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看老黃歷,按黃歷上的說法,昨天3月6日很適合“結交良緣”,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天的車企活動高達上10場。
最有趣的是兩家日系廠商:一向墨守成規的東風日產居然在探陸上推出了智駕版,而第 9 代凱美瑞更是在智駕和座艙上開始加速追趕新勢力。
看起來,在智能化方面反應遲緩的日系廠商,終于也要開始發力了?
藏貓膩的“智駕版”
首先來看東風日產探陸,一共發布了 5 個版本,其中【四驅智駕版七座】、【四驅智駕版六座】和【四驅智尊版六座】搭載了“ProPILOT 超智駕”輔助駕駛系統。
就目前而言,敢于在車型命名中加入“智駕版”三個字的,大概只有國產新勢力那幾家,功能體驗上也都在向L3靠攏,那日產探陸這個智駕版,究竟是跟風營銷還是確有實力?我們目前只能紙上談兵,先聊聊配置。
首先來看硬件,對比普通版本,日產探陸智駕版多了 5 個毫米波雷達,車外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的數量也有所增加,至于芯片、域控制器等方面,目前還沒有信息。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朋友覺得這硬件規格一般,那么這些傳感器能實現哪些功能?
具體來說,探陸三款智駕版車型的代表性智駕功能如下:
ICC智能自適應巡航(帶方向盤快捷鍵)、CYCLIST兩輪車目標識別、ILI車道偏離修正、LDW車道偏離預警、BSW變道盲區預警、IDA駕駛疲勞預警、IEB預碰撞智能剎車、IFCW超視距碰撞預警、TSR交通標志識別系統。
可以發現,主要是識別、預警、修正和自適應巡航等,在評級上相當于 L2 級,當然,以上功能肯定不包括當下前沿的高速或城區領航(NOA)。
與第一梯隊的智駕版車型對比,日產探陸的差距在哪里呢?
從價格上來看,日產探陸智駕版的售價為 25.48~27.48 萬元,正好可以和智駕標桿問界 M5 形成對位。
問界 M5 智駕版大家很熟悉,以“全國都能開”的領航功能聞名,其所依賴的關鍵感知設備是激光雷達,這也是實現領航功能的基礎,從評級上來看無限接近于 L3 了。
而問界 M5 非智駕版車型,則是標配了車道保持、車道居中、疲勞監測、道路標識識別、自適應巡航等功能,屬于 L2 級別,和日產探陸智駕版對比下來,在實際的功能體驗上差不了多少。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處在智駕前沿的新勢力車企,和剛剛涉足智駕領域的日系車企,對于“智駕版”的定義是不同的,當然這無可厚非,只是我們希望給部分小白車友們點明一個誤區:并不是所有“智駕版”都帶領航功能,在選購車型時還得細數配置。
有困難,找華為?
日產探陸發布的同時,廣汽豐田第 9 代凱美瑞也裹挾著滿場的沉默正式上市。雖然這代凱美瑞車型中沒有出現“智駕版”的字眼,但在智駕體驗方面,卻有了很大的升級。
首先是算法和決策的參與,第 9 代凱美瑞新導入了 PDA 駕駛輔助系統,植入了 DNN 深度神經網絡 AI 算法(對各種數據建模的算法集合),大幅提升了車輛的感知和決策能力(比如遇前車減速就會輔助剎車),還提供了 18 項智駕輔助功能。
只不過,最接近領航體驗的變道輔助功能卻整合到了選裝包內,選裝價格 6500 元,可以實現自動變道和緊急轉向,也能預防“鬼探頭”和“開門殺”。
而關于靠譜程度,官方是這么說的:依托超過 200 億公里智能駕駛輔助“零事故”數據開發,跟車順滑、彎道居中、急剎不沖。預碰撞系統采用三段式減速,警報、緩剎、再剎停,比老司機更穩、更細膩。
至于具體的體驗如何,就要等到后期我們實際測一測了,不過從目前的宣傳風格來看,確實來到了日企們的舒適區。
除了智駕功能,這款車的座艙也直接向國內新勢力看齊,甚至喊出了“全球車,中國艙”的口號。
先來個噱頭:與華為合作的車機。
具體配置是這樣的:8155 車機芯片;聯合華為開發的 AI 語音助手,支持可見即可說,能聽懂普通話和方言混搭語音;內置豐田首個自營的應用商店;采用 AR-HUD 抬頭顯示;支持聲紋和面容識別、數字鑰匙。
也許是豐田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所以這代凱美瑞還開放了對 CarPlay、CarLife、HiCar 三大手機互聯功能的支持,而在座艙氛圍的營造上,還搭載了 64 色氛圍燈、原廠智能香氛系統、隱藏式觸控面板,甚至在車頂還有全景天幕。
這風格,說一句“中國艙”的確也不為過。而從整體產品上來看,雖然這代凱美瑞依然沒有痛下決心全面電動化,但至少在被嘲諷的智能化和座艙這塊,確實有在努力了。
寫在最后
大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合資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終于也有一些成績了,一向固執的德系廠商在這件事上反而變得很靈活,走在了日系前面。
在中國市場上,奔馳新 E 級已經落地高速領航功能,而寶馬也拿下了中國首張 L3 測試牌照,在功能上還推出了視線變道等。
日系合資廠商也終于開始往智能化這條路上靠攏了,雖然時間有點晚,但至少有所行動了。
時間倒退回 20 年前,日系車出什么,國人就買什么,再到現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持續努力,終于把車市話語權掌握在我們手中,這一次,日系車這次不得不跟上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utoLab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1778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