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卷”,對中國汽車是“良藥”還是“毒藥”?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表現出色,中國汽車品牌實力盡顯,但車市的“內卷”沒有減弱,各個車企的看法也截然不同。在近日閉幕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吉利楊學良說,“‘卷’字一日不消,中國汽車就不會真正走遍全球”,而比亞迪李云飛卻說,“中國汽車越卷越強,越卷越好。”站在中國汽車產業進階升維的關鍵節點,誰的觀點更有道理呢?
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每個行業都會經歷一個從起步、成長、成熟到衰退的發展周期。特別是從成長期到成熟期,“卷”其實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是行業進階升維的必然。從這個角度看,任何一個車企都需要積極正確面對“卷”。如果未來車市“沒有最卷只有更卷”,那就必須用技術、用產品、用品質、用服務、用出口來證明自己。
過去四年,中國主流汽車品牌的研發投入是四年之前的2.5倍,技術越卷越強;近3-5年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與自己之前的產品相比進步神速,與合資相比大有超越之勢,產品越卷越好;在同一檢測維度下,中國品牌比外國品牌更加可靠,品質越卷越硬,同時服務越卷越好。另外,出口也是越卷越多,市占越卷越高。
數據不會說話。今年上半年乘聯會公布的TOP10車企中,中國汽車品牌占據6席,而且前4名都是中國品牌,分別是比亞迪(160.7萬輛)、奇瑞(105.8萬輛)、吉利(95.6萬輛)、長安(80.9萬輛),含金量極高,長城(46.7萬輛),上汽乘用車(33.1萬輛)也進入了前10。如果把范圍擴大到TOP20,共有9家中國汽車品牌位列其中。正如比亞迪李云飛所說,中國汽車市場雖然越來越“卷”,但中國汽車品牌確實越“卷”越強、越“卷”越好了,比亞迪穩居第一,第800萬輛新能源汽車成功下線,銷冠實至名歸,其他眾多中國汽車品牌同樣實現晉位升級,中國汽車品牌實力盡顯。
越來越卷,對中國汽車無疑是良藥,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表現出色,新能源滲透率已經超過50%,購買燃油車正在成少數派。因此,以燃油車為銷售主體的合資車企,遭遇了空前的“挑戰”,一汽-大眾(同期第2)、上汽大眾(同期第5)、廣汽豐田(同期第6)、上汽通用(同期第7)、一汽豐田(同期第8)、東風日產(同期第9)等合資品牌,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排名和市占率無一例外全部下滑。
更難得的是,去年比亞迪代表中國汽車進入全球前10,在全球前20中中國品牌越來越多,而且增長率名列前茅。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進入全球前10的中國汽車品牌無疑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真正成為世界級汽車品牌。這是中國汽車產業70年奮斗的目標,終于在智能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下得以初步實現,而今正走在充滿希望的大道上。
中國汽車之所以變得越來越強,歸根結底還在于加大研發投入和產品創新力度。智能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之間絕非是簡單的替代,而是全方位的進化,研發是贏得競爭的關鍵因子。以比亞迪為例,其2023年的銷量為302萬輛,而研發費用卻高達399億元。當然,上汽(502萬輛,220億元)、蔚來(16萬輛,134億元)、長城(123萬輛,110億元)、理想(38萬輛,106億元)、長安(255萬輛,90億元)、廣汽(251萬輛,84億元)、吉利(169萬輛、78億元)等中國汽車品牌也強化了研發投入。
智電車訊認為,以上中國汽車的研發投入特別是比亞迪對研發的癡迷,實質上促進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進步。在蓋世汽車研究院發布的今年前5月電氣化領域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榜中,弗迪系(包括弗迪電池和弗迪動力)應用不止比亞迪汽車,而是在多個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裝機量為40,051MWh,占據市場份額的28.6%,與寧德時代共同構成了市場的雙強格局。
換一個視角來看,去年中國品牌出口首次超越日本,首次拿下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繼續發力,出口汽車279.3萬輛,同比增長30.5%。其中,比亞迪、長城和長安表現尤為突出,均實現了顯著的增長。而且,中國汽車更多的是技術和品牌的出海。最近炙手可熱的歐洲杯上,場邊的廣告大都是中國品牌,含華量極高,比亞迪還是歐洲杯的官方出行合作伙伴,可謂是“中國品牌,頂峰相見”。
在另一個榜單——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上,更能體現中國汽車品牌的“集體進步”。2022年度該榜單50強中只有比亞迪(27)、長城(31)、奇瑞(32)、吉利(35)、江淮(40),而2023年度則有奇瑞(14)、比亞迪(15)、長城(22)、領克(25)、上汽大通(26)、江淮(31)、長安(33)、吉利(34)……看到沒,中國汽車品牌越來越多,排名也越來越靠前。
不過,鑒于中國品牌出海較晚,有的國家從零開始,有的國家從負開始。某一個中國品牌遇到的問題,在海外消費者眼里就是整個中國品牌的問題。所以,中國品牌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如比亞迪泰國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加快出海步伐,另一方面要多攜手應對,講好中國汽車品牌的故事,共同努力,打造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編后語
各自努力,頂峰相見!當前,比亞迪的市場表現的確令人驚艷,而包括奇瑞、吉利、長安、長城等在內的更多中國品牌也同樣表現不俗。智電車訊認為,中國汽車品牌接下來應放棄成見、拒絕內斗,按照各自的戰略規劃努力奮斗,朝著既定目標進發,最后定能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頂峰”勝利會師!
【本文結束】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快科技
責任編輯:Ruskin
文章內容舉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快科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238024
以上內容轉載自快科技,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