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望著需要等待大半年才能提車的訂單,而有些人已經開始賣車了。這就是小米汽車現在最真實的寫照。
從熱搜到熱搜:流量與理性?
從第一批小米SU7交車到現在滿打滿算不足三個月的時間,雷軍在小米汽車北京亦莊工廠親手向首批車主交車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對于很多車主和“吃瓜群眾”們來說“新鮮勁”還沒過去。萬萬沒想到“第一批小米車主已經開始賣車”的消息卻已經登上了熱搜,由此可見小米SU7可真是“行走的流量包”,車主賣車都能上熱搜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打開某二手平臺交易軟件搜索“小米SU7”后可以發現,除去那些明顯想要靠“投機取巧”賺取差價的“黃牛”外,真正想要賣“自用二手車”的信息依舊有數百條之多,并且車源也分布在全國各地。這些車大多只行駛了一兩千,甚至是幾百公里,全都可以稱之為是“準新車”。
而為了了解這些賣家想要賣車的原因,我也與其中一些賣家進行了簡單交流。有少數因為經濟問題負擔不起每月車貸,以及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認為車輛沒有達到預期。比如有位來自山西的賣家跟我說,他是位“資深米粉”,為了攢齊“小米全家桶”,月薪6000的他咬牙買了最普通的標配版,但在付完首付款、保險以及家用從電樁后,每月3000多元的車貸成為“壓斷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僅僅開了不到兩個月,他就決定把車賣掉。
而有相當一部分人想要賣車的原因則是因為對小米SU7這款車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新鮮感,趁著現在行情不錯出掉也不會虧。比如一位廣東的賣家表示,在體驗了兩個月之后,車上的這些功能配置都已經“玩明白”了,沒有了當初的新鮮勁。
再加上現在小米SU7的二手車行情不錯,有些車型的二手車價格甚至會比新車還貴,所以就趁現在的熱度把車賣掉。如果放在幾年前,我會覺得這只是賣家在敷衍我,甚至我會認為因為車輛出過重大事故或有瑕疵才會用這個理由賣車。但現在,我完全相信他們所說的“沒有新鮮感”確實是賣車的重要理由。
從汽車到數碼產品:真有摩爾定律?
現如今在很多消費者的眼中,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屬性正在逐漸降低,反而更像是一款大號玩具。所以不難發現,大家對于汽車的態度也從“耐用品”逐漸向“快消品”轉變,一輛車在消費者手里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短短兩三年的光景,甚至像小米SU7有些車主這樣僅為一個月。很顯然,車企對于消費者更高的換車頻率自然也非常高興,換購和增購可是增加銷量的重要途徑。
除了消費者對一輛車的“忠誠度”逐漸降低之外,各個廠商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汽車智能化時代,汽車的更新速度將會遠超我們的想象,或許今后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款車要等6~8年才會進行一次換代,一年一換,甚至是半年一換都會成為“常規操作”。除此之外,一次OTA升級也能讓車“脫胎換骨”,以增加消費者的新鮮感。
雖說消費者換車的理由千奇百變,但“不喜歡”和“沒有新鮮感”或將成為未來消費者換車最重要的理由。不過在這里也要個給各個車企“提個醒”,既然消費者換車的目的是感受新鮮感,那么就需要你的產品擁有獨特的產品力,說白了就是要形成差異化。事實上,現在很多車即便是不同品牌,但無論是設計、性能、配置等都存有很大的共性。既然大家都差不多,那又怎么凸顯你的優勢呢?很可能到最后消費者看了一圈之后就打消了換車的念頭。
除此之外,消費者對于汽車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從原先對舒適性、乘坐空間、性價比等方面的追求,變成現在熱衷于車機智能化、智駕系統,甚至是娛樂影音功能的多樣性和可玩性。而車企也在用“移動的家”、“全景智慧旗艦”、“懂你的智慧化身”等概念或Slogan來迎合消費者。仿佛汽車真的變得無所不能,可以完成所有事。但要提醒買車的各位,你們是花真金白銀去買車,不是幫車企去庫存,更不是去當“小白鼠”。特別是對一些智能化配置來說,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好用并且真的“智能”才行。也不要被車企的“創造需求”所影響,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邦點評
小米SU7買車和賣車都火爆的場景確實不常見,目前也只有像小米這樣“自帶流量”的品牌才能做到。不過按照現在各個車企的“內卷”程度來看,未來汽車的更新換代速度將會越來越快,車價也將會進一步壓縮。而面對功能更強大的新車,相信不少消費者都難以抗拒,換車的頻率會隨之增加,或許到那時,汽車真的會成為一件“快消品”。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邦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35406
以上內容轉載自電動邦,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