Hiphi Y價格更下沉的AN1入門車,原本應該能夠幫助高合上規模、降成本,但卻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而陷入停頓。
“沒錢就開發不了新車,沒新車就沒法賣錢扭虧”。
高合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不能說和戰略判斷失誤、深耕中國市場不足沒有關系。
愛馳和威馬的倒下,似乎并沒有給高合帶來足夠多的提醒。那么當這一次輪到高合走向深淵,剩下一眾陷入困頓的非頭部新勢力,誰在驚恐,誰在思變,誰又在萬劫不復的道路上蒙眼狂奔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1957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