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iCAR遇見智米科技,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
4月12日,一場一半是智米、一半是iCAR的發布會揭開了部分謎底。奇瑞iCAR品牌之夜上,智米科技創始人CEO、iCAR汽車首席產品官蘇峻博士做了亮相。而iCAR的品牌LOGO,也有了七巧板風格的改變。
“雖然看上去只是形態的改變,但其實是對融合之后對企業發展的共識。”在發布會前的訪談中,蘇俊博士對包括汽車公社在內的媒體問題,滴水不漏地做了解答。當然,更多的細節,在發布會上都揭幕了。
就像蘇峻博士表示的,他非常自信在這個產業里面有價值,不是來“搗亂”的,是出于對用戶的深度理解,即發現年輕用戶、泛米粉用戶對于汽車產品深切的渴望和需求,想從用戶價值的原點出發做這件事。
出發點,是希望為這些用戶創造價值,而不是隨意創造出一輛車加入競爭。而發布會上,V23和X25的亮相,也印證了所言不虛。
另外,前期幾個讓外界疑惑的問題,比如,智米、小米的區隔非常模糊等等,也清楚了。簡而言之,現在雙方“深度融合”后做的車是iCAR品牌,資質是iCAR,都屬于奇瑞集團下的iCAR事業部。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產品上市后, iCAR能否獲得滿意的效果。至少,發布會前的訪談中,看得出蘇峻博士的狀態還是有點緊繃的。
深度融合
首先的問題,當然是智米科技給奇瑞iCAR帶來了什么變化?
從蘇峻博士的口中,爆品方法論、深度融合、假定成功原則、反向定價、《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文化戰略》……小米風格的理念與奇瑞慎重保守的風格的反差,確實有點怪咖的感覺。
而且,揭開謎底的iCAR V23,以及月球車形象的X25,展示了傳統車企和互聯網科技企業“深度融合”之后爆發的全新力量。發布會后我聽到的一句“這趟沒白來。”算是最好的證明。
從過程來說,智米科技2021年就開始孵化造車的團隊,當時的孵化主體是智米。但是發展過程中,汽車行業發生了變化,所以,蘇俊博士找到了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
經過尹同躍的撮合,蘇俊博士跟奇瑞新能源總經理、iCAR品牌事業部總經理章紅玉見面,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非常融洽,然后就帶領各自的團隊開始融合。
蘇峻表示,現在,智米孵化的汽車創業團隊已完全融入iCAR事業部,智米團隊跟華為造車存在本質區別,智米創業團隊以融入的形式,為iCAR注入活力。
不過,“奇瑞作為傳統的自主品牌,做新能源品牌其實是蠻難的。”章紅玉還是說了一句大實話。“難”,不光是奇瑞,行業內包括上汽、一汽、東風 、吉利、長城、長安等,做新能源的新品牌都蠻難。
難點在于,新能源賽道所要求的用戶思維、互聯網思維、營銷打法,傳統車企由于慣性太大而很難適應。而且,華為、小米發布會的流量“吸星大法”,也是傳統企業不具備的。但在當下市場,又不得不同臺競技,所以傳統車企要做這樣的新能源品牌是無比艱難。
“深度融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思考iCAR要推出什么產品來打動用戶。因為,iCAR是“為年輕人造車”,那年輕人喜歡的車是什么樣的,團隊內部討論了很長時間。
最終的結論是,年輕人喜歡的車是“希望這個車好玩、好開、在造型上能打動他們,也要有科技感、有靈魂。”所以,iCAR圍繞這幾個方向,把未來要做的車分成了三個序列:
0序列:iCAR 03,代表科技、精致的方向;
V序列:V23,代表風格越野的方向;
X系列:X25,全新的單廂車“新物種”。而X25的亮相也體現了相當強的沖擊力。
而從產品層面來看,iCAR從03到V23都有“野”的含義在里面,而“野”的含義,又更多像是給人一種向往的野,但又不是純粹功能意義上的野。
至于V23的價格,章紅玉表示,不可能像大家喊的“9萬9”,但是這幾個序列車型未來的價格一定會拿出“誠意和實力”,既然是為年輕人提供價值出眾的車,一定在價格上超出年輕人的預期。“我跟蘇博士一直期待讓iCAR這個品牌在行業內‘打起來’。”
此外,既然融合,那么當互聯網思維和傳統車企思維碰撞時,不可能沒有困難和挑戰。
對此,章紅玉表示,“我跟蘇博士的融合,讓大家相對清晰地看到了iCAR的未來,所以大家在內部的推進效率非常高。iCAR 03的上市、V23收獲了良好的市場反響,都是融合團隊共同推進的成果。”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困難,要想基于爆品方法論把iCAR做好,首先要組建極客團隊,按照精悍組織的標準去打造,會有思維上的磨合,但因為整體團隊比較年輕,所以都能理解。
“在我們看來,融合之后的iCAR既有奇瑞賦能的技術底座、強大的制造和供應鏈,抗風險能力會非常強。同時博士團隊在小米生態鏈中積累了大量的方法,這些新思維是可以和iCAR品牌有效嵌套的。”
“爆品方法論”
我提出來一個疑問,從最開始的蔚小理到現在的小米造車,再到未來,是互聯網思維企業把傳統車企干掉,還是傳統車企把互聯網思維吸收后轉化成一個新的科技公司,最后誰會占據真正的主流?
按照章紅玉的理解,未來的競爭在于誰掌握趨勢,誰構建更深的品牌護城河,誰勝出的機會就會更大。
蘇峻博士則認為,當行業從原來的“以渠道、供應鏈”為導向,轉向“以用戶為核心”的時候,這樣的實力企業進來就是天翻地覆。這背后的邏輯,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出發點、態度完全不同。
說“造型是我的專業,但不限于造型”的蘇峻博士表示,他經歷過小米手機跟小米生態鏈,“無需過多贅述,小米生態鏈如何從零打造千億資產、帶動整個消費電器產業改變的故事,汽車產業里面大概率會重演。”
而像小米、華為這樣的企業,只要進入一個行業就會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從B端視角走向C端視角的時候,就是用戶視角、產生了用戶思維。
同時,他也認為,這個結果一定是良性的。因為汽車本身是一個消費品,就需要從用戶視角出發校正,校準之后用戶一定會獲得更大、更好的產品,更好的體驗,用戶一定會獲得更高的滿意度,整個產業會更良性更蓬勃。屆時,新能源領域會變成比現在更蓬勃發展的狀態。
對于奇瑞iCAR這樣的傳統車企,蘇峻認為,新能源本質上會帶來汽車行業格局的轉換,這個轉換一定存在優勝劣汰,所以最后還是“得用戶者得天下”,“一定有新勢力死掉,也會有老勢力被淘汰,但是最后活下來的一定是能夠充分學習、吸收,然后變化,最后成型的團隊。”
而說到用戶,現在的一種流行的說法叫“車太多,年輕人不夠用了。”
蘇俊博士表示,“我認為確實不是年輕人不夠用了,而是年輕人的需求被嚴重忽視,這真是我刻骨銘心的感受。”這個在發布會上,蘇峻博士做了“為什么要造車”的完整表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打造“年輕人的車”的過程中,蘇峻博士頻頻提及“爆品方法論”。而這套方法論和具體打法的最大作用,是改變了奇瑞和iCAR之前的造車思維。
他說道,“我們看上去是所謂的造型產品,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商業化邏輯,就好像我們看蘋果的產品,我覺得它很漂亮,但它僅僅是工業設計嗎?不是,它是無數要素的組合,手感、系統、硬件整合的商業化邏輯。”換言之,產品的商業化是更系統的邏輯。
而“爆品方法論”的核心邏輯在于,就像智米科技原來做空氣凈化器,在國內同類型產品中連續八年第一,銷售量超過2000多萬臺,第一是抓用戶核心需求,第二是以極客團隊深度理解用戶、聚焦做減法、聚焦用戶核心價值,最后以假定成功原則,反向定價。
產品上市后,產品因為口碑好而出現持續、大量的自傳播,繼而產生裂變,最后形成爆款。爆款帶來流量,流量反而能夠催生另一個爆款的生成。
所以,爆款不是一定便宜。章紅玉表示,iCAR并不是便宜的車,而是“年輕人向往的車”,這是現在行業提供不了的。團隊深度融合之后,一定會有更大的能力去提供這些價值出眾的產品。
核心用戶的一部分
那么,iCAR品牌的產品規劃又是什么邏輯呢?
蘇峻博士解釋,“產品規劃不是我們想做什么,而是要從‘技術奇瑞’向‘技術奇瑞+用戶奇瑞’轉換,即用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假設iCAR的核心用戶需要硬核純電越野,那么就干,所有事情從用戶需求出發。”
那么,如何實現洞察“用戶需求”呢?
舉個例子,就像智米科技所在位置,周圍是知乎、飛書、58同城、百度、小米、好未來、快手,這些企業中的年輕人都是目標客戶(iCAR的核心目標用戶,當然是一二線城市高知青年),如何洞察他們的用戶需求?
很簡單,“因為我們就是他們,我們就是核心用戶的一部分,這是最好地了解用戶的方式。”所以,其實本質上是在給自己做產品,不能做一個連自己都不想要的產品而賣給客戶。
蘇峻博士認為,這個方法在汽車行業也得到了驗證。比如,李想為什么成功?因為李想就是L9的核心用戶,他對于這款產品的認知洞察遠遠超過普通用戶。
“還有,雷總(雷軍)當年做手機的時候,兜里常常揣著十幾部手機,抽屜里有上百部手機,你說他是不是一個手機極客?他對這個行業的洞察太深,他超越了一般消費者在這個行業的認知。”
除了用戶,對于汽車行業,蘇峻博士又有怎樣的洞察呢?
蘇峻博士表示,“我發現這樣一個商業規律:任何主流市場都是從邊緣市場發展出來的。”長城做SUV如此,耐克做運動鞋也是如此。“做任何事,并不是一入門就要做面向大眾市場的產品,去迎合所有的人的需求。”
在蘇峻博士看來,一個品牌,一定要具備非常強的內核。這個內核中越聚焦,也就越能抓住那些被忽視的用戶需求。往往是邊緣用戶,能賦予更強的爆發力,因為品牌一旦爆發后力量會減弱的。如果內核不足,在爆發的過程中,品牌的后勁兒就沒有了。
因緣際會之下,iCAR作為奇瑞的“新特區”,有集團董事長尹同躍保證的將不遺余力地支持iCAR,投入沒有上限,要讓iCAR進入新能源第一陣營。
既然夢想如虎添翼,面冷心熱的蘇峻博士也不禁心懷豪情,“今后,我們還會用更強有力的方式說話、去做產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783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