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過去8個月,問界新M7就迎來了改款。
5月31日,問界新M7 Ultra上市,從造型、智能駕駛功能以及底盤結構等多方面都有重大升級。新車一經面世,立即引發熱議,上市首日就斬獲1.2萬輛訂單,再次證明了其“爆款”的潛力。
作為一款上市不到2年的新車,兩次改款升級都堪比換代。憑借出眾的產品力,這款車在智能電動車市場的熱度和競爭力都十分強勁。截至目前,問界M7終端上險量超過16萬輛,速度不可謂不快。
對于問界新M7 Ultra,內部信心十足。華為終端業務公司常務董事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董事長余承東表示,新車6月的交付量有望突破2萬輛大關。
問界M7這般走俏,與其“買問界即買華為”的品牌影響力密不可分。那么,購買新M7的“華為粉絲們”主要集中在哪些城市?
圖片來源:余承東社交平臺
新M7上市后,迎來銷量爆發
2022年7月,問界M7作為問界系列第二款車型上市,當時共推出三個車型,售價區間為31.98萬-37.98萬元。
上市伊始,AITO汽車就宣稱該車型大定已突破萬輛。但從終端上險量數據來看,2022年時月銷量(以下均為上險量數據)從未破萬,最高時也僅4000余輛。整個2022年,問界M7累計銷量為1.8萬輛。
進入2023年,問界M7的市場表現早期較為低迷,前三季度月銷量在千輛徘徊。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競爭加劇,問界M7產品競爭力遭到削弱所致。尤其是理想汽車等競爭對手的崛起,對問界M7的沖擊加大。
理想創始人李想曾表示,問界M7的發布直接對理想ONE造成重創。兩款車型都是中大型增程式車,受眾群體重疊,但問界M7起售價低近3萬元,并有華為智能技術背書。不過,理想后續調整產品節奏,停售理想ONE,提前上市L8,隨后發布L7和L9,將產品價格下探至30萬元左右。
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盤子就那么大,理想這番操作下來后,疊加競品變多,導致問界M7潛在客戶回流至理想,或者被蔚來等其他品牌分流。受此沖擊,問界M7月銷量回落至千輛,去年前8個月累計銷量僅萬輛出頭。基于此,該車一度遭遇市場質疑。
直到去年9月,AITO汽車發布升級的問界新M7,局面才有所改觀。據悉,參與該車型設計和研發的團隊超過1000人,總投入超過5億元。
相較舊款,業內人士評價問界新M7堪稱“改頭換面”。該車在售價、車身、底盤和智能化等方面都有重大提升,如起售價下調至28.98萬元,搭載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等,使得產品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
產品力的提高直接帶來了銷量的飆升。問界新M7上市僅25天,大定就突破5萬輛。余承東感慨道,“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上市4個月后,該車大定更是突破13萬輛。
為保證新車型交付,賽力斯智慧工廠加大投入,并增加了2萬多名員工,工廠每天22小時開足馬力生產。去年底,賽力斯總裁何利揚曾透露,從今年1月開始,問界新M7月交付能力將達到3萬輛。
從實際上險量數據來看,問界新M7自去年10月起迅速突破萬輛,今年1月突破3萬輛大關。去年9月至今年4月,該車型累計銷量達13.4萬輛,基本消化了大定訂單數據。
而且,由于問界M7的大賣,賽力斯的業績也出現了明顯改善,今年一季度盈利轉正,投入產出終于有了回報。
廣東是最大后盾
那么,問界M7在哪些城市賣得更好?
從上險量數據來看,問界M7在華為的大本營廣東省最為暢銷。自2022年7月開啟交付以來,該車型在廣東累計銷量達2.6萬輛,占其總銷量的16%。
其中,深圳和廣州兩大城市貢獻最大,銷量均超過7000輛,合計占廣東銷量的六成之多,也分別位列問界M7城市銷量的前兩名。此外,東莞和佛山這兩個新能源車滲透率較高(30%左右)的城市,也進入了該車型城市銷量TOP20。
緊隨其后的是江蘇省,累計銷量達1.7萬輛。在該省,蘇州、無錫兩座城市進入問界M7銷量前20名,銷量均超過2000輛。其中,蘇州以4100余輛的銷量位居問界M7城市銷量第9。
問界M7在浙江省的表現也十分出色,累計銷量1.6萬輛。杭州、寧波和金華三地入圍該車型城市銷量前20,三市合計銷量達1.05萬輛,占浙江省總銷量近七成。
廣東、江蘇和浙江三大省份,對問界M7的貢獻高達5.9萬輛,占其總銷量的36%。值得一提的是,問界M7在另一大股東所在地重慶市,表現也可圈可點,銷量達6000余輛,位列城市銷量第三。
從城市銷量來看,問界M7在南方城市的市場表現更為搶眼。在城市銷量TOP20中,南方城市占據15席,并壟斷前五名。而五大北方城市合計銷量僅為1.7萬輛。
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購買問界M7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和準一線城市,或者是消費能力較強的南方二三線城市,比如佛山、無錫等。
以問界新M7上市時間為分界線又會發現,自2023年9月后,該車型在多個城市銷量出現大幅增長。但去年9月前,沒有任何一個省市銷量突破萬輛大關。即使是廣東、江蘇和浙江,三大省份也是在2000-4000輛區間。直至9月問界新M7推出后,才出現銷量暴增。
進入2024年,問界新M7在多地銷量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在廣東累計銷量已經超過1萬輛,在江蘇和浙江兩地銷量也在9000輛上下。有趣的是,作為限購城市,北京和上海對該車型的青睞度似乎不太高,兩市合計銷量也才1萬輛,排名也相對落后。
總的來說,問界新M7已在多個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市場基礎。
或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
問界新M7 Ultra上市售價維持不變,但在造型設計、底盤架構、智能化配置以及內飾等多方面都有明顯升級,實現了“加量不加價”。
首先,新車采用了更加簡約大氣的造型設計,前臉進氣格刪“大嘴”變為“小嘴”,與問界M5、M9保持一致,強化了家族風格的統一性。
底盤架構方面,新車搭載了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全面升級了駕乘體驗。根據官方介紹,CDC可獨立控制每個車輪的減振阻尼,主動抑制車身姿態起伏,讓過彎更加平順,有效地提高駕乘舒適性和行車穩定性。
另一大亮點是激光雷達升級至旗艦級192線,使得探測距離最遠可達250米。而且,CDC還可與智能駕駛系統(ADS)預瞄功能聯動,更好地感知路面信息,如在行駛過程中提前識別減速帶并調整減振器阻尼。
此外,新車的全向防碰撞能力、音響系統等也有全面升級。比如,新車引入了星環散射體融入施羅德聲學散射技術,并升級了主駕駛音樂頭枕,進一步提升了HUAWEI SOUND音響系統的沉浸式體驗效果。
正因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華為和賽力斯對問界新M7 Ultra寄予厚望。理想L6于4月上市,以及山西交通事故爆發,對該車產生一定沖擊,使其當月銷量回落至約1萬輛。而隨著新M7 Ultra上市,有望帶動問界系列銷量回暖。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
目前,問界新M7 Ultra已于6月2日開啟規模交付。據何利揚透露,首周交付目標為4000輛,6月總交付量則有望達到2萬輛。余承東預計,整個問界系列6月交付量有望超過4萬輛,創下新高。
不過,老車主卻感覺到背刺,“提車兩個月新車變老款”。對于該問題,余承東日前有做相關回應,未來車就是電子產品,一年一新款會成為行業常態,“至少華為智選車改款只會提升價值,不會降價,已經完爆了95%以上車企。"
在余承東看來,傳統車企3年小改5年換代的節奏已經過時,"一年一新款將成為行業趨勢,不這樣的車企會被淘汰破產。"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產品快速迭代固然能讓華為智選車保持市場領先優勢,給競品施加壓力,但同時對華為車BU自身也是一大挑戰。一旦在智能化領域失去優勢,那些將智能電動汽車視為消費電子產品的消費者很快就會“轉投”其他品牌。
畢竟,單純拼配置、堆料暫時贏得的勝利難以為繼。而要想保持技術的“步步領先”,并與消費者建立精神層面的鏈接并非易事。作為“卷王”之一的華為,仍需在這條路上不懈努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3318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