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澄清聲明:近年來,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在其產品、宣傳、子公司名稱上使用北汽集團的“北京”“北京汽車”“北汽”等商標、字號,多次提到井岡山、212等北京汽車工業歷史。北汽集團在此澄清,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基地主要位于山東青島的民營企業,與北汽集團無股權關系、產權關系,北汽集團不對相關產品售后及服務承擔任何責任。
圖源:北汽集團
這則澄清聲明背后,是北京汽車制造廠日前舉辦的一場品牌發布會。
6月6日,北京汽車制造廠發布全新品牌“212”,旗下首款車型全新212同步亮相。官方介紹,全新212基于WY專業越野平臺打造,平臺兼容傳統燃油和混合動力系統,可拓展出多種越野產品,包括三門版及皮卡產品。未來212品牌還將在新能源越野車領域做出拓展,基于輕量化材料技術開發WB平臺,以滿足不同圈層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那么,誰是北京汽車制造廠?
資料顯示,北京汽車制造廠(BAW)于1951年成立,自行研制出我國第一輛摩托車、第一輛小轎車“井岡山”、第一輛輕型越野車,以產BJ212車及軍車出名,共續產BJ212多達200多萬輛,創下奇跡。
2020年,BAW被山東民企富路集團(老頭樂大王)收購,總部也由北京搬山東青島;2023年2月此廠又被賣給山東最大民企魏橋創業。
而北汽集團(BAIC)初創于1958年,現為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年營收4500億,全國五百強之一;研制了我國第一輛小轎車“井岡山”,輕型越野車BJ212,輕型貨車BJ130;現擁有北京現代、北京吉普、北京奔馳、北汽福田、北汽新能源等品牌,60多年累計產車3000多萬輛。
二者從有關系到沒關系
追溯歷史,BAW與北汽集團實際上有著一定的聯系。
在1958年至1973年期間,北汽制造廠(BAW)與北汽集團實際上是同一家企業。這一時期,兩者之間是上下級的關系。1973年,北京市汽車工業公司(北汽集團的前身)成立,這使得北汽制造廠與北汽集團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變為上下級關系。
隨后,經過合并重組,2001年,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成立。這次改制后,北汽制造廠成為北汽集團的子公司,北汽集團持有北汽制造廠51%的股權,而另外49%的股權則由一家民營企業——北京汽車裝配廠持有。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汽車制造廠(BAW)與北汽集團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自2015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脫離北汽集團之后,北京汽車制造廠所采用的技術與平臺完全不同,與北汽集團的產品在質量與技術層面并無直接關系。
如今的北京汽車制造廠(BAW)是一家地方性的民營企業,與北汽集團已無任何股權關系。
北汽集團多次澄清
對于二者的關系,國內群體不甚清楚,國外群體更容易混肴。
今年3月,有韓媒報道,韓國京畿道高陽市與北京汽車制造廠宣布,雙方已簽署商業協議,BAW將在高陽市經濟自由區建立大型電動汽車工廠。
報道稱,BAW計劃在高陽經濟自由區建設一個約200萬平方米的電動汽車生產和銷售設施。投資金額估計為4萬億韓元(約合30.1億美元),年生產目標超過20萬輛,其中約90%將出口。
圖源:北汽集團官方微博
關于該消息,部分韓國媒體和國內媒體發布了“北汽和韓國高陽市簽訂合作備忘錄,在韓國高陽市建立年產20萬臺電動車廠”的相關報道。針對這些報道,3月7日,北汽集團發布了關于不實信息的嚴正聲明,稱上述新聞純屬不實報道,北汽集團從未與韓國高陽市就合作事宜進行接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3324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