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沉寂一個半月之后,理想汽車帶著L6重新回歸。
此次理想L6共推出Pro和Max兩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24.98-27.98萬元。據悉,目前該車已經開啟定購,下周將開啟小批量交付,5月份大批量交付。
毋庸置疑,理想L6是理想汽車在一月有余的時間里重整旗鼓的再次出發。很大程度上而言,理想L6,是理想汽車經過反思之后給市場的一個回答。
那么,這一個多月,理想經歷了什么?做了什么?如今經過深刻反思后的理想,又有何改變?這些改變在理想L6身上有何體現?
謠言甚囂塵上,幾度法律維權
幾乎從整個3月到4月中旬,僅從消息面上來看,公關和法務部門,是理想汽車最為繁忙的部門之二。
其中緣由,仍要從理想汽車在純電領域邁出的第一步——MEGA說起。
早在MEGA上市之前,其設計圖便已經在網絡上火速流傳,且多次被網友P圖玩梗。但無論是被P成了高鐵車頭、順豐速運、還是急救120,彼時的理想汽車皆展現出淡然的態度,甚至李想還親自發布微博自嘲“跳樓”。
圖源:李想微博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雷軍還未徹底在車圈成為“流量之王”之前,當時的李想,稱得上是車圈最為通曉車圈“流量密碼”的人。
所以當李想看到被稱為“跳樓款”的MEGA在上市之前便匯集了如此多注視的目光,其并未展現出過多的擔憂,或許內心暗自竊喜也不一定。
直到3月1日,MEGA正式上市之后,這款車被惡搞的事態逐漸超出理想汽車以及李想的預料。MEGA身上一張被貼有“奠”的照片,瞬間將理想汽車從“流量美夢”中敲醒。
此負面輿論迅速反映在MEGA的整車訂單量上。據悉,理想MEGA上市72小時大定約3218輛,退訂量超過1萬輛。
自此,消息面上關于理想汽車的“負面”層出不窮。
不得不承認的是,其中包括“預算縮減、裁員”等負面聲音對理想汽車而言皆是不痛不癢,但最近幾則消息卻逼得理想汽車不得不嚴正以待,甚至接連兩次動用了法律維權。
先是有博主分享數張圖片,內容涉及理想汽車方面與烏茲別克斯坦方面進行授權銷售相關的簽約活動,以及相關人員進入理想汽車常州工廠進行訪問參觀、合影等。該傳言稱,理想汽車和烏茲別克斯坦某經銷商進行了簽約活動。
隨即,理想汽車法務部證實此傳言為冒用理想汽車名義制造和傳播虛假信息,并表示已收集相關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
緊隨其后,理想汽車收到用戶舉報,稱其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傳播所謂理想汽車車內攝像頭拍攝的不雅圖片。對此,理想汽車法務部做出嚴正聲明,稱該公司把隱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連行車記錄儀都只允許車主本地存儲,且不錄制聲音,所有的數據處理行為均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相關要求。同樣表示“已收集相關證據,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圖源:理想汽車
從上述理想汽車法務部兩次報案的舉動來看,一是可以看出理想汽車在籌備L6新車上市,又不斷被不利輿論糾纏,已鮮少有耐心做拉扯;二是可以看出理想汽車已然不愿品牌力被此類謠言削減半分的嚴肅態度。
理想汽車深知,市場的好感和信任從來都不是僅僅依靠一篇篇聲明贏得的,唯有最為切實的行動才能堵住悠悠眾口。
李想要在“理想”中“淡”一點
那么,理想汽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實際上,或許MEGA風波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理想汽車的問題,那就是在理想汽車中可能包含了太多“李想因素”。
比如,在MEGA外觀被外界嘲諷之時,蓋世汽車采訪到相關主機廠從業人士,其表示:“一般情況下,還沒有上市的新車設計圖都會給車企老大看一下,上面的人不點頭確認,下面的人是不會私自拍板定圖的。”
換言之,MEGA的外觀設計,很有可能包含李想默認甚至“獨斷”的因素。
這不無可能。
理想L6發布會當晚,美團創始人王興在朋友圈發文稱:“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理想推出的所有車型里,L6大概率會是理想自己的員工買得最多的那款。我相信理想的很多員工在設計和生產這款車的過程中心里也清楚這一點。”
另外,他還在評論區補充道:“MEGA有點像是為理想CEO本人造的車,L6才是理想員工為自己造的車。”
作為理想汽車投資人,王興此番言論著實值得深思。
對新勢力車企來說,其企業的性格基本是創始人性格的縮影。自步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李想在業內素有“狂人”之稱。提到李想,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或許是他對同行的那句怒懟——“一幫搞臭技術的”。
李想的驕傲、自信和果斷,在其領導下的團隊中也盡顯無疑。
圖源:理想汽車
2020年中,李想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當時理想汽車的團隊超過3200人,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
2021年,40歲的李想在微博自信聲稱“自己14歲掌握的方法論至今受用,人和人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其余都是騙人的。” 他還說40歲的自己仍然 “口無遮攔、惹是生非、令人討厭,沒有活成別人想要的成熟穩重、心胸寬廣、理性客觀”。并且為自己感到驕傲。
必須承認的事實是,理想汽車確實在李想的引導下不斷學習和成長。早在2021年,李想就已經在主張向華為學習,搭建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
據悉,當時理想汽車的產品部是IPD的核心單元,也是理想汽車的戰略大腦,以產品為核心,為李想提供做戰略決策和執行需要的一切能力。
但當時已有接近理想汽車產品團隊的內部人士告訴相關媒體:“理想的PDT代表,可能更多是帶著CEO思維,幫李想處理具體事務,幫他過濾掉不重要的細節,并為他提供足夠多的信息,幫助他做決策。
也就是說,彼時理想汽車的IPD代表,并未有太多做決策的權利,甚至很有可能是李想大腦的“分身”。
2022年底,理想汽車繼續學習華為,成立供應部和商業部,下設和產品PDT相對應的部門,在商業部是PCT(產品商業團隊),負責拉通銷售、市場。在供應部是 PST(產品供應團隊),負責拉通供應鏈。
由此,李想是包括蔚來、小鵬在內的三家新勢力中唯一一個 “產供銷” 都向他匯報的CEO。
今年4月,理想汽車又一次對矩陣型組織進行升級。調整后,圍繞李想的 “產供銷” 小組只剩下 “產品”。
換言之,經歷了多次調整之后,李想正在逐步將權力下放,以求“各司其職”。在理想汽車中,李想的因素要比之前降低了不少,減輕了以往CEO辦公室職能大一統的決策權重。
對于此次變革,有相關媒體從內部人士處得知:“這次調整確實跟MEGA有關系。之前內部復盤下來,公司在用戶價值、經營效率方面都沒太想清楚,決策落地執行也不夠到位。所以要通過升級來保持組織靈活性。”
“翻身仗”能贏嗎?3個月后再看理想L6
由此可見,理想L6,不僅是理想汽車要提振銷量的“利器”,同時也是該公司歷經“苦痛革新”之后,給資本和市場的一份答卷。
3月21日,對于MEGA的“意外”,李想曾在內部信中承認對純電市場節奏的把握出現了誤判。“我們錯誤地把MEGA的從0到1階段(商業驗證期),當成了從1到10階段(高速發展期)進行經營。”
他表示:“理想MEGA和高壓純電,必須經歷一個理想ONE和增程電動相似的從0到1階段,無法像理想L系列一上市就能擁有從1到10的經營勢能。”
如今,作為理想汽車L系列的套娃作品之一,增程理想L6的登臺,是否能順著理想L系列從“1到100”的經營勢能,成為理想汽車的下一個爆款車型呢?
圖源:理想汽車
目前來看,理想L6上市之后,徑直面對的對手大概為問界M7、小鵬G9和阿維塔11。
從定價區間來看,小鵬G9、阿維塔11與理想L6的差別并不算太大。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1日,問界M7已經率先降價2萬(入門版),取以22.98萬元起,比理想L6最低價低了2萬元。問界此舉也被業內認為是提前應對來自理想L6競爭的“預防針”。
MEGA經歷“意外”之后,在很多人眼里,理想L6是決定著理想汽車2024年整年交付量的一款關鍵車型。
據悉,目前理想汽車內部對L6的月度銷量預期為2萬輛,調整后的全系車型年度銷量為56萬—64萬輛。
對于理想L6的月度銷量和全年銷量目標重任能否實現,有業內分析人士給蓋世汽車的回答是:“(完成目標)沒問題,但需要時間。”
該人士補充道:“如果理想L6成為爆款車型,3-5個月滿產應該就達到了(銷量目標)”。
作為新勢力品牌,承受不起連續2款車型連續“落地無聲”的后果。理想L6的銷量對理想汽車的意義不言而喻。
或許未來幾個月內,理想L6的身上將匯聚越來越多“灼熱”的目光。但正如理想L6發布會宣傳片上說的那樣:“時間不快也不慢,只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前行。”
理想L6的“節奏”,3-5個月就將成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731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