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九號公司發布了2023年的年報數據——營業收入達到102.22億元,站穩百億營收臺階。其中,自主品牌營收81.89億元,同比增長31.36%。九號公司聚焦在創新短交通和機器人領域,產品包括智能電動兩輪車、電動滑板車、平衡車、ORV全地形車和智能割草機器人等,業務覆蓋亞太、歐洲、美洲等區域。
在這份年報數據中,出海業務的增長成為一個亮點。境外營收占比達到了47.05%,由于全球布局表現良好,多項業務瞄準海外,已經成為了公司業務一個重要的增長極。
同時,這家公司的出海戰略似乎與很多其他產業鏈上的產品不同——
智能手機等為代表的中小消費產業鏈上的產品由深圳通往東南亞、中東等市場,近年來表現算是強勢但也遭受到一些地緣因素的影響;時下最火熱的中國汽車產業這兩年開始踏足歐洲但也遭遇了一些阻力,北美市場更是艱難險地。但歐洲、北美——正是九號這家公司的出海強勢地域。
九號的成功法則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可借鑒之處?
九號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高祿峰和品駕做了一些交流,談到了九號的出海策略。
2015年,高祿峰和公司團隊宣布了改變公司未來命運的消息:九號宣布收購平衡車鼻祖Segway,這家1999年在美國創立的科技公司,擁有眾多平衡車領域的技術,并且在歐美市場享譽盛名,眾多公司的老板都是這一品牌的用戶。聽說,一開始九號團隊是想奔著合作打開歐美市場去的,但一路突破談成了公司收購合約。
此舉,不僅將這個成立僅三年的九號公司的名號傳遞到了全球市場,還吸收了這家鼻祖公司的關鍵技術,打開了歐美市場。
也正是通過這筆收購,形成了如今九號公司的雙品牌戰略。其中,Segway針對海外市場,代表專業的產品、技術和探索精神,在全球市場尤其歐美消費者中擁有較高的知名度。ninebot九號在國內提供生產和技術資源,同時導入更適合本地化的產品,打響年輕市場。
由于底層技術具備一定的相通性,九號公司積極拓展,圍繞機器人技術和創新短交通開啟新的產品藍海。
收購Segway后,2015年推出第一款產品——九號平衡車Ninebot mini。
2016年,九號首款智能電動滑板車問世。
2019年,九號決定給電動兩輪車也加上智能的技術,搭載Ridey Go、RideyFun等智能操作系統的國標電動兩輪車和電動踏板摩托車面世。
隨后,九號公司相繼推出了全地形車、割草機器人和商用配送機器人等產品。
從某種程度上,全地形車和割草機器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看似在國內市場空間較小,但在海外市場,由于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城市的消費群體對于這些細分產品有更精確的產品需求,一定程度上ninebot和Segway的靈活產品匹配,滿足了特定群體的剛性需要,進而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門檻。
以智能割草機器人為例,Navimow智能割草機器人打上了Segway的品牌標識,采用全新的RTK和視覺輔助組合定位系統,擁有厘米級高精度定位,可全方位感知空間,Navimow登陸30多個國家,成為全球首個用戶激活量3萬+的無埋線割草機品牌,對比海外的一些競品,擁有更智能的生產力和生產成本等優勢。
而Segway的全地形車產品出口北美,同樣隸屬于乘用車品類,但競爭北美市場的龐巴迪、北極星品牌也突出了其更靈活的生產和技術優勢。
九號的成功出海給中國的乘用車似乎也提供了一種思路:尋找當地的品牌,可以更快速的打開認知度,通過中國生產和技術出海的方式,打造經銷商網絡,銷往全球。
這讓我想到了在歐洲市場上最活躍的中國汽車——上汽MG。
MG誕生于英國,是英國的著名跑車制造商,這使其品牌聞名于世。MG在歐洲的品牌知名度很高,幾經輾轉,英國工廠關閉,MG成為上汽旗下的汽車品牌。
由于品牌基因的屬性,加上產品技術過硬的實力,這也造就了上汽MG在歐洲市場的強勢。
2023年,上汽MG品牌在全球汽車市場上取得了顯著成就,2023全年銷量超過84萬輛,連續第五年榮獲“中國汽車單一品牌出口冠軍”。
尤其是在古板和群雄盤踞的西歐市場,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no.1。
高祿峰則認為,“九號其實在做的是一種稍微高端一點的消費品,而消費品就是生活必須。”
根源還是在產品。“如果你的產品有特別獨道的東西,如果你還想辦法建立了用戶的口碑,運氣好一點,還有相對好點的品牌,當然這個品牌有可能是你自己打磨出來,也有可能通過并購獲得的,可能都會對所謂的出海有好的借鑒意義。”
產品之后,則是對于當地真實需求的把握。“需要提醒注意的事情是中國企業有很多時候會去用傳統的中國式思考方式來去做經營。但是在不同的國家,甚至是歐洲不同的國家,其實它是不一樣。”
聯想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最具全球化基因公司之一,正是因為打造了全球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當地運營團隊,并且磨合還不錯,將全球生意轉了起來。
九號一開始籌建海外當地團隊也是一個磕磕絆絆的過程,包括人才,相關的政策制度等,“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海外總監,一個海外銷售就可以涵蓋的。一個建議是千萬不要盲目直接,什么都想下口,還是要挑單點打透,可能機會更大一些。”
中國的乘用車出海也一樣,或許需要更精細地經營。海外品牌,產品營銷,現在又加上了當地建廠,除了給當地創造就業,帶來稅收之外,最重要的是了解當地用戶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需求,同時跟當地的供應商、包括零售企業對接——把蛋糕分好。
“這些都不是簡簡單單的把貨物賣到出口貿易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PingWest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7006
以上內容轉載自PingWest,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