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位于山東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園的濰坊瑞馳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傳出一則消息,由該公司設計、生產的400臺”中航藍速”新能源汽車圓滿下線,交付銷售。
與中航集團這樣的央企大批量合作意味著瑞馳公司步入了國內先進的代工行列,標志著經歷了前幾年的大興土木、招兵買馬等前期工作后進入快速成長期。同時作者采訪發現,贏得市場份額是其一,相比于同行,瑞馳公司重視全流程的汽車科技研發服務能力,以自主創新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為永續發展注入動力,新能源汽車”濱海智造”異軍突起,驚艷亮相。
現場:產品批量生產成常態
”目前我們最大的客戶是中航科技集團,8月份的訂單是400臺,9月份是800臺,10月份1000臺。”9月14日,濰坊瑞馳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偌大的總裝車間內一派忙碌。公司董事總裁張金磊博士指著一排剛下線的”中航藍速”電動汽車跟作者娓娓道來。
用”緊鑼密鼓”形容瑞馳公司這幾年的成長是比較合適的。2011年初動工興建,歷經基礎設施建設、設備安裝調試、人才招聘及培訓等一系列前奏后,今年初迎來了首臺汽車下線和與中航集團簽約合作這樣的小高潮。據介紹,開始的時候公司接到的訂單較少,數量不多,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公司在市場上影響力的提升,訂單呈增長趨勢,客戶轉向高端,除中航集團外,他們還與北汽、東風及濰坊比德文科技公司結成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企業都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品牌優勢。
訂單接踵而至,產品批量下線成常態。逐漸長大的瑞馳公司開始收獲豐收之果,”巧婦”再不為無米之炊犯愁。張金磊博士稱:”制造業追求以量取勝,有了量這個基礎才能算計利潤,如果開足馬力的話,公司的年生產能力達到10萬臺沒問題,今后要開發培育更多的客戶資源,進一步改善企業生存環境。”
聚焦:制造與”智造”疊加顯優勢
代工,顧名思義,代為生產,如同”富士康現象”一樣,代工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有的廠家掌握車型的品牌、設計和知識產權,與末端的生產廠家結成合作,強強聯合,降低成本。有的代工企業不滿足于扮演從屬的角色,轉向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在這方面,瑞馳公司先聲奪人。
據介紹,作為代工企業,同等條件下要看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勁。瑞馳不但擁有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和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而且能向合作伙伴提供從創意草圖到外形、動力系統、技術核心等全流程的服務,這是參與競爭的”殺手锏”和硬實力。瑞馳立足于”新能源汽車專家”的定位,重視科技創新,依靠自有的研發力量和聘請業內知名專家加盟,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著力完善產學研體系,公司先后獲得”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山東省小型純電動汽車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以及各種發明創造19項專利。如此,既賣體力又賣智力、賣產權,在市場上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定價權。據悉,此次中航集團與瑞馳公司的大批量合作,就是看中了他們的綜合實力。
期冀:”未來城”建設顯風流
今年以來,順應突破濱海的潮流,該區確立了建設”未來城”的宏偉藍圖。對于這個美好遠景,瑞馳人也充滿了期冀和暢想。采訪中,張金磊博士將自己手機里存儲的一張照片給作者看,照片的上部是一幅光伏充電板,支撐充電板的是一個充電樁,充電樁四周,是一輛輛正在充電的新能源汽車。這樣的場景,在發達國家和國內新能源汽車起步早的地區并不鮮見,在濱海乃至濰坊,卻還是空白。這就是張金磊博士暢想中的”未來城”應有的風景。
”未來,一定是產業更高新、城市更生態、環境更優美,所以新能源汽車是不能缺席的!”張金磊博士這樣理解”未來城”。他認為,從戰略層面上看,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區域產業升級的重要標志,從實際應用看,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社會的發展趨勢,亦是有車族的新寵。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01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