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舉辦的2024北京車展,成為近期車圈流量最為密集的地方。紅衣教主、綠衣雷軍、長城炮炮炮……輪番上場的名場面,裹挾著前所未有的流量,把這“4年一屆”的北京車展,攪了個“天翻地覆”。
流量是把雙刃劍,在沒有高超的“劍術”之前,傷己的概率比傷人的概率高得多。
事實上,各家車企都清楚地知道流量的雙面性,但在友商貼臉輸出的時候,沒有人會甘愿被動挨打。長城汽車就是一家很懂得“斷舍離”的車企,這一點上,在其曾經放棄轎車專注SUV市場的戰略上,就可以看到。
而現在,新奇的一幕出現了。“大象轉身”的長城汽車,在魏建軍的帶領下,放下了多年的“架子”,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流量追逐。
有目共睹,長城汽車確實在今年改變了許多。或許,今后的長城汽車能夠一改頹勢,高歌猛進;又或許,幾番激烈燃燒,直至燃燒殆盡。
這其中的想象空間很多,但誰也說不準,如此自上而下的變化,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長尾影響。好在截至目前,長城汽車的一系列發聲,足夠“討喜”,更沒有像智己那般,犯一些明晃晃的錯誤。
有心算無心,無論是魏建軍與雷軍聯動小米SU7發布會,還是北京車展上“長城炮”的轟鳴,屬于長城汽車的流量大勢,在一點點積累。而不久前長城汽車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財報,或許算得上是為這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戰役”,開了個好頭。
凈利潤32億,暴增1752%
4月24日,長城汽車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內容顯示,長城汽車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47%;凈利潤32億元,同比增長1752%。
顯而易見,這是一場久違的“大勝仗”。
回顧春節前后,那時候的長城汽車,輿論壓力屬實不小。
據騰訊新聞消息,長城汽車品牌公司(包含哈弗、魏、坦克、歐拉等品牌)有多位中高層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有入職最短至2個月甚至7天的新人,也有超過10年、20年的老長城人。
而無論是“廣進計劃”,還是公司內部分歧,人們所感知到的情況,基本都匯成了這樣一條信息——長城汽車,不穩定了。
要知道,“神車”哈弗H6的時代,消費者對長城汽車擁有著極大的信心。但新能源汽車時代,長城汽車整的那些“花活”,以及戰略層次的落實等,都沒能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
內外部雙重原因,致使長城汽車只能“斷腕”求變。正所謂不破不立,2024年長城汽車第一季度財報的亮眼,或許就是其“求變”的結果。
根據財報內容,長城汽車今年一季度共銷售新車27.53萬輛,同比增長25.11%。
具體到各個品牌,魏牌、坦克銷量同比大增,分別為182.34%、103.16%,哈弗品牌銷量同比穩步增長,為25.53%,長城皮卡和歐拉品牌的銷量同比有所減少,分別為-10.9%、-15.41%。
長城2024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長城汽車報告期內總營收增長,主要是報告期整車銷量增長,以及單車收入提升所致。
而對于凈利潤的暴增,長城表示,主要系報告期公司銷售規模增長,銷售結構優化,帶動營業收入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等業績指標達成結果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當然,或許也會有人發現,之所以2024年長城汽車第一季度利潤、營收增長明顯,主要是因為2023年的時候,長城汽車一季度的各項數據大部分為“低基數”。
根據長城汽車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長城汽車營收290.39億元,同比下滑13.63%;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89.34%。
而當時長城汽車給出的官方解釋為:主要系報告期仍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期,基于2023年新產品上市節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設及研發投入所致。
長城汽車,而今邁步從頭越
總的來說,自今年以來,汽車市場大環境并沒有變好。尤其是小米汽車“勇闖汽車圈”之后,基于此前的“價格戰”,這場別開生面的“流量大戰”,也正式打響了第一槍。
不確定性、競爭對抗、大降價、負面輿論……整個汽車市場仿佛“應激”了一般,哪怕飲鴆止渴,也要硬著頭皮上。
“變”肯定是要變,不變就是等死。但“變”,也講究方法。如果只是“流血”般的降價,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率先挺不住的只有車企自己。
吉利、長城、長安并稱“自主三強”。吉利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未出,暫且不提;長安汽車的第一季度財報,卻有不小的可比性。
具體而言,長安第一季度營收370.23億元,同比增長7.14%,凈利潤為11.58億元,同比大減83.39%。
據了解,2023年一季度,長安汽車通過增加深藍汽車的持股,所得收益達50.21億元,以至于去年凈利潤基數較大。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內部人士表示:“公司一季度利潤出現同比下降八成的現象,一方面是應對價格戰讓利所致。另一方面,研發投入比較大,新車型較多,整個技術和開發版塊投入都大為增加。”
所以,長城汽車,掉隊了嗎?數據上,好像并沒有。
相對比而言,盡管長城汽車并沒有極氪、阿維塔這樣的強勢純電子品牌,但財報數據的表現,以及掙錢能力上,并沒有絲毫遜色,甚至存在某種意義上的領先。
但不容忽略的一點,如果再將長城汽車的現狀,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宏大敘事上來看,此時的長城汽車,還需要做更多事情,比如:智能。
關于新能源化,長城汽車已經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那就是全系Hi4混動。但在智能化上,長城汽車更像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如果說,流量是長城汽車接下來重點把控的一條“明線”。那么智能技術的賦能,必定是長城汽車不斷推進的那條“暗線”。
北京車展前夕,魏建軍親自直播,為長城汽車智能駕駛站臺,主打“無圖”和“大模型”。而在本次北京車展上,魏牌的口號,更是從“美好生活始于魏”,改成了“科技魏美好生活”。
打出智能這張牌,是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時代“彎道超車”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汽車時代,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不難發現,智能這條路,早已被華為、小鵬等企業占據了主動,特斯拉FSD更是“風雨欲來”,更不要說小米、蔚來等車企,紛至沓來。
但在上半場已經“失利”的長城汽車,已經沒有選擇的余地。想要繼續留在牌桌上,長城汽車就算是“擠”,也要也要擠到智駕的第一梯隊之中,才能進而謀求到更多的機會。
未來的困難險阻,不可能只依靠流量,就能“軟著陸”。對于長城汽車來說,“狠賺”一季度沒什么大不了,狠狠地賺下去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2935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